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专栏介绍:《体验芬兰幼儿园》专栏,是自2023年3月起,我在《上海教育》杂志开设的幼教专栏。这个专栏意在把芬兰幼儿和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指导思想,结合芬兰幼儿园里的实践经验和课堂观察呈现出来,让中国幼教从业者既看到“理念指引”,又有“实操细节”。今天这篇文章是专栏里的2023年11月刊的文章,讲的是芬兰所定义的幼儿技术教育是什么、如何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成为技术的使用者、以及如何鼓励幼儿成为大胆的技术创造者。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孩子生活的环境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技术。从他们制作的简单物品到高端的科技产品,这些人类创造的工具和设备都属于技术世界。如何让孩子从小去探索、熟悉和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并创造出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成为各国开展技术教育的关键。

如何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渗透技术主题和构建支持技术素养的环境?这成了每所芬兰幼儿园的必修课。为此,我对芬兰多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对话,试图挖掘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芬兰所定义的幼儿技术教育:

传统技术和科技产品,孰轻孰重?

芬兰在国家幼教课程大纲(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中明确提出——要让孩子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探索中接触技术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并且论述了:
1)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鼓励儿童熟悉实验性的、探究性的工作方式。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技术使用层面,更加强调的是热爱探究、敢于试错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毕竟不管是技术的发明还是技术的使用,都会面临一次次失败,以及失败之后的再出发;
2)技术教育的过程——是要带着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技术解决方案,要让儿童跟操作方法、设备和信息技术熟悉起来。特别要注意,要引导儿童安全使用机器和设备,以及给儿童供机会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想法、描述他们的方案和庆祝他们的成功;
3)最终要让儿童意识到技术发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方案的素材就来自他们周边的环境、玩具、教具等。
这从国家层面指引了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向,肯定了技术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并且建议要适宜地将技术教育整合到环境、课程和活动中,以提升幼儿教育实践的质量。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埃斯波市幼儿园的数字技术活动


赫尔辛基市猫铃幼儿园(Kissankello P?iv?koti)的资深幼教老师梅尔雅·赫尔斯坦(Merja Hellsten)告诉我,芬兰幼儿园会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技术学习的机会:


“我并不认为技术教育就一定得是现在的科技产品,比如平板电脑、数字产品。我觉得对3岁以下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活动场地和技术探索机会来自我们幼儿园的沙池。孩子们在沙池里堆城堡、做造型、开发水道、建桥梁、用小木棍进行测量,甚至用石头和沙、水混合堆砌,就是在探索水木工程技术,虽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但真实的学习其实已经发生了。”沙池,是芬兰每所幼儿园的标配。我在芬兰这些年确实没有找到一所没有沙池的幼儿园。


“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穿针引线,学习织地毯这种古老的手艺。简单的几何图案和五颜六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虽然看似简单,但充满了孩子的纯真和努力。我还想说,那地毯上的每一个结,都承载着孩子的专注。”梅尔雅老师非常自豪地讲述芬兰56岁的孩子可以坐在那半小时织地毯。像织地毯这种传统技术(例如手工艺、基础机械知识、甚至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等)仍然在芬兰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这些技能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脑协同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技术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例如编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在各个领域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认为,为了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有竞争力,应该尽早地让他们接触和掌握这些高科技。
“对于幼儿园来说,一味地强调高科技,只教孩子们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简单的编程活动或与机器人互动;或是过分重视传统技术,更多地涉及到剪纸、泥塑、或简单的木工活动等等,其实都不可取。理想的情况可能是两者结合。例如可以先通过手工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让他们理解基本的风动机制。然后再引入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来控制这个风车的转动速度。”梅尔雅老师说她更喜欢都涉及,不管是传统技术还是高科技,都能引导儿童熟悉生活环境中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工作原理。
“我注意到每年都会有消防车开到幼儿园。这背后的考虑是什么?”我问梅尔雅老师。她回应道:“幼儿园里很多男孩子喜欢消防车,平时他们喜欢玩消防车玩具、听到消防车的声音一个个都非常激动。我们想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看看消防车的原理是什么,这背后也是对技术的好奇。”
芬兰消防员把消防车开到了幼儿园外,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奇和激动。我之前在这所幼儿园门外,看到一群45岁的孩子正在“研究”消防车的云梯、水枪、防护服、头盔和各种工具。“消防车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他们有许多酷炫的装备。”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地说道,我站在旁边很受触动:一方面感慨于消防人员把消防车开到幼儿园这个举动,大人不会觉得孩子太小,不要去碰这些东西,而是把消防车的大门打开,让孩子尽情探索和触摸这些设备,极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感受到像芬兰这样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是怎样考虑和实现孩子的需求,幼儿园作为孩子早期的活动场所是如何得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此外,在跟芬兰北部托尔尼奥市皮尔基奥幼儿园(Pirkki?n P?iv?koti)交涉过程中,我了解到这所幼儿园每天5分钟用平板学英语。一杯牛奶、一杯果汁、一杯茶,5 岁的男孩正在平板电脑上玩姆明游戏(Moomin language school)大声朗读英语。“孩子们每天使用应用程序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许多孩子能够独立使用。这个应用程序有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级别,有助于孩子语言技能的积累。”幼儿园教师卡塔琳娜·波霍拉(Katarina P?rh?l?)指出。
以上这些内容都讲述了芬兰幼儿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哪些,这是认识技术层面的。从水土沙池到手工、缝纫和编制,从平板电脑、应用程序的使用到家电系统(如电视、洗衣机、冰箱、汽车、微波炉和烤箱等)的使用,都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技术的普遍存在。那么,从使用技术层面看,如何引导儿童安全地使用技术、机器和设备呢?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让幼儿循序渐进成为技术的使用者:

与其规避风险,不如学会技能

现在的平板和智能手机都可以下载各种教育应用和游戏,但这些设备也存在上网的风险,如不恰当的内容、网络欺凌等。有些国家的幼儿园可能会选择不让幼儿接触这些设备,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但芬兰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将幼儿遭受数字技术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设备,并给设备做了一些限定,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学习如何安全地上网、如何分辨不恰当的内容、如何防范网络欺凌等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芬兰一些幼儿园的做法是按1:4的比例配备平板电脑,即每四个学生可以共同使用1台平板电脑。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孩子们共同学习、互动和相互监督。此外,为了确保孩子们在网络上的安全,这些平板电脑上的应用是预先下载的,而且设备要么不能上网,要么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安全的网站。

芬兰幼儿园让孩子练习使用技术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这里以芬兰埃斯波市对幼儿开展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为例,该市出台了《幼儿数字化设备之路》手册,分阶段开展: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还有的幼儿园制作了技术教育月历、年历,以具体的设备为主题开展每月的技术教育活动。例如:

  • 一月是“编织”月,孩子们可以学习编织、使用迷你版的织布机织布、学习简单的用毛线打结编织。

  • 二月围绕计算机为主题,教孩子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软件。

  • 三月围绕手机为主题,教孩子们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进行基本的操作,以及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四月以摄像机为主题,介绍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如何拍照和录制视频,以及如何欣赏和编辑这些作品。

  • 五月以“编程”为主题,让孩子们玩Bee-Bot 机器人,在课堂上探索无屏幕编码,孩子们可以在特定课程或开放区域中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


以此类推,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新的技术设备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能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让幼儿成为技术的使用者,芬兰赫尔辛基市则开发了一套“迷你数码活动操作模型”,这个模型来自于迷你数码项目(Minidigi project)。该项目是受芬兰教育与文化部资助,由赫尔辛基市11所幼儿园开发的幼儿技术教育项目,目标是通过技术和数字工具,使艺术、自然和体育教育以及幼儿园教学环境多样化。具体如何做呢?这里举部分例子以作说明:
  • 光之石激发感官——在幼儿园放置一块块发光的宝石灯,每当小朋友触摸它们,五彩的光芒就会唤醒他们的视觉和触觉,像魔法一样点亮了孩子们的世界。
  • 3岁以下的孩子共同创造和探索声音——这是一场声音的探险旅行,孩子们可以用各种物品制造声响,从轻柔的风声到欢快的鼓点,每一个声音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声音制作、视频录制和音乐乐器应用程序音符草地Nuottiniitty)在3岁以下学习者中非常受欢迎。
  • Blue-Bot机器人与概念练习和编程练习——这里有一只小蓝色机器人,它不仅是孩子们的玩伴,还是他们学习编程和理解抽象概念的小老师。
  • Blue-Bot机器人与多种表达形式——这个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机器人学会表达,不管是跳跃、旋转还是画画,每一种动作和图案都是孩子们心中想法的展现。
  • 光影桌和感官练习——想象一下,一张会发光的桌子,孩子们围坐其周,用手指在上面画画,他们的触摸变成了光的线条,让感官体验变得更加神奇。光影桌也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视角,比如已经被用于沙画、大理石绘画和探索活动。
  • 通过显微镜探索和互动——这是一次微观世界的冒险,孩子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见平时看不见的细菌和昆虫,就像小小探险家一样,发现他们周围环境的秘密。

通过这个项目,孩子们可以与技术互动,从而激发感官、探索声音、学习编程、理解抽象概念,并以新的方式表达自己。这样的技术教育模式鼓励孩子们成为积极的技术使用者,而且能够以他们自己的速度和兴趣去探索世界,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接触过芬兰北萨沃(Pohjois Savo)一所幼儿园的做法,他们为了出一本园本的《幼儿媒体教育和技术教育指导手册》,便与大学的幼教专业师生合作,对幼儿园老师进行专题访谈,找到与幼儿媒体教育和技术教育最相关、最重要的问题,并将其纳入指南中。比如,芬兰幼教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为技术教育提供新思路;如何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开展技术教育以及工作的技巧;有哪些现成的技术教育游戏范例,以备在其他孩子午睡时,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个别化学习等。
可以看出,芬兰不同城市都在给出自己的幼儿技术教育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芬兰还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当我们谈论编程思维时,并一定是要让孩子过早地学习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如何识别和解决问题、找出相似之处、将大问题细分为小部分,并确保操作的精确性。了解设备如何运作有助于培养这种编程思维。比如通过玩建造类玩具,孩子们可以观察到使用不同工具创造出的物体和效果,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让幼儿成为大胆的技术创造者:

给儿童提供机会实现自己想法

芬兰幼儿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创造技术。它鼓励孩子们利用技术来创造、设计和发明新的工具或解决方案。迷你数码项目规划师妮娜·奥文宁(Nina Auvinen)讲述:要发展和创造新的操作方式需要勇气,需要让孩子具备跳出固定思维框架和向未来看齐的能力。放弃对技术的旧思维模式是好事,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这一点,在‘迷你数码’项目中,我们做到了。妮娜·奥文宁高兴地说。

芬兰之所以敢于让孩子尝试和发明,这来自于整个幼教体制相信“幼儿是天生发明家,他们天然有创造力、探索欲和好奇心”。学龄前的孩子或许不知道那么多科学知识,但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欢通过触碰、品尝、在动手做中了解周围的世界,也喜欢构思、发明创造、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画出一些东西或是做出一些“奇怪”的产品,而这些特性正符号技术的本质——动手、实验、探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孩子不一定天生爱学科学,但一定天生爱玩技术。正如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她的著作《孩子如何思考》讲述了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区别——在孩子与成人之间,有一种进化意义上的劳动分工。孩子就像是人类的研发部门,一群空想的人通过头脑风暴产生各种奇想;而成人则像是生产与销售部门。孩子来发现和创意,我们来实施。孩子想出上百万个新创意,大部分没什么用,而我们则负责找出其中三四个好的点子来付诸行动。

如何呵护和激发孩子的创新热情和研发能力呢?首先要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并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以实现他们的创意。比如梅尔雅老师的经验:“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材料,如纸板、胶水、小马达等,挑战他们制作一个简单的风扇。孩子们不仅需要了解如何连接和使马达工作,还要思考如何设计风扇的叶片以使其高效旋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基础的电子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衍生出了另一个实验。给孩子提供纸板、胶水/胶带、装在圆球里的小马达、水池,让孩子们来设计一个简易机器人,如何给这个机器人打扮,它在水池里的速度更快。同时,我们把装在圆球里的小马达跟IPAD连接了,让孩子们可以通过IPAD操作小马达的方向,这样孩子们之间可以比赛,看谁的小机器人跑得快。有些孩子觉得自己的机器人在水里跑得太慢了,于是他自己会想方案怎么让机器人跑得更快。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乐趣,并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

当然,技术创新不仅仅是电子制品。手工艺,如缝纫、编织和雕塑,也为幼儿提供了展现创造力的平台。当他们将一块布料变成布娃娃、一根线变成彩虹,他们学会了用双手去表达内心的美丽和独特,诠释自己的创意和情感;学会了如何将简单的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作品。

再比芬兰所有幼儿园的标配——沙池这一玩耍的场地,也是一个能够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神奇地方。在沙池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工程建造技术中的水、土、木和石头来创造自己的小世界。水是他们的画笔,用它们可以调整沙子的湿度,模拟出各种形状和纹理。土则成为了他们的原料,用它们可以建造山丘、河流和道路。木头和石头则是他们的建筑材料,孩子们用它们盖起房屋、桥梁和城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搭建沙堡,更是在建立起对空间的认知和对团队合作的体验。在沙池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运用想象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各种构思变成现实。他们可以一起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市,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协同合作。一个孩子专注于建造高楼大厦,另一个孩子负责打造美丽的花园。他们相互协调,共同创造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沙池世界。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看出,为了培养孩子的技术素养,无论是认识技术、使用技术还是创新技术,芬兰幼教始终围绕的是这样五点原则:

1)实践与尝试:鼓励孩子勇于探索,不怕试错,大胆做实验。

2)观察与学习:与孩子们一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技术解决方案,如数字工具、货车的升降机制、简单如剪刀或打孔机的使用。在此过程中,安全永远是首要关心的事项。

3)提问与交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与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当他们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时,鼓励他们用画图、拍照或录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回顾和改进。

4)动手与创造: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让他们知道,无论是玩具、教学工具还是日常用品,都是技术的具体体现,且均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此过程中,孩子对材料的使用和掌握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5)合作与分享:鼓励孩子们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在成功后共同庆祝。

总之,技术不仅仅是复杂的设备和程序,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力。当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技术垄断》一书中提到的:“每一种新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因此,家长、教师和研究者不仅要将幼儿遭受数字技术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且要利用技术、让孩子成为技术的使用者,以增强孩子的学习体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优良的成长环境。

(本文刊载于本文刊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3年11月10日出版。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这就是芬兰教育》作者。)

—— END ——

推荐阅读《体验芬兰幼儿园》系列文章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钱文丹:芬兰幼儿园如何在日常玩耍中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钱文丹:转身即森林,芬兰无处不在的幼儿自然教育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钱文丹:芬兰如何在玩耍中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专访芬兰幼儿科学教育专家燕妮 ? 瓦尔蒂艾宁(Jenni Vartiaine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芬兰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钱文丹:从传统技术到电子产品,芬兰如何培养幼儿的技术素养?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