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办幼教业内,有两位军旅出身走路带风的人,南有广西韦壮春,北有河南王修平。至于我为啥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说事,这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符号有太多的相似,尤其是敢说敢为的性格,凸显了军人和战士的风格,在教育界独树一帜。
前几日,王修平的济源龙儿雪儿幼儿园,又干了一件事,让我们又一次看见了又一道不同的高光风景线,他们在龙儿节这一天,为儿童量身定制了一项活动——负重行走。
你别把这一活动看轻了,别以为不就是一次徒步远足吗,甚至说,我们园的孩子也外出过,也组织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都很喜欢。这没错,但你若细细研究他们的活动你一定会发现,他们是认真的,不仅是带着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透透气,而是行前做好了充分准备,用他们的话讲,这是备课,是提前一个月开始的备课。

第一点:做行动路线计划的时候,老师探路的原则有点“坏”,专给孩子们挑崎岖小路,穿越树林,甚至走进没路的路。
第二点:他们非但没有考虑给孩子们减负,反而看孩子们背包里的东西不够分量,就给孩子们弄个沙袋绑腿,这要是让惯孩子的家长看见,肯定说是在折磨孩子们,这点“更坏”。
第三点:若遇到孩子们走不动了,他们也不给孩子们准备个“随军车”,只给孩子们擦干眼泪并以鼓励,然后继续走。这是不是心又硬了点!
第四点:他们没有像许多幼儿园为孩子找一个秋游点,并带上家长为幼儿园解决安全问题,带着美食,找个美景,一边赏景一边饕餮,玩个痛快。
他们是把活动当课程看待,负重行走是“花妞妞课程”中的一项,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教育有效果的活动,也是他们挑战“宝贝文化”的具体行动。

王修平确实是个战士,他在为祖国的未来而战,他说:如果我们中国的未来缺少了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只剩下被娇宠的奶声嗲气的小男人,中国的未来危险了!
中国正在“以儿童为本”的文化下演绎着,渐渐地忘记了什么是“国本”,忘记了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于是,在把孩子“太当孩子”的文化下,有时代特征的“宝贝文化”已成气候。比如,幼儿园老师跟家长交流说:今天你家宝贝表现可乖了;然后又跟乙家长说:你家宝贝表现也不错,没有挑食……看看吧,“宝贝”的称呼已经取代了“孩子”的传统叫法,正如有人说:当下条件好孩子少,所以,谁家不把孩子当宝贝呀!
没错,当下经济条件好了,孩子少了,每个家庭的“工作重心”也从过去的养家糊口变成了教子成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教子成人呢?把孩子当做宝贝一样的呵护着,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如此,在没有体验过生活的困难,所有为难的事都由父母替代了,试问,这样的宝贝如何才能成人?!

说到这又想起2000年前,在创办昆明南洋国际学校时的军训拉练,我和蒋营长一道为中学生选择路线,蒋营长看我选了一条20多公里的山路后摇头说:王校,这可不行,我们为许多学校做过军训,拉练的路程一般都在十公里以内。我问:十公里的路脚上能磨出泡吗?蒋营长解释说:你们学校的孩子可都是富二代呀,别折磨他们了,你要考虑下这些家长的问题,别惹事。
我听后一笑,自信的说:我的目标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走下来,让每一名学生脚上都磨出泡,我的目标中没有家长的感受,只有学生的成长。
那次,我拒绝家长驾车“随军”,拒绝了拉练跟队的“收容车”;拒绝了后勤餐厅给学生们准备的丰盛野餐,只有矿泉水、面包、火腿肠。
那次,我做足了战前动员的文章,让五百八十名中学生的激情燃烧起来,一路上始于歌声和旗帜,经过艰难甚至流泪,又经过相互鼓励和搀扶,经历了十个小时与自己的挑战,最终是在旗帜和欢呼和泪水中,回到了学校,见到了被我劝阻留守在学校等候凯旋的家长们。
那一次,我们的脚百分百磨出了血泡,那一次我们的意志百分百通过了考验,那一次,我们的富二代被行动重新注解,那一次,我们不相信宝贝了!
所以,当事情过了快二十年后,当全社会“宝贝文化”愈演愈烈的环境下,我欣喜的看到了王修平以及他的团队,在许多幼儿园跟着家长一起喊宝贝时,他们却用一种战士的责任,去挑战“宝贝文化”。所以,我不能不感慨,他们是用行动解释着幼教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说到此可能会有质疑,说我们的中小学也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生的累地球人都知道。没错,但我认为中小学生尽管也负重,但那可能是书包,未必是属于未来的需求。
我是从高中教师一路走来,
渐行渐思渐说,
说人生、说教育、说管理、说幼教。
说对了,请点赞,说错了,请批评,
说的有用,就转发,
说的不到位,就当抛砖引玉。
谁让我自诩是“砖家”了。
平 视 教 育
因为平视 所以真实
为了家教与幼教正能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国平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