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个真实场景,对比一下,品味一番,即可知何为简单粗暴。
妈妈伸出食指,教孩子:这是1;孩子呼应说:1。(心想,妈妈的这个手指头叫1,记住)妈妈继续,亮出食指和中指,说这是2;再用OK手势的后三个手指,说这是3……
实际上,对还处于形象记忆阶段的幼儿,这位妈妈的努力几乎徒劳,因为,孩子不懂抽象,竟然把1、2、3……认作是妈妈的手指头。
不信,当妈妈用筷子替代手指头想问出个1、2、3来,结果,孩子和妈妈都晕了。
再不信,会划拳的爸爸弄出一个花样指,只伸出拇指、食指、小拇指,问孩子是几?孩子顿时堕入云雾里,让大家都晕了。
父母结论:这孩子这辈子可能和数学无缘。
另一个妈妈,另一个同龄孩子。不同的是,这位妈妈的职业是幼儿教师,懂幼教,随时都会捕捉教育题材。
场景是,妈妈做好饭后,摆到饭桌上,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美食,欲先吃为快。
这时,妈妈说:咱俩稍等一会爸爸呗,刚才爸爸来电话说快到家了。还说:还是咱们三口人一起吃饭好,要是差爸爸一个人,就咱两个人先吃,不等爸爸他会不高兴的,因为爸爸每天上班好辛苦呀!
你可别小看这位妈妈老师的一段话,有教育含金量,有认知在发生。
至少,妈妈的话里有数和人的对应,让抽象的数字不抽象;当然,再往深刻一点讲,还埋伏着三以内的加减法,三减一等于二。你看,厉不厉害!
如果,不止从数学去审视这段话的教育点,还有感恩、亲情、自控力等性格培养在其中。
好了,就举两个例子。相信读完之后,你肯定懂了什么叫“简单粗暴教儿童数学”,也肯定会对后一个妈妈点个大赞,这是必须地。
不过,如果我爆料一下第一个孩子的后来,你可能也会晕。因为,这名被父母早期看透今生与数学无缘的孩子,却偏偏读完了数学专业的博士。当年我也不懂,不知道有蒙特梭利的数学认知敏感期一说。所以,后来我的观点是,孩子的数学敏感期没到呢,父母太急了,方法粗暴了,要知道儿童成长有速度差别,要学会等待。
下来要说说伟大的蒙氏数学了。尽管我对蒙氏教育的未来效应,最认可是建立规则意识和培养秩序感,但蒙氏数学的品质,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儿童阶段的数学思维模型的建构,没有哪一种儿童数学教学能与之比肩。
记得早些年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对我炫耀说:蒙氏数学能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哇!不可思议了,所以,我被这句不靠谱的话引诱了,走进蒙氏教育,非弄个究竟不可。
那么,究竟是咋回事呢?其实,蒙氏数学根本不是立足于算术,蒙氏数学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具操作,通过眼睛的感官系统,把数物和数形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把与数字相关的秩序建构起来,把数学运算逻辑的内在关系渗透其中。具体讲,就是用蒙氏数学的建构,让儿童初步理解平面与立体,二项式与三项式的关系等,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为将来走进中小学数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甚至包括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奠定基础。
说到这,不得不说说那些打着“速算神童”、“快速记忆”、“全脑开发”的名堂,违背幼教规律去折腾儿童,去赚家长钱的生意人。
我跟家长说到,当计算机、云储存、全球脑、智能时代到来时,至少改变了两件事:第一是计算那点事,人脑干不过电脑,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所以,历史上曾经的那些“江湖算士”根本没法比,只有歇菜;第二是,人的大脑记忆功能的实用性也渐渐淡化,许多事不用记,都在网络中,会查找就行。
所以说,在当下智能时代还弄那些陈年算术,还在以速算作秀、赚钱,这就是坑人,是浪费儿童的时间和大脑,是误人子弟。当然,干着活的人出发点可能不是这样,或许没想到坑孩子,想的只是坑爹,坑孩子爹兜里的钱。
不说了,生气了!还是说蒙氏数学,我冠以伟大,因为确实伟大,其伟大之处就是,蒙特梭利博士咋就能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将来的数学主要不是计算,是建构数学逻辑,是用数学思想和模式解构世界。
所以说,老师们,还有家长们:一定要对初来乍到数学世界的孩子们好点,千万别在黑板上教数学,那是小学化,更是简单粗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