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班诸多工作中,“如何抓好班级常规?”这个问题应该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而我们常说的抓常规,就是利用有效的组织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常规意识,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因为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方法一
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对幼儿的常规要求明确,保持一致;
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需要班级教师的紧密合作。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要告诉孩子们需要怎样去做,让孩子明白老师的要求讲的是什么,并且教师要教给孩子完成的方法,同时,班级老师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要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常规意识。
方法二
建立温馨、和谐、轻松的师幼关系;
有一句俗语“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要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使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方法三
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
1、同伴间的榜样:对能够自觉遵守常规的幼儿,教师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巩固下来。
2、教师和家长的榜样:爱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 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幼儿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
方法四
生活体验;
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并引导幼儿能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整齐有序的床铺,产生“要学习”的欲望。然后在每天起床之后学习整理床铺。当幼儿把棉被叠整齐时,教师组织其他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
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法五
行为巩固;
教师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如定期检查、评比或值日生活动等等。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幼儿挂上小红花,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
方法六
通过多种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
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得到常规的培养。
比如说:小班的孩子玩完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作为教师应放手让自己去整理,通过进行 “玩具找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玩具从哪儿拿的放回到哪里去,让幼儿养成玩具归位的常规意识。
方法七
充分发挥儿歌、故事、音乐的力量,强化幼儿的常规意识;
? 教师可以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如教师通过《穿衣》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帮助幼儿掌握穿衣服的要领,完成起床穿衣的常规培养。
? 选择形象、有趣适合幼儿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 用音乐规范幼儿的活动:教师可以建立音乐指令来引导幼儿不同的活动。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建立幼儿结束活动整理材料的常规等等。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方法八:
常规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幼儿一日常规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事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常规教育内容也要增多,所以常规培养是要持之以恒的。
方法九:
家园配合是关键所在;
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跟家长达成一致。
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信、家长园地、微信、家园练习册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常规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征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幼儿常规的养成,是需要教师利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法和形式,持之以恒的建立常规、落实常规、保证常规、引领常规、内化常规、才能达到我们的常规目标。
如何让孩子快速地喜欢上老师,建立感情,以下几个方法也供老师们参考。
老师的第一印象对孩子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刚跟你接触,就很轻松、融洽,那么可想而知,接下来你的“施教”过程就比较顺利。反之,就比较困难。所以老师第一次接触孩子之前要认真做准备,尽量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
老师的衣着要简洁、大方,充满活力,长头发的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孩子喜欢能让自己清楚看到整个面貌的人;老师要始终面带微笑,回应家长和孩子的问候,或者主动问候腼腆不愿意开口的孩子,给孩子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有的老师很热情,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抱孩子,其实孩子有可能会被吓到,尤其是内向胆小的孩子,老师刚开始切忌用过分热情的动作过去拥抱孩子或跟他打招呼,要用轻轻的、温柔的动作慢慢接近孩子,这样他就不会觉得你是个威胁。等孩子对你产生了好奇,主动与你交往了,你和孩子的初步关系就很容易建立起来。
有些老师会用奖励小红花或者小糖果等方式让孩子喜欢自己,这个方法可以偶尔用,但不能常用,因为这不是跟孩子真正建立连接的方法,效果具有时效性。一位教育专家认为,老师和孩子建立感情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展示同理心”,即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让他知道老师理解他,支持他。比如孩子想妈妈,去找你,你可以轻轻抱抱他,然后这样安慰他:“老师知道你现在想妈妈了,想妈妈的滋味很不好受,老师让你在这里好好想妈妈,你想完妈妈就过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而不是强硬地对他说:“妈妈才走呀,怎么又想妈妈了。”
老师在引导孩子时,尽量不要用“不行”“不能”“不可以”这样负面的命令式语气词。比如孩子没坐好,老师要是这样说:你们怎么老是坐不好,这就是负面的指令,但换句话这样说:老师已经坐好了,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像老师一样坐得端端正正,这就是正面的引导。
另外,老师在跟孩子讲话时,注意肢体动作示范。小班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是听不懂老师的语言指令,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方式以模仿为主,所以老师的语言最好配合肢体动作。比如边吩咐边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就比单纯地吩咐有效,告诉孩子“和老师一起喝水”就比说“赶快喝水”有效。老师还要注意说话要直接、明确,不要话里有话,比如说“你怎么还不吃饭”就不如说“吃饭啦”直接有效。
每个人有不足之处,为人师者,千万不能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甚至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当众或者私底下叫孩子“爱哭鬼”“马大哈”“笨蛋”……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违师德。对于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老师要慎重对待,不能对孩子有刻板印象,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撕掉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
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能让孩子更快成长。怎样表扬孩子才更科学?怎样批评,孩子才更能接受?不妨借鉴这三个步骤:陈述事实——说出感受——表明期望。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试试吧!
情景回顾:午睡起床,小明第一次自己穿好了衣服,站在你面前,希望引起你的注意。你会怎么说呢?
1.陈述事实:哇,我看见你穿好了T恤衫,标签朝后;裤子也穿得很整齐,裤腿上这个小狮子的图案真漂亮。
2.说出感受:你做了这么多事,多不容易啊!你真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
3.表明期望:能不能给其他小朋友介绍下你是怎么快速穿好衣服的?
情景回顾:美工区游戏中,孩子把水彩颜料弄得满桌都是,地板上也有不少。你该怎么说呢?
1.陈述事实:我看到桌上都是水彩颜料,地板上也有颜料。
2.说出感受:这让我很生气,因为待会桌子还要用来上课和吃点心。
3.表明期望:希望你们下次玩儿的时候,小心一点,记得先在桌上垫上桌布,不要再把颜料弄到桌子和地板上了。现在我需要一块抹布和一个拖把,把这里赶快清理干净。
对新生来说,老师就是“妈妈的好朋友”的角色,这是情感上的迁移,即让孩子在情感上尽快建立对老师的熟悉感觉,把对妈妈的感情迁移过来。所以老师不妨提前告诉家长这样跟孩子讲“X老师是妈妈(爸爸)的好朋友,找不到妈妈(爸爸),找X老师一样,他可以帮助你”。这样孩子就不再对老师那么抵触了,老师也能够更快地跟孩子拉近感情。
开学那几天,每位老师的事情都很多,但老师们要始终牢记“孩子是第一位的”,要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当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工作时,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而我们也会与孩子和家长们愉快相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栋红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