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ID:pkumum
周三一早,我送三年级的小张暑假前最后一次返校。
车子刚开到学校的路口,他就强烈要求下车:
我自己走过去吧,你不用下车了。
行吗?
当然行了,我都三年级了!
我看着他背着书包,一颠儿一颠儿的,走了一小段路,然后拐进学校。
他开学就四年级了,他快10岁了。
我当人家妈,也快10年了。
10年,一个职场新人已经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职场能人了。
TA可能在一次一次的换工作中实现了极大的自我成长,包括能力和薪水。
而当妈10年,我从养一个婴幼儿,到养一个小学生+一个婴幼儿,我依然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妈场能人。
每天对于我都是新的,都是挑战。
我在职场上能做到心平气和,但是在妈场上,我经常觉得自己要崩。
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孩子不能换造成的。
当我的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最看不得小孩哭,小孩被骂。
我曾经因为看到小区里一个妈妈歇斯底里地冲他的儿子叫喊,而和那人吵架。我回家还恨恨地和老张说:这样的人都不配当妈!
而当我的孩子是小学生之后,我每次都觉得自己没有骂出水平!
那些只会指责妈妈情绪崩溃的人,你们根本就不是教育的参与者,而不过是个旁观者。
而且我知道,每次骂完孩子,我们也会后悔,甚至会在他们熟睡后,看着他们的脸突然泪流满面。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妈,不足以谈人生!
孩子在成长,我们当妈的何尝不需要成长呢?
在小张6-8岁这两年,是我当妈最抓狂、焦虑和崩溃的三年。
小张上小学,吉米出生。
意味着,我成为了这世界上“最惨”的妈。
二胎鄙视链最底端—两个儿子
升学鄙视链最底端—同一年,老二幼升小,老大小升初
这同一年,其实就是三年后。不远了!
我很努力,很刻意的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然不止会崩,我怕我会疯。
我努力地和自己说:小男孩,开窍晚。小男孩,玩心重。小男孩,有点儿懒。小男孩,有点儿慢……
小张上学的头两年基本就是一个紧绷的妈妈和一个非常松弛的儿子斗法的两年。
看着周围女孩妈妈风轻云淡地说着孩子学习、弹琴、跳舞的事儿,我特别羡慕。
女孩妈妈一般就会说:
没你说的那么轻松。练琴也哭闹,一边哭一边练,烦死人了。
但是你们知道吗,男孩一般是一边哭一边继续哭哭哭,然后哭累了,就去睡觉了。
我发现我儿子没有特别想做的事儿,他只有特别不想做的事儿。
在斗争中我越挫越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敌方法”。
为了让他写作业,我一般会说:练琴还是写作业?
写作业。
为了让他读书,我会说:
读英文书还是读中文书?
读中文书。
在我盯着他一项一项地完成时,老张会说:
你这样他永远不会自觉!
但是请问你一直看手机,他就会自觉了吗?
很多专家也会说:
家长总看着会让孩子没有自驱力。
但是自驱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在没有自驱力之前就把一切都交给孩子,很不负责。
在我盯了两年多之后,小张从一直等到我回家才写作业,到我回家基本可以写完一半;从另外一半需要磨蹭一个多小时,到半小时;从我回家前基本作业可以完成,到每天可以写作业,中英文阅读,记日记,做口算。
虽然还是磨磨蹭蹭,有时候马马虎虎,但是每天这些事基本可以自己做了,当然假期除外。
学习习惯养成,是低年级必须做到的。
的确有的孩子能力强,不需要盯着。
自己家的需不需要,自己心里得有数。
不过小张这几年因为不爱学习,倒是养成了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非常多,虽然精读的不多,但是涉猎很广,每天阅读时间至少一小时,所以还算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太重要了。
千万不要因为特别多的课外班挤压孩子的阅读时间,得不偿失。
当然激发孩子自驱力,或者说白了,让他认学习这个事儿的过程,一定是崎岖和反复的。
我们不能做那个每天都只会盯着问“作业写完了吗”的妈妈。
然后听着孩子说:写完了。
就松一口气,管他写成什么奶奶样。
或者听他说:没写完。
就又吼又叫。
这几年我也焦虑、茫然、愤怒、甚至怀疑过。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吼叫、责备的作用越来越小。
而陪伴的意义依然很大,那陪着孩子干什么呢?
基本就是下面这九个字,之前的文章我也分享过。
定目标、给方法、打胜仗。
定目标:
这个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家长的投入情况具体制定。
目标一定是没那么容易完成的,但是应该是够一够,通过给的方法可以实现的。
三年级我给小张定的目标就是:
校内领先-看期末成绩。
英语稍强-考KET。
给方法:
我曾经希望他语数外全面开花。
所以也有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题、补习、报班的阶段。但是这样搞得孩子大人都人仰马翻,效果也并不好。
孩子学习和我们做人一样,应该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
一定要有长处,这个长处会给他信心。只是孩子比我们要惨一些,他们不能完全避短,一定程度上需要补短。
但是更多的时间一定应该花在扬长,而不是补短上。
因为扬长会让他觉得自己行,那么短处也有信心能补上来。但如果一味的补短,他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没了兴趣。
这是我特别特别大的一个教训,也算是个经验。
小张相对文科好一些,从二年级起,我们在语文和英语上花的时间会比较长。
语文比较难看出成绩,坚持阅读的效果比较长线。
所以让他迅速建立信心就从英语开始。
从二上,我们就开始了英语听说读写全面提升的计划。
目标制定,要实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拆解。
之前比较随缘,决定发力了就要学得和习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定多听多读多练。
利用碎片时间,听是特别好的方法。喜马拉雅上找资源就行,多得是。
小张喜欢西游记和科普类型的书。阅读,还是要基于兴趣。
尤其是西游记。听完中文故事,看英文书。
看完英文书,看动画片,听力进步很快。
关于数学,我们一度也报了某思的某班型,我必须得承认,他跟起来有点儿困难,自己有点儿抗拒。
那就先打好基础,磕校内。计算题,应用题,不在多,在坚持。每次有邻居招呼我一起报名攒奥数班,我都婉拒。
打胜仗:
一个学期最大的“仗”就是期末考试。
去年小张还参加了剑桥五级的KET考试。
虽然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考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量化衡量指标。所以带着孩子一起复习、督促、鼓励,就是带着他一起打仗。
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坚持贯彻,打胜仗基本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了。
以小张考KET来说,他开始准备是去年春天,英语的阅读水平和整体水平特别一般。机构的老师说,这样的孩子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考。
但实际上一个英语基础普通的孩子,平时坚持听读(听半小时,读半小时),再做真题册,认真准备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听有人说孩子裸考过甚至优秀,那一定是从小阅读量极大的。人家在背后付出的功夫多而已。0基础,不准备就过,那是胡说八道。
养孩子这几年,我偷偷哭过,也和老张说过很多泄气话,主要集中在孩子6-8岁这两年–我每天都在想不通、搞不懂、弄不清,仰天长啸——他怎么是这样!
走过了一些心路历程,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所以如果您的孩子还小、或者正好在这几年,有几句话我想再多聊聊: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妈妈:
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准备是学习习惯上的,以及知识储备上的双重准备。孩子做好准备了,并不会造成上学就不听讲了。
上课不听讲不是因为他会,是因为他学习习惯不好。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妈妈:
别着急,但是也别放松。
有些孩子生来特别自觉,我们恭喜人家就好。
自己的孩子如果不看着就不行,那就累几年,不然以后更累。
养男孩儿的妈妈:
困难,我们得加一个更字。耐心,我们更得加一个更字。
所有妈妈:
规划固然重要,但是带着孩子过好每一天更重要。
我们的孩子,都有底气只看过程,不问结果。
但是过程,需要陪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