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父母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父母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
控制情绪是现代父母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父母要学的第一个字:虚。
很多父母一看出孩子的问题就忍不住指出来,孩子需要空间自己去成长,如果父母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父母的反应。为什么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家看到父母就变成另一个人?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父母,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情绪得不到父母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父母要学的第二个字:弱。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父母强势的孩子很难自信,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父母,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父母要学的第三个字: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越柔和的父母,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嘶吼的父母,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家庭教育应有情有礼,而情在礼前。
有情无礼的父母,爱孩子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袜子都要帮他穿。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而有礼无情的父母,尤其是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父母再把道理点出来。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父母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两头下功夫,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但是,放并不是不管,而是让父母站到自己的角色里,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
家庭教育重在养“心”,而非教。
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不是方法,是父母的教育状态。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人的心,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