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9
“在生活化课程中,
获得生存、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同行和我们一起踏入了“生活化课程”的探索之中。为更好理解“生活化课程”的探索路径,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板块:用圆桌对谈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生活化课程”每周实施要点及课程设计背后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和我们同步开启“生活化课程”……
Dialogue
本期圆桌对谈人
▼
胡华园长
李洋老师
小三班
郑岚吉老师
中一班
安美雪老师
大二班
(实习教师)
对谈文字
Dialogue Script
胡华园长:
北京这一周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夜之间树叶脱落,我们真的要拥抱冬天了,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了帽子。这样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期待。
这一周孩子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老师们有怎样的感悟?
李洋老师:
这一周,小班的孩子们开启了和娃娃的故事。
11月的第一周,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娃娃,但是对于“手残”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久之前,我就买了布,买了针,自己缝娃娃。
我觉得自己缝的娃娃有点丑,但是我还是鼓起了勇气,把它发到了班级群里。没想到那两张照片之后,家长的分享络绎不绝。还有妈妈自嘲说,“我的娃娃是最丑的娃娃,没有更丑。”
今天,我把我的娃娃带到了班里。孩子们说,“娃娃太好看了。”我就和他们分享了我做娃娃的过程。当我告诉孩子们我不太会做,所以做了很长时间。淘淘听后对我说,“给它一点时间就可以了”。当时我就感觉心被打到了一样。
我第一次感受到胡老师说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当我们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时候,真的会创造出很多不一样的故事。
洋洋老师缝制的娃娃
这周三,小三班的娃娃们在幼儿园过了一个难忘的奇妙夜。
故事是这样的……我们班的孩子们一直不愿意让娃娃在幼儿园过夜,他们说“我要带着娃娃睡觉。”我就和他们分享了大班的小朋友毕业前会在幼儿园过一个奇妙夜,我问孩子们“你们的娃娃想不想试一试?”孩子们说“可以”。于是,我们就开始给娃娃准备过夜的东西,孩子们带来了浴缸、浴袍、牙刷、牙膏,还有爸爸妈妈给娃娃缝了枕头和被子……就这样,娃娃在幼儿园睡了一晚。第二天,大宝一来幼儿园就说“我太担心我的娃娃了!”佳妮一早上都在陪着她的娃娃,哄着娃娃睡觉。
其实,不仅是孩子们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还有那些默默在背后缝被子、缝枕头的家长们,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着这个美好的世界。
孩子们给即将在花草园过夜的娃娃盖被子
胡华园长:
刚才洋洋老师在讲的时候,我听着特别开心,一直看着她,频频点头。
你们还记得吗?当初我们在做课程的时候,做一个娃娃的想法是我提的,因为它和我的童年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娃娃,“泛灵论”的我们认为娃娃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会给娃娃穿衣服,梳头发,喂饭,特别开心。当时我们就把这段经历放在了小班的生活里。但是我没想到洋洋老师班竟然和大班的奇妙夜活动连接在了一起,让孩子们那么丰富的情感得以呈现,我们也沐浴在“爱之河”里。
娃娃过夜所需的东西一应俱全
还有爸爸妈妈的温馨叮嘱
如果不切入我们的课程,有的家长会觉得上咱们幼儿园,家长很辛苦,因为他们要完成很多“作业”。但是,如果家长能够感受到课程背后立意的话,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就像那些在微信推送后留言的家长说的,他们觉得重拾了童年美好,他们每一天回到家里,打开花草园的公众号,就会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做家长工作,如果我们有一个评判标准,认为娃娃做得好才意味着投入的深入,那么家长一定会“比学赶帮超”。但是洋洋老师自己先做了一个自我暴露,她说“你看,我的娃娃是最丑的娃娃”,他们班的家长都接纳了她,然后觉得自己做的娃娃可能也不是那么糟糕。
当我们能够相互暴露出个人的脆弱和不完美的时候,实际上是一段关系得以坚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它也是检验一段关系的最低成本。
我特别想听一听岚吉老师的分享,她是新老师,参与到这样的课程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郑岚吉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和中班的小朋友们一起体验艺术月的课程。最开始,我也有点茫然。但是,这几天真正和孩子们玩下来,缠树枝、聊树枝,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一开始,我们坐在一起,聊“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树枝?”有说直的,有说弯的。除了这些,我们班澜澜说,“我喜欢下雨之后的树枝,因为湿漉漉的树枝闻起来有不一样的味道,是一种很清新、很自然的味道。”也会有小朋友说“我不一样,我喜欢干燥的树枝,因为在触电的时候,干干的树枝可以帮助我们。”
孩子们制作的感恩树
树上悬挂着感恩卡片
相较于前几个月,艺术月里的语言交流其实是很少的,我们有大块的时间都在忙活自己手里的事。但是,我很喜欢听他们体验之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那天,缠完魔法棒,我问孩子们“今天感觉怎么样?”橙子小朋友说“感觉像战斗一样!因为毛线一会儿乱,一会儿又好了,我的心情也起起落落的。”浩浩小朋友说“我感觉毛线和扭扭棒都很神奇,它们就像喷漆一样,一下子就给树枝喷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一开始我还在想要不要也刷刷颜料,但是当我们用毛线、扭扭棒这些需要“战斗”的材料时,有了更不一样的创作。
孩子们制作的魔法棒
胡华园长:
新老师就像儿童一样有更新鲜的视角。我们总说要理解儿童的语言,但如果你不去认真地听,是理解不了的。
吉吉老师今天的分享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发就是教育要抛弃功利性,不要有那么强的目标性。比如“百变的树枝”,就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一个所谓科学的道理,一定要教他们如何缠魔法棒吗?当我们去倾听的时候,就能听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在和那个东西在战斗”,这是非常儿童化的词汇,很有画面感。
她还讲到孩子们对树枝的理解。我们拿来的都是干枝,但是孩子们会唤起过往的回忆,“雨后的树枝”是非常打动我的。小的时候,我们会一直泡在自然里,那些东西对我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春天,我们会用刚刚返青的树枝来做柳笛,那股清香是我终身难忘的。我们还会将木头剥去外皮做弹弓,那是男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现在的孩子离这些都很远了,但是我们还能在花草园听到孩子们这么生动的语言。
安静专注地给树枝“穿衣服”
作为新教师,吉吉老师的优势可能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目标意识”,只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对话。我们在专业训练的时候,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从倾听到提炼。比如,吉吉讲到了倾听之后,她会有一个提炼,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获得了什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情?”我一直认为“倾听比观察更重要”。倾听是要有来回感的,要有追问。当提炼性的这些问题提出来之后,孩子们是有自己对这个世界比较开放的认识的。我很为吉吉骄傲!
我们再来听一听大班的实习老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美雪老师,她怎么看待大班艺术月的课程?
安美雪老师:
这个月的课程体验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延续。从第一周的“纹理”,第二周的“扎染”,到这一周的“花草纸”,前几周的课程在这一周依旧在持续进行。
但是我们会发现,从第一周的纹理到这一周的纹理,孩子们有很多变化。我们班王晴亦小朋友,第一周画纹理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清晰,也没有很多细节,但是这周她绘制的纹理让我们所有人惊讶,那些花瓶的细节和纹理都是让人惊叹的感觉。
王晴亦小朋友绘制的纹理花瓶
在这周种子纸的体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佳佳老师带着小二班的孩子们来到我们班,和大班的孩子一起体验了做种子纸的过程。
我觉得自己更多像是一个体验者在参与课程。在体验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我没有孩子那么有艺术感。在扎染,做种子纸的时候我会不耐烦。我很好奇,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们告诉我“我在做的时候,心里面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想。”对这一点,我是做不到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这可能是我永远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不断去发现孩子、认识孩子的过程。
胡华园长:
美雪老师刚才讲到了一个细节,实际上是花草园生活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比如,十一月大班第一周的课程是“纹理”的学习,这周的主题是“花草纸”,“纹理”的学习怎么办?就是一直延续,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时间做,这个活动一直在延展。就是这样的延展才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的变化,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做的不是那么好,但是他会一直不断精进,那么他就会获得新的成长和进步。
她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花草园里,所有老师认识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孩子认识所有的老师。我们不需要精心去设计,就让一切自然发生。上周佳佳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顶楼寻找种子,他们就把找到的那些种子送给大班哥哥姐姐,然后一起来做课程的探索,学习的联动性就自然发生了。
作为一个大人,我们总是特别求结果,因为这么多年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社会里,有人把它称做“钟表时代”,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结果,但是孩子们的不紧不慢,他们的松弛和成年人的目标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就像美雪说的“我会焦虑,我会着急,恨不得马上就能看到结果。”但是孩子们不会,孩子们只会对这个活动本身特别有兴趣。其实,如果你和孩子们待久了,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对结果都那么期待。
“过程比结果重要”,儿童才是深谙此道的人。大人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说服自己,才来讲这句话,但是儿童是真的觉得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过程中他已经很满足了。
很多时候我们要向儿童学习。我们学的是什么?我们会觉得艺术天分我们是比不上儿童的,但我感觉不是我们比不上儿童,而是我们缺少了儿童的那种心境,缺少了他们是对待生活的那份禅意,这是我们一直要向儿童学习的。
对下一周的课程,大家有怎样的设计和期待?
李洋老师:
下一周是艺术月的第四周,小班的课程主题是《大地休息了》,孩子们要带着娃娃去给大地盖一个温暖的被子,把我们从自然中获得的爱,再返还给大地和自然。
郑岚吉老师:
中班也要迎来艺术月的最后一个篇章“果实”,还要布置一场盛大的艺术展。在艺术展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这个月里各种精彩的创造,也会有很多打动人心的故事。
安美雪老师:
我也是非常期待艺术展,尤其期待在艺术展中展出的孩子们在这个月里创作的诗歌!
胡华园长:
儿童艺术世界里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自我的创造,还有一条线索是他得适应人类社会里的一种成人表达方式,艺术展就是这样一个事。
我们要将孩子们所有的作品用一个更艺术化的形式来展示出来,也想用这样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方式来为艺术月的创造画上一个句号。
好期待下一周的生活……
本周课程
精彩瞬间
Capture the Moments
1
小班:我和娃娃的故事
陪着娃娃聊天
坐上电车,带着娃娃欣赏远方的风景
孩子们带着娃娃一起穿过彩虹之门
带娃娃玩最爱的彩虹伞
娃娃“飞起来”咯~
一起玩“滑梯”
和娃娃一起进入梦乡
和娃娃在一起的我们好幸福啊
中班:用树枝装点生活
2
用黏土、树枝来制作一个“树枝小人”
舞动的树枝小人
认真、专注地装饰自己的树枝
香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编织鸟窝
用树枝和落叶,做一顶帐篷??
一根根枯木,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品
3
大班:化身“花草纸匠”
制作纸浆
捶打,让纸浆更细腻
轻轻一抄
静静看水流下来
加入花瓣,纸变得更加漂亮了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
点击视频
跟随大三班罗希悦老师
一起欣赏孩子们创作的作品
↓↓↓
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
借助身边的自然物
完成很多的创作
祝大家周末愉快,
下周再见!
向您推荐
温馨提示
微信改版,如果您想及时收到
来自“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推送,
可以通过添加“星标”或“在看”
“留言”“分享”等方式,
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您的喜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原创作品,
版权归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侵权,
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音频剪辑 | 张芬老师
编辑|王钰诗老师
日期丨2023年11月24日
点击“”
购买花草园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