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双职工育儿难”是近两年来社会的热议话题,去年政府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实施意见》。很多妈妈大呼“简直太好了!”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并不意味着家庭部分就可以完全放手。IEEP一直认为0—6岁是婴幼儿建立良好情绪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而这两者是需要家庭和园所共同合力的,尤其是在2—3岁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和形成的初期。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们邀请的一位资深妈妈,基于“Terrible2和Horrible 3”的观察所写的解决方案。
小区里常常有很多2-3岁孩子的妈妈聚在一起聊天,大家各自吐槽自家娃的“倔”:
“一起坐电梯,必须她来按楼层,别人按了她就马上又哭又闹,非要重来一遍”
“睡前必须刷牙、讲故事、关灯,缺一个环节都不肯睡”
“她说要奶奶给洗澡就必须是奶奶洗,说要妈妈洗就必须是妈妈洗。”
这些行为看上去的确是让人难以忍受,因此很多妈妈会说孩子到了两岁就变得任性、不讲理、什么事情都得按他的意思来,最后得出结论自己娃很“倔”。
但是作为一个有两个娃,刚刚陪着自己小女儿走过纠结的2-3岁阶段的3岁半女娃的老母亲,对于妈妈们将孩子的这些行为定义为“倔”,我很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表现,怎么帮助孩渡过“Terrible2”“Horrible 3”。
国外妈妈们之间一直流传“Terrible2”,“Horrible 3”的说法,为什么全球的孩子都会在这个阶段出现类似的行为呢?
事实的真相: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说:
人生发展包括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人们如何看待和感觉他们自己有关。
其中1.5~3岁阶段,孩子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自主性,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其中的典型行为就是孩子开始用“我”来代替自己的名字,开始意识到“我是一个个体”,他发现了“我”和“世界”是不同的,于是急切地探索“我”和“世界” 的边界,孩子在试图向大家证明“这个世界,我说了算”,这就是很多妈妈所说的孩子和自己对着干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Terrible2”,“Horrible 3”,不能单纯地被定义为孩子变得任性或者孩子天生倔强,要知道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成长挑战呢。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呢?如何把握“尊重”与“放纵”的界限?
之所以我们会在孩子“发作哭闹”时生气或者想爆发,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将孩子的行为定义为任性、不听话、熊,一旦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看到孩子的痛苦,取代愤怒的就是理解和同理。
就像一开始我家奶奶特别不能忍受小妞出现的各种奇葩行为,总是说“怎么这么倔”,但是在我和她解释了这个阶段孩子特点之后,她也逐渐和我以及孩子爸爸的态度靠齐了,慢慢地平和起来。
因为小妞她经常是一段时间出现一个秩序要求,奶奶后来甚至会在新一轮秩序要求时和我们开玩笑,说“又来了一波”,也会和其他遇到相同情况的奶奶说“没事的,她们过段时间这个行为就会消失的。”
虽然每个孩子在2-3岁阶段都存在秩序敏感期和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期,但是不同的家长遇到的情况、挑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家长遇到是原子弹,有的家长面对的是手榴弹,而我无疑遇到了一颗原子弹,辐射范围广,时间持续久。
快2岁时就步入了这一阶段,一开始她经常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哭闹,只会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任何策略都无法转移她的情绪。
到后来,秩序要求散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早上起床要求是奶奶抱下床,自己放游戏垫,上厕所一定要自己冲水,进门不能用钥匙开门,一定是按门铃,进门后大人换鞋的速度不能比她快,洗澡的毛巾一定要她来拿,来客人时一定要她开门迎接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也曾挫败、无奈、情绪失控,但是我们都一直坚信孩子的成长就如果实的成熟需要时间。
在持续了一年半的“战战兢兢”的生活后,现在我们终于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某个下意识动作破坏了她的秩序感,而顺利度过这一成长期的小妞现在做事自律,规则感很强,可以说我们的等待最终迎来了果实的成熟。
.
在等待之间,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和孩子的冲突呢?要知道当孩子的秩序被破坏时,除了能够重来一遍,别无他法。
有一次和孩子爸爸带着小妞去公园玩,就因为进电梯的时候,楼层不是她按的,又哭又闹,但是因为电梯有人,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就没有让她重来,而是直接抱着走了,结果一路哭,哭到公园也不玩,还要重来。后来无奈只好驱车回家,让她重来一遍,这件事才算了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向自己预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做好预案,例如进门之前我们可以在外面等一等,等她换好鞋再进去;或者洗澡前问问她谁来收毛巾,满足她的收毛巾需求;出去玩回来一定会约定好一名家人在家好帮她开门,或者让其中一个人先上楼开门。改变环境,减少冲突是我们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最适合的策略。
强迫孩子此时“听话”,训斥或者体罚孩子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一旦孩子真的被我们“驯服”了,可以说孩子的安全感也被我们摧毁了。
之前也有家长向我说出自己的困惑:顺从孩子,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自私?的确尊重与放纵之间尺度的把握很难,也有家长将孩子的任性行为错误归结为敏感期表现。
有一次见过一个孩子来到别人家做客,非要上主人家床上跳,家长却说孩子就是这段时间才这样,他喜欢在床上跳,还希望主人家能够理解。这个家长的做法很明显就是放纵而不是尊重了,因为这个行为明显是破坏社会规则的。
我们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给寻求独立的孩子设定好界限,简单来说就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例如危险的事情不可以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能做,破坏公共规则的事情不能做。设定好界限之后就一定严格执行,要让孩子明白:该做的父母都会尽可能满足,不能做的哭闹也没用。
就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到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写在最后:
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内在已经拥有发展自身个性的方法,如果他拥有一套可以被观察到的发展计划和成长法则,这才必定是真正高明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涉会阻碍这些神秘力量的实现!
虽然2-3岁的小魔王们将家长折磨的够呛,但也希望家长们能珍视孩子的这段成长,陪伴他顺利度过“Terrible2”,“Horrible 3”。
作者:陈莹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