假期,家长要么让孩子趁假期好好玩玩,不再关注学习;要么为了争取孩子开学时成绩有大的飞跃,报各种辅导班。无论哪种,都称不上是明智之举。
正确打开方式是“放松而不放纵”。家长首先应帮孩子订个寒假计划,做计划前,与孩子深入沟通,得到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优先安排最迫切的内容,适当创造条件满足孩子个人爱好。家长作息也要尽可能规律,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全家学习:孩子做作业,家长也要看书。
让孩子学会“感恩”。新春佳节,孩子与亲人的沟通接触最多,是开展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例如: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准备年货;让孩子帮助想想亲友来访该准备什么;为父母或老人制作礼物,培养孩子的亲情观;引导他们主动给长辈拜年,给老师拜年;学煮一道年夜菜;学写春联……让孩子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春节的庄严性在于家庭成员要在此时大团聚。亲朋好友的孩子们聚在一起难免会惹麻烦。这时,执意保护孩子的家长,比坚持原则的家长要多得多,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春节期间,可趁机让年龄大的孩子照顾年龄小的,设定一些项目让他们在一起做,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在同龄人的相处中感受到“我已经长大了”,带给孩子自信,可谓一举多得。
走亲串友是春节一个特定节目。平时,孩子一般都是父母的“小尾巴”,春节走亲串友可以有意把孩子从“后台”推到“前台”,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四处走访的机会,着重引导孩子如何祝福别人,到别人家中做客时应该懂礼貌,家里来客人时该如何接待等,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礼仪常识,同时培养孩子珍惜亲情和友谊的习惯。
春节期间,引导孩子有计划、合理地消费,并且处理好压岁钱,这方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树立节俭观念,让孩子懂得钱的来之不易,知道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另一方面树立慈善观念,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热爱公益事业,将节省的财物、旧物品捐献给需要的人,体验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寒假期间的“三不要”
?
不要丢掉良好生活习惯
过年期间,不能放松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指导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教育孩子按时睡觉、起床,学会垃圾分类、自己的事不依靠别人等。假期孩子有大把的时间看电视,千万不要让孩子看一些庸俗的、低级趣味的甚至恐怖的影视节目。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但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不聚集,勤洗手。
?
不要无意识的攀比
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了解和成长。一定不能让孩子在走亲访友的“垃圾”评价中,对自身出现错误的评估和对学习的错误认知。这一点是家长们通常意识不到的,大部分都认为,过年大人间的“寻根问底”是很常见的寒暄,但对于孩子来说,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影响。需要家长务必重视!
?
不要盲目报班
不盲目跟风报班,一定要有目的、针对性的报,以免出现对孩子学习兴趣的超前压榨。据研究发现,对孩子学习兴趣的超前压榨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通过一学期的恶补,孩子非但成绩没有提高,下一学期反而学习效率更低。假期补习,提前释放了孩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造成对新知识的感知不明显。请记住,假期绝对不能成为比正常上学还要累的体验。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