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作者 |探长(共1862字,阅读约4分钟)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宝宝出生后,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被妈妈细心的呵护着,是多么的幸福呀,而妈妈看着乖巧可爱的宝宝,也会轻声细语的教他们说话、爬行、走路、奔跑,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是那么的温馨幸福。
然而,当孩子进入一年级之后,这样的画面便消失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母亲的唠叨、皱眉、发火、争吵,而“作业”简直开始成为了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
看到孩子听不懂、教多少遍都不会、不断地玩橡皮走神的时候,家长原本好声好气的讲解、压着的怒火便一下子点着了。
而发泄心中的怒火最快的方式便是吵骂,“吼孩子”,大部分时候可以换来孩子暂时的听话,久而久之,“吼”便成为父母最终的法宝。
然而,父母气到火冒三丈,孩子难道就会心如止水吗?
父母的发火、暴躁、高声训斥的行为,不但不会让孩子思路清晰、高效写题,反而会让他们更加的紧张、反应迟缓,甚至影响智力的发育。
★“我成功把儿子吼成了废人”
一位妈妈发了一个帖子,引起了万千母亲的共鸣。
我的儿子,以前是那么的可爱、阳光,记得2岁时,他刚学会说话,有一次我们在玩积木,他说,妈妈,我要建一个大房子给你住,当时的我,再多的委屈也觉得值了。
但从孩子上大班之后,接连不断的幼小衔接和兴趣班,让我心生烦躁,没有了耐心。孩子读拼音一直读不好,2天下来怎么教都不会,我受不了了大吵道:
“为什么别的孩子学的那么快,你怎么这么笨呢?”
孩子委屈的掉下眼泪,再也不敢读拼音了,任凭我怎么说,他就是不敢张嘴。
给他报了一个小提琴班,但是一个月下来,连每个琴弦的音都找不准,一点儿都不用心,我着急的吼道:“你知道一节课多少钱吗?怎么学什么都那么慢呢?”我以为这样激将孩子能够燃气他的斗志,让他听话、珍惜父母的付出,但,却没想到,我成功把儿子吼成了废人。
现在的儿子,7岁了,小提琴早已被他砸坏,不仅拼音没有学好,就连上课都不认真听了。老师说他到了学校就是睡觉、抠橡皮、玩鞋带,不管跟他怎么沟通,他只是说:
“做什么都挨吵,还不如不学习,反正我也学不会。”
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孩子好好的聊过天了,孩子没有了以前的阳光,也丢了无忧无虑的笑容。而我,成为了孩子最讨厌的那个人。
一位美国精神病学副教授认为,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大声吼叫,会影响到大脑发育,从而可能会降低智力水平。
孩子的发育需要一个积极阳光、自由轻松的环境,在温暖幸福的家庭中,孩子的语言以及大脑的发育都会是向着积极的方面迈进。
而一旦家长总是吼孩子、对孩子进行否定、大喊大叫,那么这样的高分贝声调会让孩子的大脑处于一种紧张、消极、压力的状态,他们不敢思考、不敢说话、不敢表达。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不得不将内心关闭起来,长期下去,便会出现部分能力发育迟缓的情况。
★吼骂,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
很多父母在吼叫孩子之后,孩子会出现短时间的沉默或者听话,这样的结果会给父母一种错觉,认为吼叫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但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的简单,越吼叫,孩子越叛逆、越吼叫,孩子越自卑、越吼叫,孩子越敏感、越吼叫,孩子越记不住。
而当父母将吼叫视为一种习惯之后,那么自己的情绪将会很难控制,孩子成为父母的发泄工具,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也会出现严重的裂痕。
吼叫不是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对他们的“精神折磨”,长期受到打击、否定、威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很容易走极端。
而一旦有了心理阴影、扭曲的三观,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被阴影伴随着,很难成功和幸福。
★做一位“低音量”父母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了问题、看到了孩子的不足时,不要去拍打桌子、提高嗓门、强制压迫,而是试着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深吸一口气,将争吵转化为沟通。
“这件事你认为怎么处理更合适呢?”
“如果那样做,可能效果会更好,要不咱们一起试试怎么样?”
温柔的相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听取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想法,当双方都可以静下心来聊一聊时,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
有时候一本好书也会让你的育儿思路豁然开朗。
当孩子弄不懂一道题目时,家长也要放平心态,不要再强迫他们去思考,而是可以让孩子放松一下,用游戏或者实景的方式来让他们理解。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散思维,反而能让孩子思路阔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优秀的孩子,不是在吼叫声中成长的,而是父母给予了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敢于想象、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自由的飞翔。
辣妈语录:
降低音量、低声沟通,回到最初我们见到宝宝时的耐心与温柔。理解孩子的缺点,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当我们成为那个优秀的家长,一起与孩子进步时,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棒。
家长们,你平常有经常大声吼孩子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