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65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很多人说母爱就是“从最开始一直好好的照顾着孩子,一直到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又有人说母爱是到了恰当的时候,就可以“不管不顾,让孩子自由的飞翔”。可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母爱以及正确的母爱呢?
或许很多的父母都没有办法去把握。
有二胎的父母或许会好一些,如果没有二胎的话,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第一次带娃难免会有“慌张”的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难免会没有参与一些东西,或者说没有起到一个完美的保护作用,而时常感觉到自责。
每当孩子遇到一些坎坷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去替他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可能母亲心里面就会有一些安慰,觉得这就是母爱啊,母爱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奉献一切。
可是有没有想过,当孩子再次遇到坎坷,而母亲可能不在身边的时候,这时的他们自己独立面对坎坷的能力,可能已经没有了,因为他已经完全依赖了父母,丧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等到20年后,或孩子成年后,真正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于是很多孩子开始憎恨父母。
从最一开始母亲认为的“正确答案”,一直到后来孩子开始“憎恨父母”,这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别浪费20年,养出最恨你的人!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得体”的放手,家长应做好这3件事
1.不要过度保护
不论是男生女生,其实都不应该“过度的保护”,如果是女生的话,也应该从小让她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能力。
不能够给女儿制造一种,以后男生会保护女生的这样的想法。也绝对不能够给孩子们制造一种父母会一直保护到他们长大的想法。
我们可以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当孩子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反抗”或者是自我保护的行为的时候,及时的出现,以免他们会受到伤害。
可是如果他们有这样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激发某一种“潜能”的话,家长可以不去参与,虽然最后可能孩子会轻微的受伤会哭泣,但是比起以后生活中的其他“艰难困苦”来说,这种小波折则显得微不足道。
2.不要轻易的满足他所有的需求
有的家长对孩子就是特别溺爱,不论是三四百块钱的玩具,还是动则几千元钱的手机,只要孩子一声令下全部都给买到手中。
其实在孩子的不同的阶段,对于一些物品的需求是有固定的量,还有固定的用途的。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耍手机的话,等到长大了,他肯定觉得不管自己要什么父母都会给买,以至于电脑汽车房子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部都会得到手。
这样的话以后孩子在生活中会变得热性和独断。
因为现实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诱惑,而每次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他们只需要撒个娇,就能够轻易得到父母给他们的东西了。
人都有老去的一刻,而多年以后,父母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和父母该何去何从呢?
3.适当的放手
有的父母对孩子简直就是过度的保护,“孩子吃饭的时候嘴角有饭粒,妈妈也会帮他弄掉,他孩子上厕所的时候没有卫生纸,妈妈也会尽快的给他拿到手”。
孩子摔跤的时候,妈妈也会赶紧给他买一双特别好的鞋子,并且甚至抱怨道路,把路给铲平。
可是想到这里的时候,父母们应该进行一个更深远的思考了,如果有一天父母老去,不能再继续陪伴在他们身边保护他们了,这些孩子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未来?
可能就像失去雨伞庇护的“小蘑菇”一般,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他们都不知道。
结语
现在很多的家长把孩子养成了“巨婴”,就是到了18岁19岁的时候,还是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日常起居的照顾,不会做饭,不会洗漱,不会吃饭,甚至连洗脸都不会。
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间的一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那父母不是对他们好,也不是爱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变相的“残忍”。
18岁的时候,孩子们逐渐懂事了,自己又经历了更大的坎坷,却没有能力自己解决的时候,想起小时候父母的各种娇生惯养,到头来家长们往往浪费了20年,却可能养出了最恨你的人!
当你因为溺爱,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常识的时候,一点要“放眼未来”仔细的思考一下:是否浪费了自己20年,却养出了最恨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