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创”是幼儿园老师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常常能看到老师们为了环创“加班”的身影,数不清的环创内容也让许多老师身心俱疲。在过去往往会以“精致、好看”作为评判标准之一,老师也会为此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但精致美观并非是环创的核心意义。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为了能够支持孩子的成长发展,它不应该是“虚假的精致”。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儿童视角”的环创呢?我们今天就以日常环创中非常重要的“墙面创设”为例,与大家探讨基于儿童视角打造墙面的多种可能性。
01/
“儿童视角”的主题墙面
如何创设
对于主题墙面的创设,老师们是否也有这些问题:
? 主题活动那么多,不知道墙面上究竟应该展示哪些内容
? 不知道如何才能在墙面上体现出儿童痕迹
? 明明已经贴满了儿童作品,检查时还是被说没有儿童视角
……
对于主题墙面的检查有诸多的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园所的标准会有所差异,但大多地方以儿童为中心都是核心的标准,许多班级的主题墙面也因此被反复打回重做。想要创设有儿童视角的主题墙、想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墙面的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创设的思路。
在大多数幼儿园,主题墙面的内容时常会更新,老师们常常会根据本期主题的活动脉络,去呈现知识性的内容,帮助孩子巩固知识,或是呈现孩子的作品,去体现孩子的参与痕迹。
例如下方主题墙,是以“秋天”为主题,老师分别在墙面上展示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叶、秋天的果实、秋天的收获,呈现的内容大多是老师希望孩子能够掌握的知识以及孩子的作品,而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于老师预设的活动,整体的主题墙脉络也是根据预设活动形成,当孩子完成一个活动,便将结果呈现在该板块的墙面上,这更像是老师教学结果的展示。
但以儿童为主体的主题墙面,是根据孩子活动的情况,去呈现孩子的活动过程,呈现孩子在此过程中的探索发现。由于孩子的活动情况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无法提前去预设活动脉络。
例如下方主题墙,同样是以“秋天”为主题,老师在墙面上展示的是该主题活动的由来,孩子是如何收获空心菜的,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空心菜后如何进行处理,孩子由此延伸出的游戏等。整个主题墙的脉络都是根据孩子的活动进行生发,主题墙的内容也都是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收获的新经验、延伸的新兴趣以及教师给予的支持。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以教师为主体的墙面和以儿童为主体的墙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 在设计逻辑上:前者是教师教学的逻辑,呈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结果;而后者是儿童发展的逻辑,呈现的是儿童的探索过程
? 在展示内容上:前者是教师设计和开展的活动;后者是儿童的兴趣、问题、探究过程及收获
? 在创设过程上:前者是教师全程独立完成;后者是儿童参与度高
所以想要创设儿童视角的主题墙,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老师能够从主题墙中看到的信息,更要考虑到孩子能够看到的信息,这是在明确创设思路时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以外,在进行实际制作时,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 主题墙结构:
在设计主题墙结构时可以采用1+N的形式。1代表的是1个主题说明,也就是教师对于主题活动背景、由来的阐述,主要面向成人,解释主题活动开展的原因和推进过程,可以是一段文字、一个思维导图、一个流程图等。
N代表在主题墙上可以有N个过程展示,也就是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性展示,去反映孩子的思考、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可以以“问题-探究-实践-反思-创造”的逻辑结构创设。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不用展示完整的过程,挑选孩子主导的部分做展示就好。
例如,关于孩子养蚕的故事,主题墙上可以呈现养蚕前、养蚕中、结茧后这三个阶段中,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和探索等。或是关于葡萄树的主题,孩子对于葡萄树的问题、在葡萄树下的发现、与葡萄树发生的故事等。根据孩子活动的开展去增加墙面的板块和内容。
? 主题墙高度:
创设主题墙的原因之一是为孩子提供适宜成长发展的环境,所以主题墙的内容一定要让孩子能够清晰的看到,便于孩子进行互动。
那么张贴主题墙内容时则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身高,张贴的位置不超过地面1.5米,最好在1.2米以内。而对于比较高的墙面可以张贴用于欣赏的艺术作品。例如孩子的大幅作品或老师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张贴班级的一日流程、周计划等,或者留白也是可以的。
? 主题墙内容:
想要让主题墙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孩子能够积极互动,那么主题墙的内容一定要是孩子能够看得懂的。因为文字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建议老师减少使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多的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图画表征、活动照片,文字只是起到辅助的解释作用。
02/
班级墙面还可以如何使用
一个班级里面有许多的墙面,除了呈现主题活动以外,还有哪些可以创设的内容呢?这也是让老师们十分烦恼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墙面创设的方向,帮助老师们快速打造一个适宜孩子发展的班级环境。
每个班级都有展示儿童作品的习惯,这是能够很好的去体现儿童痕迹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艺术欣赏水平,但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去呈现儿童的作品呢?班级里设立一些作品墙就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一些二维作品,我们可以利用铁丝网、麻绳、纸板等做为背景,便于作品悬挂,同时为保证作品能够及时更换,可以使用夹子、档案袋等用于固定作品。而三维作品尽量不要直接放在柜面上,比较占用空间,可以将纸盘、纸箱固定在墙面上,用于承载三维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上墙的作品需要定期更换,1-2月更换一次较为适宜。同时展示的作品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
班级里设置一些游戏操作墙,可以让孩子充分的和墙面产生互动,最大程度的将墙面利用起来。但是常见的游戏操作墙,是老师将一些带有固定玩法的游戏材料粘贴到墙面上,实则只是让孩子换了一个地方玩该游戏,由于玩法的局限,孩子很快便失去了兴趣。
那么想要创造让孩子能够持续游戏的操作墙面,则需要给到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例如下方的这几类游戏操作墙。
? 乐高操作类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创设一个乐高墙面,给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乐高积木,让他们自由的进行创作,拼出他们喜欢的作品。这种方式一方面给到了孩子创作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之间产生互动。
如果空间有限,我们也可以提供带有磁力的白板,让孩子利用磁力片去创作作品,在此过程中也能获得磁力相关的科学经验。
? 美工创作类
孩子对于艺术创作有着较大的兴趣,许多幼儿园会在户外留出专门的墙面供孩子涂鸦,但若是在室内设立涂鸦墙面,后期清理调整的难度较大。那么对于班级的美工创作墙面,老师可以提供能够固定在墙上的质地较软的白板,满足孩子创作的意图,也可重复多次的利用。
? 感统触摸类
班级还可以创设专门的触摸墙,将不同触感的材料固定在墙面上,让孩子能够感受和操作。
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常规的活动老师们也可以制作专门的墙面,通过该方式给孩子们传递相关的经验。
? 一日常规墙
一日常规墙是将孩子每日需要开展的固定的活动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地熟悉环境,建立起秩序感和安全感。特别是对于小班孩子,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常常会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自己,而一日常规墙的创设,能够帮助孩子明确时间,知道现在在开展什么活动,哪个活动结束后,家长会来接自己,从而有效的帮助孩子减少分离焦虑。
而一日常规墙的形式也有很多,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呈现活动环节,在下方标注时间,让孩子能够读懂活动环节的同时,也能积累时间经验。也可以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既用图画表示活动环节,又用辅以文字解释活动环节,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一方面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让孩子积累前书写的经验。
? 值日墙
许多班级每天都会有值日的孩子,负责班级的一些事务,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值日墙的设立能够帮助孩子记录值日的安排。对于值日墙的形式,老师可以用图画或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呈现需要值日的环节,而孩子可以通过夹自己的学号或姓名或照片的形式,明确自己值日的时间和负责的环节。
? 签到墙
签到墙的设立一方面能够让老师快速了解孩子当天到园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给孩子渗透数学等多方面的经验。签到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让孩子粘贴自己的照片或以签学号、画√的方式签到。
除此以外,常规墙面还包括喝水墙、天气播报墙、打招呼方式墙面、身高体重统计墙面等多种形式,班级墙面也还有收纳墙面、装饰墙面等多种创设方向,想要了解更多墙面的示例和做法,老师们可以进入读懂儿童APP搜索“墙面”,就有全面的墙面创设内容供大家参考。
墙面环创从来都不应该以“精致、美观”作为首要评判标准,更多的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创设,让环境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创作 | 李芸芸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