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刊登于《保育与教育》杂志2023年第7-8期
作者: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方芳
儿童与自然具有天然的亲近关系,自然很容易唤起儿童蓬勃的生命意识,激发他们无限的生命力。“当儿童置身于大自然和自然物品之中时,他们就会受益无穷。”
但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压缩儿童生活的自然空间,各种电子产品屏幕和学习负担占据了大量儿童接触自然的时间,他们陷入了 “自然缺失”的困境。
“自然缺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身体、心理、思维乃至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因而,创设富有自然韵味的托育机构环境,引导托班幼儿亲近自然、爱护自然,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与愿望,培养他们与自然共存的亲自然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自然缺失”。
而北欧自然教育为我们探索托育机构户外环境创设方面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01/
北欧的自然教育理念
所谓“自然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各种活动调动参与者的感官来认知自然,唤醒参与者对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实现直接经验与抽象知识的平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使之尊重、爱护自然的教育理念。
换句话说,幼儿园“自然教育”意在培养幼儿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使其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自然教育”最早源于丹麦,后在北欧诸国作为教育共识而被极力推行。由于北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高的森林覆盖率,因此一开始称之为“森林教育”。到 20 世纪 80 年代,森林教育逐步成为一些北欧国家早期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森林教育”逐步向视野更广阔的“自然教育”过渡,并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认可。
与普遍认识中的自然教育不同,“北欧自然教育”有其独特地方:
●融于生活,常规自然课程与渗透教育相结合
在“森林幼儿园”发源地丹麦,户外自然教育作为一项常规课程其实是比较罕见的,仅有 17.9% 的公立学校和19.4%的私立学校设有常规户外教学课程。
自然教育,更像是一种理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融入丹麦幼儿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丹麦托幼机构的室外环境非常自然质朴,常见的设施多为木制品,如木桩、木屋、木栅栏等。运动游戏器材也环保简单,废弃轮胎、整根原木、沙地等。
户外秋千、游乐设施等不会成套出现,也不会刻意追求精巧的设计与艳丽的色彩,一切较为日常和朴素,体现出“生活中的自然教育”以及“在自然中生活”的理念。
他们认为幼儿不应在教室里呼吸浑浊的空气,而应到室外尽情奔跑与游戏。
在丹麦,森林幼儿园的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森林里度过,普通幼儿园的幼儿则有长时间的户外自然活动。此外,丹麦的老师还喜欢用一种“大本营模式”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自然基地开展活动。
除了学校的自然教育外,还有非正式的自然教育形式,如户外教育课程,但一般为期较短。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就是大教室。挪威的幼儿园擅于就地取材,从小班开始就组织远足课程,幼儿有足够长的时间在大自然中游戏。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悉森林,会观察、了解森林里哪些地方有趣、惊险,而哪些地方比较危险,哪些地方可以蹦蹦跳跳,哪块石头可以像滑滑梯一样玩。
所以,到了大班,幼儿在森林远足时完全能够自主活动,他们充分享受着奔跑、利用自然物游戏的快乐,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在托幼机构的室外环境打造方面,挪威人更是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势与自然材料。
比如挪威山地比较多,幼儿园就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那儿的幼儿园室外场地通常由草坪、沙砾、自然的小径或小丘组成,不会一味地追求环境的整齐、道路的平整。他们往往保留了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原有特点,所以室外多是高低起伏的小山坡,宽窄不同、材质多样的小路,同时还延伸出了不同玩法。平时玩滑草的地方,下雪的时候可以滑雪。
如此一来,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锻炼了平衡能力,还能在不同环境、不同位置上获得不一样的空间感受,获得了更丰富的身体体验,也产生了浓厚的自发游戏兴趣。
●信任放手,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
与大多数成人对孩子在户外的安全提心吊胆与过分谨慎的态度不同,北欧的自然教育理念认为,户外本就是安全与危险并存,危险是作为一种可能的教育机会而存在的。教育是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学习如何避开危险,而不是帮他们直接将危险清除,因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危险也被他们“保留”了下来。
在户外游戏、运动时,幼儿凭借亲身体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远比直接给他们套上一个安全的保护罩更有意义。只有亲身感受到危险,他们才可能意识到危险并学会如何避开危险。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北欧的自然教育不重视安全或没有安全设施。在北欧各国,荧光背心是安全必备用品。在森林活动时,每个幼儿都要穿上荧光背心,上面写有幼儿园的名字和电话。有的幼儿园在室外活动时,也会要求幼儿穿上荧光背心,以便教师能随时看到幼儿在哪里活动。
02/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
托育机构户外环境创设
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望。他们总是喜欢闻闻花香、摸一摸绿叶、踩一踩泥坑里的雨水……这些感觉和体验是人造材料与人为环境所无法给予的。
在北欧自然教育理念的启发下,我曾供职的一所幼儿园结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园所户外环境,积极创设了适宜托班幼儿户外活动的自然环境(见下表)。
?
尽管该幼儿园托班部地处闹市,整体面积不大,设计紧凑,但幼儿的户外活动并未因此受限。根据托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需要,幼儿园对托班部户外环境进行了整体统筹与合理规划,打造出兼具趣味性与发展性的室外活动空间。
●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环境
越是低幼的孩子就越喜欢围绕有趣的、特别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活动,趣味性的环境更有利于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地游戏、探索与发现。在整体空间营造方面,我们根据托班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需要加入了一些区别于生活中常见的“非寻常空间”。
通常来说,儿童比较喜欢洞穴类的小空间和可攀爬的落差空间。
考虑到托班幼儿月龄较小,我们在室外放置了可以钻进钻出的游戏屋、小型滑滑梯等,增加自然环境中的游戏空间。
在游戏屋附近,还配有桌子和长凳,方便托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也能开展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同时,利用园内自然地形与绿植,我们在花园小路的尽头用绿色纱布围成了一条隧道,让幼儿有机会在半封闭的秘密空间中体验、游戏。因为在室外,光线较好,孩子不会产生幽闭、害怕等负面感受。
●构建富有自然感的环境
区别于“塑料感”的环境,富有自然感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感,同时在与自然相处中建立更深的联结。
具有自然感的环境包含的多是丰富的自然元素,如泥土、沙地、青草、树木等。
在创设户外环境时,该幼儿园保留了小土丘原有的地势,让托班幼儿既能看到平地,也能感受到土丘的自然起伏。起伏的地形不仅为幼儿日常的身体运动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同时也给予幼儿更多的感官刺激,进而产生切身性的身体感受。
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天性并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和本能,对他们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因此,幼儿园进行了水环境的整体设计。园所分为前后两院,前院设计了一方小池塘,养有不同品种的水生动物及植物。后院设置了适合托班幼儿身高的洗手池,并接有水管,直通附近的沙池。靠近洗手池设有玩水的游戏桌,并配有各种戏水工具。
秉持着可用、可取、可玩的理念,我们希望幼儿能自由安全地玩水戏水,增强他们对水的情感、感知与认识。
多样的植物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认识、观察、发现的机会和体验。幼儿园按照乔木、灌木、草地等多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确保植物种类多样、层次丰富。
乔木包括樱花、枇杷树、红枫等,灌木包括杜鹃、小叶黄杨等。
种植的草地是可踩压的品种,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不会因为经常被踩而变成裸露的沙地。教师根据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适宜的活动,让托班幼儿不是简单闻一下花香、听一声鸟鸣,而是凑近这些花花草草,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让园内的自然植物变成支持活动的课程资源。
另外,在统筹考虑水源和阳光的基础上,幼儿园还专门开辟出一处种植园地,为开展适宜的种植、照料、观察等活动提供资源和空间。
03/
托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
教师支持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
托班幼儿刚入园时,常出现分离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这时教师邀请幼儿一起走到户外,会发现他们慢慢就放松了下来,情绪也渐渐恢复平静,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创造环境和条件帮助幼儿建构与自然的心灵联结,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情感。
无论是玩树枝、捡树叶,还是反复倒沙子等,这都是幼儿与自然的交流方式。教师应予以充分尊重,保护孩子与自然对话的和谐氛围,呵护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愿望。
芬兰教育有一个理念“教得愈少,学得愈多”,教得少不代表没有学习,教得少的自然教育反而是一种综合的、指向全生命的学习。
因此,我们希望托班幼儿的户外自然活动是自由的、灵活的,主要跟随幼儿的兴趣、想法在户外进行游戏,将精心设计的活动目标、教学环节等结构化的教学准备变成支持幼儿自主进行户外游戏的经验准备和自然物准备。
以“自然”为活动室,大胆放手,让幼儿走进自然、充分感受自然,在自然中自由地观察、触摸、奔跑、游戏。
●提供不同类型的探索支架
幼儿在户外自然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在细心观察、鼓励他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还需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给予必要的、不同类型的支架。
温暖的情感支架,引发幼儿积极、正面的情感。托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难免有紧张、躲避、退让等情绪和行为。教师可鼓励幼儿带上心爱的布娃娃走到户外,玩想玩的游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如花园、沙池边,可以独自玩,也可以跟同伴一起玩。
如此,幼儿不仅在户外得到了自然环境的滋养,也在情绪上得到了很好的安抚,进而产生喜欢、开心、成就感等积极情绪。
启发性的语言支架,激发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比如春天到了,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发现园子里的杜鹃花开了,小手摸过花之后竟变成了紫色。“哇,你们发现了杜鹃花的秘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这个问题一下子点燃了幼儿对紫色杜鹃花的兴趣。他们一起捡落花,用小手捏一捏,用小石头捣一捣,捣出了紫红色的杜鹃花汁,发现了染色的奥秘,也感受到自然植物的奇妙。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激活了幼儿动手探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多样化的材料支架,激发幼儿的灵感和创造力。户外的自然资源都能作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需根据幼儿的活动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
比如在草坪铺上一块小地毯,投放一些自然物材料,树叶、干花、棉花、松果,甚至是园艺师傅修剪下来的小树枝等,幼儿可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组合搭配,拼出虽稚拙但却富有自然气息的花艺作品。
●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充足的身体运动至关重要。室外有更大的空间、更多自然的材料、更多的开放性玩法,能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去活动身体,促进他们的感官统觉功能进一步协调发展。
因此,应充分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其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接触、感受更多有趣的事物,获得与自然有关的直接体验。
芬兰有句谚语:“没有不适合出门的天气,只有不适合出门的衣服。”只要准备和计划足够充分,在各种不同天气下幼儿都能开展户外活动。
该园结合园所户外环境特点及本地天气情况,对户外环境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多次规划和审议。考虑到本地气候春秋短、冬夏长,且梅雨季较长,幼儿园在托班户外场地上配备了天幕和庭院晴雨伞,满足各种天气情况下孩子们的户外活动需要。
高杉自子曾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需要遵循自然的意愿来生活……自然能够平静人的心情。”
鸟叫虫鸣、山花草木,这些不仅是托班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完整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托班幼儿通过感受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中生活,开启他们一生与自然为友的生活。
扫描以上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18610206462
《保育与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