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作者 | 探长(共1918字,阅读约4分钟)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对于孩子的发展,父母往往满怀期望,但是看到学业的压力、孩子疲惫的眼睛,父母又深感心力交瘁。为了能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减轻压力,“双减”随之而来。
孩子们的作业少了,压力轻了,家长们压在心里的那块儿成绩的石头也能被移开了,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其中涌现的问题,却让家长们更加的担忧。
★“双减”落地一年,“快乐教育”家长教出的娃现状如何?
“现在孩子是快乐了,而我抑郁了!每天放学回来他就是玩儿,问他学的怎么样他说全会,成绩考多少分他不关心,再照这样下去,以后他能笑得出来才怪呢!”
闺蜜前几天来找我大倒苦水,因为近几次她儿子的考试成绩,让她彻底崩溃了,她说2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成绩在班里10-15名之间,总体还算是很不错的。
但是“双减”之后,为了让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减轻学习压力,她便将补习班都退掉了,也没有再紧盯着孩子的学习,而是每天多出来很多娱乐玩耍的时间让他放松休息。
但就是经过这一年的“快乐教育”,孩子的成绩却直线下降,最近居然考出了3门不及格的成绩,这让她完全不相信,自己曾经优秀的儿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居然会变成学渣。
而我又问了问身边的朋友,原来不少宝妈都有过这样的烦恼:
“我家孩子以前学习不能说很差吧,但最起码能够保持中上等,每天能回来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再加上课外老师盯着,学习还能比较平稳的前进。
但是双减过后,不仅作业量少了,我发现班里学生们的成绩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差距。”
“一开始知道双减的时候,我比孩子还激动,因为孩子终于不用熬夜写作业了,看着他每天睡不好、没精神,我也很心疼。但是现在看着孩子倒数的成绩,却更担忧他的未来了。”
“为什么同样都经历了双减,而有的孩子,成绩还能一如既往的好,我的孩子怎么就下滑了呢?”
★“双减”这一年来,有人欢喜有人忧
考试次数减少了,作业量缩减了,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可是无比的开心,终于不用写那么多的题、不用每个周末再去补课。
玩儿的时候也能光明正大了,而家长呢,也能省去看管孩子学习的压力以及补课的花费,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还有一部分孩子和家长,却是截然相反的心态。虽然学业压力减轻了,但是这些孩子同样会严格要求着自己,不仅完成老师的作业,还会认真的做一些巩固练习,做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规划。
家长呢,也在用心的培养着孩子每一步的成长。
而就在心态以及每天的规划当中,孩子们之间的差距渐渐的拉开了,甚至有的孩子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每天多读一段诗句、多写一道习题、多背一个单词、多弹10分钟琴、多画半小时画,就在这日积月累中,自律的孩子们便朝着成功更进了一步。
快乐教育不是没有原则的放纵,而是要让孩子主动的、从学习中找寻快乐,砥砺前行。
文化课不是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双减”也是为了找到孩子真正适合的发展方向。
学业压力小了,不代表就能任意挥霍时间,而是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以及擅长的方面,在成绩不落下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双管齐下,让自己的未来多条路。
●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坚持
没有天生就是优秀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做到从小到大都能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
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贪玩儿、偷懒、耍小聪明,他们很难做到每天坚持去学习、读书,不是他们不想去学,而是他们的自控力还不强,无法抵挡住玩具、动画片、电视的诱惑。
他们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而玩儿能让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到快乐,于是他们能偷懒就不会坐在那里枯燥无味的学习,便很容易放弃。
那么此时,需要站出来引导孩子的是家长,而不是老师。
如果家长可以做到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看书,每天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学知识。那么有这么一个同伴一起进步,孩子便会多一份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的一位钢琴老师曾经说过,孩子能否学好钢琴,不是看孩子是否有天赋,而是看他的父母能否坚持下来。
每天坐在那里枯燥的学习、弹琴、画画、写字,一天两天可能孩子还会忍受,但是一星期、一个月,孩子便容易产生放弃、偷懒的想法。
这时,如果父母也动摇了,那么最终的结果便是半途而废。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和陪伴,也很难成才,而孩子的自律,是需要家长将自己的自律影响给孩子,做他们做一个榜样,从而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学习的目标,一点点进步。
辣妈语录:
“双减”下,家长不能让孩子放松对学习的那根弦,而是调整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再一味的追求高成绩。
文化课与兴趣爱好并进,找到孩子擅长的方面,着重培养他们有天赋的技能。
而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只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孩子,给孩子做好引路人,那么孩子的未来便会越来越光明。
家长们,你对于“双减”有何看法呢?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