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探长(共2018字,阅读约4分钟)
当我们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别人欺负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做为父母的我们,内心首先会是愤怒的,然后再到悲伤不断地涌动,自己多么想替孩子还回去,每时每刻保护着孩子,但却不能。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面临的便是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处境。
虽然每个孩子所遇到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家长,采取的正确做法却是可以对孩子有所帮助的。
有一位妈妈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在班级群发了一句话,解决了矛盾:
这位妈妈在接儿子放学回家之后,看到儿子明显的不开心,而且手上有很多抓痕时,便问儿子怎么回事。
儿子一开始不敢说,这位妈妈见状,抱着儿子说道:
“你忘了小时候,妈妈经常对你说的,别怕,有妈妈在呢。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咱们也好一起解决呀。”
儿子说,课间的时候,他正在折纸,但是后面的一个女同学非要抢他的纸玩,他不借,于是那个女同学便开始抓他的手和胳膊,抓得他很疼,他就给她了。
妈妈问:“你为什么不还手,也去抓她呢?”
儿子说道:“你对我说过,男生要让着女生,女生力气小,不能欺负她们。”
看到孩子被抓得红红的印子和满肚子的委屈时,她真的是非常的后悔把儿子教的这么乖,于是,她先安抚了儿子:
“儿子记住,以后不管是谁,只要侵犯了你的利益,你都要选择回击,即便不动手也要用语言狠狠地怼回去。”
然后,她在班级群里艾特了欺负儿子的那个女同学的家长:
“请你给你家闺女买些彩纸吧,你家孩子都没见过彩纸,看见我家的就非得抢,今天这张纸就当送你们的,不用谢了。
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女孩子干嘛这么凶呢,把我儿子的手和胳膊抓了好几道血印子。我明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你们把费用先准备一下,如果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话,别怪我不客气。”
看到这位妈妈的态度如此坚决,班主任出来调解了一下,那个女同学的家长也赶紧主动道歉,说家里的彩纸很多,这孩子在家被惯的没大没小,别人的她都喜欢摸,以后一定会好好教育,下不为例。
当妈妈给儿子做了一个示范之后,儿子也开心的笑了,他说:
“如果妈妈不帮我,我都不想上学了,那个女同学总是欺负人,我都害怕。”
★当孩子被欺负时,父母3步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一步是支持和安慰孩子,倾听他们的诉说。
父母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清楚的真实地表达出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父母才能做到完全地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整理思路去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孩子体会到他们有一份权利,他们的感受和内心都很重要。
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总是站在他们的一边,而且会全力支持他们。
同时,也需要提醒孩子,不要以任何极端的方式回击欺凌者,而是告诉他们,他们必须先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果自己觉得和对方实力悬殊,那么就向老师或校方、家长寻求帮助。
●第二步是向老师或校方报告事件。
当知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的老师或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联系。
与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详细地说明事件的经过和问题的性质,包括欺凌者的身份、孩子的受伤程度等等。
另外,家长还需要要求老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欺负所带来的身心负面的影响,以及阻止欺凌者再次暴力的行为,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第三步是加强家庭对孩子的支持和亲密关系。
当孩子成为欺负者的目标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情绪不稳定、自卑、胆小等。
因此,家长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关心来鼓励孩子、呵护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平时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在遍体鳞伤时也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以及引导孩子走出受欺凌的阴影,与他们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
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包容,用爱来修复孩子受伤的心灵,用家人的温暖来保护孩子。
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家长不应采取激进的行动或向孩子施加压力,如回击欺凌者、移栽孩子、质问孩子为什么别人不被欺负等等。
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更加的自卑、无助而且还会加剧孩子的心理痛苦,越来越胆小。
家长不能将愤怒、不满或复仇意愿转移到孩子身上,而是要教给孩子:
理性的面对问题;
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回击;
采取平静的态度;
制定一份有效的计划来应对欺凌行为和帮助孩子提高应对的能力,避免下一次再被欺负。
被欺负的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往往更大。
所以,家长还应该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抚慰,引导他们合理的释放负面的情绪、了解欺负者的背景。
告诉孩子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面对欺负者如何应对和反抗,并给孩子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方法,以便他们随时能够寻求帮助,灵活运用。
辣妈语录:
保护和支持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项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家长要时刻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以及每个同学的情况。
当孩子说出其他同学发生的事情时,家长要帮孩子分析其他同学的情况以及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办等等。
这样孩子的心里有数了,自己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希望父母们可以尽职尽责,帮助孩子度过健康的成长期。
家长们,你会教给孩子反击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