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实
践
故
事
做有温度的观察
斜桥镇中心幼儿园 郭漪灵
实践真游戏以来,我在一次次的观察中不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发展。一次回顾游戏视频时,偶然间捕捉到的一组镜头,让我对“观察”、对幼儿有了新的认识。
爱互动的然然
复盘沙水区的游戏视频时,我发现然然小朋友是个和老师、同伴互动特别多的孩子。视频里,然然说着:“嘟嘟嘟……”转身朝我笑笑,指着铲子说:“小船!”辰辰到然然那里洗手,然然说:“不能洗手,这里可是要放船的。”辰辰拿着铲子问:“那这个呢?”然然说:“不可以。你只有拿一个真的高尔夫船。那个船给我试试。洗干净。”
……
然然看着我说:“诶!我发现一个……你看我发现了什么?下面这个水倒下去,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隧道。你过来看,老师。这个水只要倒下去,这个坑就会出现哒!”
游戏时然然时不时扭头看我,和我分享自己的发现,就好像已经把我当作他的探究小组的一员。
这组镜头让当时的我感到意外又好奇:原来孩子在沉浸于自己的游戏的同时,也对周围发生的事时刻保有敏锐的觉察,为什么然然对周围的一切都如此在意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开启了对然然的第二次观察。
游戏故事
“队长”然然
第二次游戏,然然和小伙伴在挖沙坑,他把水管使劲放进沙坑里然后双手往下按,说:“还放不下,把这个沙铲走。”叮叮蹲下继续挖,然然问:“咋转弯呀?我有办法啦!这个管道别动。我们可以和沙子连接,再挖一条,会往那里流的。我们要从这里挖到那个沙子管道,很难挖的。”叮叮有节奏地往前挖,嘴里说:“砰,砰,砰砰砰。”随后走到另一边用横向扫的方式往旁边刮沙,这样一直重复。
“运水工程”造好以后,小弟把手中的水管连接好水龙头,然后打开开关,大部分水都漏了出来。然然说:“我知道了,这还没紧呢!堵薄一点,外面再堵一层。”第二次开水,水流至第一条水管尾部就漏了,三人继续修补,第3—5次开水,软水管处漏水了;修补后第6次开水,少量水流到坑内,然然手动推水,最终水流至大坑中。
游戏故事
从他的表述中我发现,和第一天的游戏一样,他不仅沉浸于自己埋管道、修补、引水的过程,还同时对周围发生的事非常了然。他清楚每个小伙伴在做什么,也清楚每个行动之后的结果,而行动的结果又再次引发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同时,他也着重向我表达了他的视角中他和同伴的关系:队长、安排工作、休息等等。游戏中的他,好神气、好自在呀!
享受胜利喜悦的然然
有了前两次的观察,我好像真正地加入到了他们的探究小组中。我准备第三次追随然然的脚步。
第三次游戏,然然用直水管、软水管连接,轻轻拍打连接处的缝隙。桭桭捡起了然然放好的软水管,然然说:“不行!这是我们的!”桭桭说:“我们连接一下。”
然然将半截水管连接大坑后开水,但一号水管尾部漏水了。然然用沙连接水管,其余幼儿加入桭桭的游戏,但是然然依旧在修补他的管道。诚诚说:“然然你看,好好玩。”然然没有理会,继续修补,几次开水观察水流,然后把沙子倒在缝隙中堵住管道漏水的地方。
然然让小弟把水开大点。小弟说:“开的最大啦。”这时诚诚大叫:“陨石都流出来了。哇!有水了。”小弟捡起石头往坑里放,欢呼:“哇哇哇!水成功了!”然然连接好管道的缝隙说:“哇塞,快上去快上去。”叮叮将一个模具扔进水中说:“再放个螃蟹。那岛在哪?”然然说:“岛我给你做。”桭桭跳进了坑里踩水,然然皱着眉头说:“别踩,不能踩上去!”桭桭就走开了。
做好沙堆之后,然然说:“好了不要再做岛了呀。”然后拍平了其他的沙堆。然然对诚诚说:“不能做火山。”
小弟:“你把我的金字塔弄毁干嘛?”
然然:“因为这个岛上没有金字塔的,这个塔被淹没了。”
游戏故事
本以为过了一个周末,然然的“海上乐园”游戏会消失,没想到他们不但继续了这个主题,还真的引水成功,建成了真正的“大海”。而这一次的游戏中,他仍然是那个“把握全局”,对场上发生的事情了然于胸的人。他关注着建造的动态,关注着同伴的行动和需求,同时也关注着一旁“一直在拍”的老师。
再次看到视频中的他们口中说着“开到最大啦!”“陨石都流出来了”“哇哇哇水成功了!”“快上去快上去”“再放个螃蟹”……我也仿佛回到了那天的游戏场,和他们一同置身于这个激动人心的成功时刻,和他们一起站在沙滩上,面对着海风阵阵,鱼群阵阵。螃蟹、八爪鱼、火山……都近在眼前。
感同身受地观察,
让我看到这样的然然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感同身受地观察”的意义。经过这么多天的尝试,遇到了许多问题、采取了许多方法,然然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管道引水,实现了海洋乐园的开业,此时,所有的经验与发展都已经内化于然然自身。我知道,我不再需要为他的搭建技巧、问题解决、合作水平而唠唠叨叨了,我要做的,是和他一起在海边庆祝这个胜利时刻。而当游戏中的然然望向我时,我也以快乐、赞赏的表情回应着他,让他感受到自己正被一个尊重他、欣赏他、懂他的观众关注和陪伴着。
反思这个过程,我发现,正是对然然游戏的持续好奇和观察,并且抛开自己对于“能力发展”的执念,丢掉“找发展”“找进步”的眼镜,而专注于游戏中每个细节的动作、语言、眼神、表情,才让我“无招胜有招”地看到了除能力发展之外更多面、更复杂的幼儿和游戏。他们关注着自己,也关注着周围的世界;他们会滔滔不绝,也会偶尔沉默;他们会合作无间,也会有摩擦冲突;他们会有惊喜大笑,也会有黯然失色……
抱着这样“看懂孩子”而不是“评价孩子”的眼光,我对幼儿观察和倾听有了温度,有了情感的交流。在关注幼儿经验和发展水平之外,我们更愿意蹲下来,让自己的心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关注幼儿的关注、关注幼儿的需求。
– END –
安吉儿童村 #实践故事# 系列作品皆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安吉儿童村”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吉儿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