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环节,孩子们在经过一上午的活动之后,身体开始产生疲劳,通过午睡,孩子们能恢复体力,大脑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为下午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身体保障。但问题是,每次在午睡起床环节,总是出现场面混乱、效率低、耗时长的情况,老师也感到手忙脚乱。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善呢?今天,小编选取起床后的其中三个环节(起床、穿衣、梳头)来为大家重点分析下,如何保证幼儿午睡起床环节的高效有序。
起床环节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上。由于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穿衣的依赖性较强,而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一到两年,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穿衣。所以此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班幼儿身上,具体表现为:
(1)衣物、鞋子乱放,还没有意识到要整理好衣服的正反面。
(2)幼儿坐在床上被动等待教师穿衣服、穿鞋。
经研究,穿衣环节在整个起床环节中用时最长。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在穿衣方面的能力差异也较大,所以会延长整个班级起床环节所需的时间。幼儿在自主穿衣的过程中,有些情况如穿很紧的套头衫、冬天穿秋裤、拉裙子背后的拉链等是幼儿不能自己完成的穿衣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指导并帮助幼儿穿衣是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起床、穿衣环节大多连贯而行,所以这里结合在一起讲,针对这两个环节,建议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可以提前5分钟播放轻音乐,将幼儿从睡梦中唤醒。
幼儿起床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到了起床时间,有些小朋友还在睡梦中没有醒过来;还有一些虽然醒来了,却还处于迷蒙状态。所以建议在起床时间前5分钟播放轻音乐唤醒幼儿,教师可以先帮助体弱的幼儿和先醒来的幼儿穿衣服,醒了的幼儿不着急起床,先坐在床上玩一会,还没有醒过来的幼儿由教师将他们唤醒。
2.让幼儿睡前将脱下来的衣物先整理好再午休。
很多幼儿在穿衣过程中,整理衣服的正反面要花费很长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指导幼儿将皱在一起或脱反了面的衣裤整理好,按衣裤正面朝上的方向整齐地放在睡觉时靠脚的那头,这样幼儿起床后就能立刻进行穿衣了。
3.邀请家长义工帮忙。
在冬季和入园之初,可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家长作为义工帮助幼儿起床,这样可以解决起床后幼儿照顾不周、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更好地照顾体弱的幼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却也有审美的需要,漂亮的发型可以满足孩子对美的需求。长头发的小女孩总会在起床后争先恐后地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请帮我梳漂亮点哦~谢谢!”剪了一头小短发的小女孩也跃跃欲试地想扎两个小辫。所以,每天午睡后的梳头环节就成了教师们甜蜜的“负担”。
针对梳头环节,建议尝试以下解决方法:
1.按幼儿能力分类
动手能力稍差的幼儿由教师协助梳头,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可以尝试自己梳头。
2.按时段轮流梳头
为提前起床和头发太乱的小女孩先梳头,发型不太乱或不影响下午活动的可以将梳头放在自由活动时间再进行。
3.教师的分工
主班教师全面观察,并指导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自己梳头,配班教师或保育教师协助能力稍差的幼儿梳头。
除了以上改善策略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将其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开展相关活动,以下两个案例相信可以帮到您!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熊不见了》(故事附后)。提问请幼儿回答:故事中的主人翁明明为什么哭了?告诉幼儿,如果衣服穿反了,不要哭,先把衣服脱下来,不会穿可以请大人帮忙。
2.然后出示穿衣服流程图,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学习穿衣服:“小熊小熊不见了,我把小熊藏起来,一二三四钻山洞,小熊小熊出现啦!”
3.角色游戏:给宝宝穿衣服。教师拿一些娃娃家的玩具娃娃,故意把玩具娃娃的衣服穿错,然后请幼儿当玩具娃娃的爸爸妈妈,帮助玩具娃娃把衣服穿好。
4.活动结束,幼儿能够学会区分衣服的正反面。
活动过程:
1.教师问幼儿谁会叠被子,然后演示叠被子的方法,让幼儿一边看,一边学着折。
2.让幼儿学着自己叠被子,教师出示叠被子流程图提示幼儿,可以教幼儿叠被子的儿歌,便于记忆各个步骤。
3.叠被子比赛。在生活区游戏地垫上,用床品材料组织一场叠被子比赛的游戏。限时3分钟把床铺整理好,要求独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幼儿可获得五角星一枚。
4.活动结束。请叠得好的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引导能力弱的幼儿与他们组成互助小组,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以上内容您觉得如何呢?只要能够做到工作有序、配合默契,幼儿午睡后的环节再也不用手忙脚乱啦!如果有其他好的方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处”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