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培训机构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品牌的竞争。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老师是培训机构的重要资产,为了留住人才想方设法。
理想的团队是这样的:上下同心同德同欲,生死置之度外。
而现儿园可能是这样的:
领导说话老师们爱听不听,
老师也得哄着,得罪不起,说辞职就走人,
话说重了容易闹情绪,做管理的有苦说不出
幼教老师流失严重,缺口巨大,有些幼教老师一旦离职甚至不会再干这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师也是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阶段的追求和需要,但是老师又是培训机构的最要资源,留住优秀老师才有助于机构的未来发展,那怎么样才能留住优秀的教师,王小波的这篇文章里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陈奕迅曾经因为每次演唱会都要唱《十年》而唱到自己想吐,想想很多传统教师的工作也是常年累月的重复,会不会出现间断性的“反胃”状态呢。
罗振宇曾提出“U盘化生存”的概念,说是未来会出现很多独立手艺人,他们“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他们的“手艺”精雕细琢,将是未来春风得意的一批人。
那么机构是否也能提供教师们成就“独立教师”一样的“手艺”和“回报”,并且不需要离开学校呢?专业发展权掌握到了教师自己手里,让老师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更加优秀,家长满也会更加满意。
有一位班主任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受到重视,在班上设立48个职位,48名学生人人都有“官”当,有粉笔管家、书籍管家、电脑管家、午餐管家、养花管家等等,每周还转轮盘换着当。那个班上每个孩子的主人翁意识都很强,很有自豪感,而且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明显高于普通孩子。如果把一个学校比喻成一个班,教师比喻成班里的孩子,同样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到教师身上。
给教师“管理”机会不仅让教师得到管理能力的发展,分担了学校管理的事务,也让教师体会到管理的不易,增加了学校认同感。除了下放管理权限,还有一种方式也能让教师感受到重视与温馨。
“首先教师是幸福的,教师才更能给学生以幸福”,我很认同,也知道有些学校做得很好。当教师的生活优雅起来之后,学校的气氛也变得优雅起来,教师们活出了自信与自豪,教育状态与往昔“判若两人”。
事实上,老师的要求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苛刻。与其他行业相比,在长时间与孩子打交道时,他们要简单得多。只要他们多关注,多搭建平台,多创造机会,让自己看到更美好的未来,学校乃至整个教育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回报”。
而且,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有资源使教师得到更有价值的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小博识认为留住早教人才无非三点,未来发展,改变环境和情感连接。具体要改变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因机构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