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置顶公众号哦?
前两天有老师在后台留言,怎么管好孩子?孩子跟大人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管理孩子,而需要用孩子的方法来管理他们才是最有效的。
情景一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吵成一片,闹声冲天的场面,包括我在内的年轻教师往往因急于想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就会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两遍,一遍响过一遍,简直就是声嘶力竭——这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方法。
殊不知它却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老师却也加入了“吵闹“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来制止吵闹,结果适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个人的声音怎抵得过全班几十个孩子的声音呢?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招:行不通!
那么,面对孩子们吵成一片的情形该如何是好呢?以退为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孩子越闹,老师则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师则越安静。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孩子是聪明的 ,他们会明白你的眼神所蕴藏的话语。切忌不要以声压声,不要妄想仅凭你一人之力可以超过全班孩子的声音。
情景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们解完小便后安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总有一些孩子站得东倒西歪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提醒了他们好多次,可还是安静不下来,吵吵闹闹地来到午睡室门口,笑着哄他们:“谁最安静就请他先进去睡觉!”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仍旧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他们说他们的。
没办法,只能改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谁再讲话就不要进去了!”……还是老样子。无计可施的我却还是固执地“守”在门口,决定要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后再进去。
这时,另一位老师一边学着小猫的动作,一边轻轻地说:“喵——喵——喵——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花猫轻轻地走进午睡室!”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鸦雀无声,都乖乖地学着小花猫的动作,轻手轻脚地走进去了。
反思与分析
小班的孩子对指令性的语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们却很愿意模仿成人的动作,尤其喜欢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当老师在大家面前学做小花猫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快到投入其中,并学着模仿。这样,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安静下来,乖乖地走进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闹的时候,声音已经完全充斥了整个教室,小耳朵很难再听到老师的话语。
这个时候,另一种语言或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体语言。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将食指按在嘴唇上,就表示安静下来,孩子们看见后就能很快闭上小嘴巴。或许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强化几次后,孩子们就会明白。常此以往,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办法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景三
午饭时间,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了座位,开心地玩起了积木等玩具了。不一会儿,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这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安静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还一个劲地缠着老师要玩具。只见成成和几个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着一个玩具榔头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们 正举着几个奥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兽的游戏…
渐渐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的声音。眼看孩子们一个个地吃完饭,加入到这吵闹的队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书,先安排几个听话的孩子坐下,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继续讲下去。这时,一些在吵闹的孩子陆续走了过来,也坐下听我讲故事了。不一会儿就连那几个最调皮的孩子都被我们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静静地听我讲故事了。
反思与分析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同伴的影响比较大,虽然他们不大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孩子的行动中却可以得到体现。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闹闹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故事,好奇心驱使他们也要加入到伙伴中来。从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
小班的孩子逐渐接触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伙伴是他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因此,同伴的影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的很多个第一次,或许都是从自己的同伴身上习得的,如:看到同伴两只手搬椅子放好,他们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饭后漱口,他们也会跟着做……
这种同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师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为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这也符合著名教育学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学说: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这种成长是发自孩子内心的、主动的,也必将是长久的。如果将这种效应巧妙地运用于常规工作,会有不小的收获。
情景四
活动课上,要求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学小猴子窜上窜下;一会儿学小兔子满教室跳;一会儿又学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敲铃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来就是小嘴巴说个不停。
只见涛涛还在跟旁边的小朋友大谈飞机大炮什么的,我一边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一边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将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个安静下来的姿势,在他身边站了几分钟后,他基本上安静了下来。可一边的佳杰还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动个不停,于是,我轻轻地将他拉到我身边,请他坐在我的旁边。这下,小朋友们都安静地认真听我上课了。
反思与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总是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上课,他们总喜欢自顾自的再玩一会儿,再讲一会儿,那么如何使他们能够很快的安静下来呢?如果老师停下来提醒他们,必定会影响到其他本来已经坐好的安静下来的孩子。调皮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老师轻轻地走过去提醒一下,使他们意识到就可以了。
有句话叫作:“擒贼先擒王”。这本是用在战场上的术语,但用在一个班集体中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每个班级总会有各别调皮的孩子:上课讲话的是他们;下课吵闹的是他们;没事跑来跑去的也是他们;吃饭爬上爬下的还是他们。在孩子们吵闹的时候,首先“搞定”他们,你会觉得耳边安静了许多,当然也会轻松了许多!
孩子的心是纯静的,他们需要一个宁静、平和、温馨的环境供他们学习和成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室环境的创设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当孩子们漫无目的吵闹时,需要你轻轻告诉他们该干什么;当孩子们在上课时随意讲话而影响别人时,需要你耐心提醒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讲;当孩子们因种种原因哭闹时,需要你悉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哭声停止…
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日常规活动中悉心发掘,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更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持有一种宁静的态度,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认真而又冷静、实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
? 喜欢我们的朋友,请置顶公众号哦?
前两天有老师在后台留言,怎么管好孩子?孩子跟大人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来管理孩子,而需要用孩子的方法来管理他们才是最有效的。
情景一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吵成一片,闹声冲天的场面,包括我在内的年轻教师往往因急于想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就会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两遍,一遍响过一遍,简直就是声嘶力竭——这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方法。
殊不知它却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老师却也加入了“吵闹“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来制止吵闹,结果适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个人的声音怎抵得过全班几十个孩子的声音呢?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招:行不通!
那么,面对孩子们吵成一片的情形该如何是好呢?以退为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孩子越闹,老师则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师则越安静。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孩子是聪明的 ,他们会明白你的眼神所蕴藏的话语。切忌不要以声压声,不要妄想仅凭你一人之力可以超过全班孩子的声音。
情景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们解完小便后安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总有一些孩子站得东倒西歪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提醒了他们好多次,可还是安静不下来,吵吵闹闹地来到午睡室门口,笑着哄他们:“谁最安静就请他先进去睡觉!”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仍旧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他们说他们的。
没办法,只能改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谁再讲话就不要进去了!”……还是老样子。无计可施的我却还是固执地“守”在门口,决定要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后再进去。
这时,另一位老师一边学着小猫的动作,一边轻轻地说:“喵——喵——喵——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花猫轻轻地走进午睡室!”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鸦雀无声,都乖乖地学着小花猫的动作,轻手轻脚地走进去了。
反思与分析
小班的孩子对指令性的语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们却很愿意模仿成人的动作,尤其喜欢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当老师在大家面前学做小花猫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快到投入其中,并学着模仿。这样,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安静下来,乖乖地走进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闹的时候,声音已经完全充斥了整个教室,小耳朵很难再听到老师的话语。
这个时候,另一种语言或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体语言。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将食指按在嘴唇上,就表示安静下来,孩子们看见后就能很快闭上小嘴巴。或许开始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强化几次后,孩子们就会明白。常此以往,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办法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景三
午饭时间,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了座位,开心地玩起了积木等玩具了。不一会儿,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这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安静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还一个劲地缠着老师要玩具。只见成成和几个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着一个玩具榔头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们 正举着几个奥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兽的游戏…
渐渐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的声音。眼看孩子们一个个地吃完饭,加入到这吵闹的队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书,先安排几个听话的孩子坐下,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继续讲下去。这时,一些在吵闹的孩子陆续走了过来,也坐下听我讲故事了。不一会儿就连那几个最调皮的孩子都被我们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静静地听我讲故事了。
反思与分析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同伴的影响比较大,虽然他们不大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孩子的行动中却可以得到体现。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闹闹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故事,好奇心驱使他们也要加入到伙伴中来。从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
小班的孩子逐渐接触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伙伴是他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因此,同伴的影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的很多个第一次,或许都是从自己的同伴身上习得的,如:看到同伴两只手搬椅子放好,他们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饭后漱口,他们也会跟着做……
这种同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师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为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这也符合著名教育学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学说: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这种成长是发自孩子内心的、主动的,也必将是长久的。如果将这种效应巧妙地运用于常规工作,会有不小的收获。
情景四
活动课上,要求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学小猴子窜上窜下;一会儿学小兔子满教室跳;一会儿又学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敲铃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来就是小嘴巴说个不停。
只见涛涛还在跟旁边的小朋友大谈飞机大炮什么的,我一边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一边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将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个安静下来的姿势,在他身边站了几分钟后,他基本上安静了下来。可一边的佳杰还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动个不停,于是,我轻轻地将他拉到我身边,请他坐在我的旁边。这下,小朋友们都安静地认真听我上课了。
反思与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总是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上课,他们总喜欢自顾自的再玩一会儿,再讲一会儿,那么如何使他们能够很快的安静下来呢?如果老师停下来提醒他们,必定会影响到其他本来已经坐好的安静下来的孩子。调皮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老师轻轻地走过去提醒一下,使他们意识到就可以了。
有句话叫作:“擒贼先擒王”。这本是用在战场上的术语,但用在一个班集体中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每个班级总会有各别调皮的孩子:上课讲话的是他们;下课吵闹的是他们;没事跑来跑去的也是他们;吃饭爬上爬下的还是他们。在孩子们吵闹的时候,首先“搞定”他们,你会觉得耳边安静了许多,当然也会轻松了许多!
孩子的心是纯静的,他们需要一个宁静、平和、温馨的环境供他们学习和成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室环境的创设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当孩子们漫无目的吵闹时,需要你轻轻告诉他们该干什么;当孩子们在上课时随意讲话而影响别人时,需要你耐心提醒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讲;当孩子们因种种原因哭闹时,需要你悉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哭声停止…
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日常规活动中悉心发掘,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更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持有一种宁静的态度,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认真而又冷静、实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