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丁海东: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哲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理论等。


问题



您好!

近期我们中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监狱游戏,我觉得有价值,却又担心有不良影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老师偶然碰倒了音乐区小朋友们正在搭建的舞台装饰作品,一位小朋友突然开心地对我说:“要把你关进监狱。”她带领小朋友们在音乐区开设了监狱的区域,表演“老师被关起来”的节目。我看到孩子们兴致很高,就配合他们表演了。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场景,态度并不一致有的小朋友坚持要把老师关起来;有的小朋友反对把老师关起来,说“不能关老师”也有一些孩子坐在不远处,笑着观望;不断有各个区域的孩子来给监狱里的老师送食物、乐器,也会有小朋友进入监狱陪着老师;还会有小朋友在监狱外给老师表演节目。

在这个游戏中,班里偏内向和慢热的孩子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参与的积极性。这件事后,连续几天,都会有一群小朋友主动邀请老师玩这个游戏。区域讲评时,孩子们都表示喜欢这个“把老师关起来”的游戏,还说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游戏好玩。

我问过第一个提出玩“监狱游戏的孩子怎么想到的。她听到我的提问有点诧异,说:“监狱是我自己想的。”她的妈妈则说孩子是和老人一起看抗战剧知道的。

一天下午有个孩子提议把“监狱”改名为“关老师处”,她很得意地说:“这个名字是我取的。”由此我们展开了对话“关老师处是干什么的?”“管老师的呀。”“为什么要管老师?”“因为你们总是管我们,我们也要管管老师。”“如果你们把老师关起来了,谁来管你们?”“我们自己呀,我们可以自己管自己。”

孩子们还提到了一些“关老师处”的游戏规则,比如,老师也可以离“开关老师处,出去放音乐;吃饭的时候,会把老师从关老师处放出来,给他们取饭、发饭;如果老师犯错误了,是有惩罚措施的……

现在孩子们玩“监狱”游戏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跟最近老师们工作比较忙,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区域游戏有关。偶尔的几次“监狱”游戏中,更多的孩子陆续进入“监狱”陪伴老师。到目前为止,孩子们的“监狱”里只关过老师,没有关过小朋友。

作者:任锐

专家解答



任老师:

您好!

由案例描述可以看出,“监狱”游戏缘于一次偶然事件并由孩子的提议而发生。任老师碰倒了孩子们搭建的作品,配合幼儿的“惩罚式”提议而被“关”进了“监狱”。其后,孩子们对于“监狱”的游戏兴致又延续了些日子。综合任老师提出的疑虑,依据该案例的相关事实,试作如下两个方面的回复,以供参考。

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


假装及与角色互动是中班幼儿尤为热衷的游戏行为,而且能够让他们喜爱的教师成为他们游戏中的角色,也是孩子们所期盼的。这个“监狱”的游戏,由孩子的提议而开展,无疑是满足了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并彼此互动的意愿与乐趣,并因这种意愿与乐趣的驱动,该游戏在其后一段时间里得以持续。游戏中,教师被“关”起来,并被“体贴”和“照顾”着,表现出幼儿对于师幼游戏互动的享受和体验的主动追求。游戏中这种师幼关系及其互动的和谐与融洽,无疑是对幼儿交往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的正向支持与鼓励。

假扮性的角色游戏,通常是以情感的补偿或宣泄为突出的发展价值,而“监狱”游戏也表现出这种游戏价值的意味。对于为什么要“关”老师,就如那个幼儿所说的,“因为你们总是管我们,我们也要管管老师”。他们对于“监狱”游戏的热忱与兴趣,潜含着的是孩子们对于总是接受教师管的现实的不满足,而在游戏假扮的情境里获得了补偿与释放。游戏里这种潜意识的释放,对于幼儿人格的发展与健康是积极而有益的,尤其是案例中那些对于该游戏表现有“很大兴趣”的偏内向和慢热型的幼儿,可能更有意义。

就游戏活动所呈现的过程而言,该游戏对于孩子们并无什么不良影响。这里所谓的“监狱”,在幼儿这里,只不过是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一个称谓或说法,如孩子自己说的:“监狱是我自己想的。”所以,“监狱”绝非现实意义上的监狱,而“监狱”游戏也并不含有负面引导或消极影响。事实表明,“监狱”游戏作为幼儿发起的游戏,是该班级幼儿一段时间里的兴致与聚焦,可以预见很快便会被新的兴趣与玩法所接替或转换。

关于教师对游戏的支持与回应


“监狱”游戏由幼儿主动发起,并因教师对于幼儿的迎合而得以展开。任老师对于幼儿游戏意愿和兴趣的回应,表现出对于幼儿游戏自主的充分尊重与支持。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适宜性支持与引导,应该以不违背幼儿的正当意愿和兴趣为前提和基础。在“监狱”游戏中,教师接受幼儿把自己“关”进“监狱”的角色要求,配合孩子参与幼儿“导演”的游戏,以游戏合作者的姿态,给予孩子正向的应允和支持,显示出教师顺应游戏情境的专业机敏和悦纳幼儿兴致的为师情怀。如任老师自己所坦言:乐意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开放、热情的态度,欣赏孩子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这也是一位一线教师对于此类游戏活动难能可贵的意义直觉与价值感知。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班级幼儿自主学习与活动的大背景之下,“监狱”游戏只是一个具体游戏的情境。教师在游戏中配合幼儿的兴致与想法,仍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实质上的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与职责。教师作为游戏者身份参与幼儿游戏,要谨防一味地被孩子们牵着走,而陷入其中,以致在个别幼儿的游戏情境中不能自拔。教师仍需要机智地抽身而出,以担当关照全体幼儿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在这个“监狱”游戏中,教师作为游戏参与者的介入和支持,仅是教师指导全班自主活动的一个局部或片段。

从这个“监狱”游戏,意识到孩子渴望自主体验的心理诉求,而萌生“我来当老师”这一活动主题的设想,反映出任老师由对于幼儿游戏行为及其背后的情感需求的某种理解,而生成新的教育主题的意识自觉。的确,“监狱”游戏与让幼儿来“当老师”的活动设想,在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体验与愿望的活动价值上,有着相通的关联性。但区别在于前者在事实上是幼儿自主生成的,而后者便是带有预设意图的。当然,为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体验乃至能够有“挑战”教师的“主导权”的发挥,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能够懂得幼儿的想法,相信幼儿的能力,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探索。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您有所启发。
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如有侵权,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图片征订《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杂志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  ◆  ◆  ◆  ◆  


拓展阅读: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叶平枝:从师幼互动看教师的“为”与“不为”

刘晶波:幼儿为什么喜欢告状

刘焱:融合课程与游戏的实践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沈颖洁: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孙蔷蔷:幼儿园该如何自我评估园所保教质量

秦元东:活动区与材料区——游戏空间规划的来龙去脉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丁海东:关于“监狱”游戏的价值探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