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很高兴遇见你!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神老师,最近逐渐开始勤快,比如这周在娃的各种逼迫下连续四个晚上跟他一起跑步,如果今天晚上不下雨,估计还得去。
不过不得不说,动起来好像感觉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变化,上班不会觉得那么累,睡眠也好了很多,所以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动一动,挺好的。明天我有直播,不要错过哈!
今天来说一个教育现象,这种现象还挺明显的。
比如我举个例子:
老师:你们家孩子今天作业又没完成啊。
家长:好的老师,等他回来我跟他好好沟通一下。
老师:你加孩子最近在学校又打了其他小朋友。
家长:好的老师,我晚上回去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跟他好好说说。
……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例子也是我和同事们经常遇到的。
“好好沟通”“好好说说”,这样的措辞看起来是没啥问题,但是大家细细想,有没有啥问题?
为什么孩子犯了错很多家长每天都只是好好说说?每天都只是好好沟通?
有人说,对啊,当然要好好沟通问他为什么啊,然后跟他讲道理,希望他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啊,这样的教育才是对的。
于是,我很神奇地发现,现在有些家庭是没有惩处措施的,每天只是跟孩子好好说说,不论这个错误已经犯了多少次。
孩子犯了错,家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嘴个碎碎念的唐僧:我跟你说过这样不可以的,你怎么又这样了?我上次跟你怎么说的,你怎么不长记性呢?
刚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也觉得好像没啥问题,但是后来转念一想:为啥这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为啥这个家长看起来很明事理,但其实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
后来我认真一想:孩子为啥没有约束的策略?家长只是好好说说就好了?如果一个小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做错了被父母啰嗦几句就好了,他犯错的代价是不是太小了点?如果孩子每次犯错的代价都是那么小,那么他今后改正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有些家长会对老师说:老师啊,我们这个孩子其实本性不坏的,他就是皮了点,我说说他。
其实我想说,从教这么多年,真的从骨子里就坏的孩子我还没见过,任何一个人都是由善和恶两面组成的,一旦约束不严,恶的一面就会跑出来干坏事,弗洛依德在他的人格理论中也提出过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满足本能欲望的,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它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感受到快乐。
自我是协调现实和理想的,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而小孩子人格中的超我部分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快,刚出生的婴儿完全遵循的是本我的原则,快乐就好,慢慢地孩子的人格系统开始发展成熟,超我的发展是最慢的,所以孩子往往遵循的是快乐的原则,不做作业很快乐,捣乱也很快乐,他们自然要先满足一下自己了,如果没有外界的约束,孩子是很难纠正自己的行为的,这时候大人就要成为孩子的超我,为孩子的行为把准方向盘。
其实每个人人性中都有善和恶,所以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其实很善良这样的话,每个孩子其实都不坏,都挺好的,只是有些人的本我没有被很好地约束而已。
比如我们熟知的孙悟空,你说他本性坏吗?不不不,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敢于反抗权威的象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搅得天地间一片不安宁,最后是如何被收服的我们都知道,如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观音菩萨骗着他戴上了紧箍咒,只要他做了错事,唐僧除了讲道理,最大的杀手锏就是紧箍咒。
虽然有时候唐僧总是把紧箍咒用错,但是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孙悟空当初不是套着金箍,真的会老老实实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吗?
试想,你们家的娃如果是孙悟空,你是唐僧,那么,你也应该有一个紧箍咒,而不是只会碎碎念对吗?
任何一个孩子,在教育的时候也应该让他知道做错了事情就会有相应的代价,这里的代价可以是失去一些什么东西,也可以是承担一些责任,一定不能没有任何的约束措施,不然你只能是一个整天啰里啰嗦没啥用的家长。
PS:我这个人说话很直接,文风也很直白,我估计很多家长看了会觉得受不了,如果我的文章让你看了不舒服,很可能你就是这样的家长,如果你能意识到问题并进行改正,你就真的太让我敬佩了,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取关就行。(这个原则适用于我所有的文章,哈哈)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了解更多资讯
亲子绘本、好习惯、注意力、乐观孩子培养,一系列课程等你来了解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