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自从儿子出生后,不,应该是他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的所有喜怒哀乐好像就都跟他联系在一起了。儿子还没出生时,明知道一切正常,尽管医生说可能因人而异,但也会因为几个数值偏低、孕检值一点点的不正常或是医生几句不寻常的询问,就能不停胡思乱想,奔波几个医院,只为了消除心中的那一点儿疑虑——得百分之二百确保肚子中的娃是无比健康的才行。 本来以为儿子出生后,应该就没有这个焦虑了,没想到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更是牵动了我的每根神经。会因为他不吃奶,怀疑自己母乳有毒;会因为他的小感冒,连续几天不合眼;会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爬得慢,怀疑是不是发育不正常,带着他看了好几个儿科医生,最后一个医生问我:“您是不是想让他飞?”我瞬间石化了,才想起自己明明知道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身体发育节奏,有快有慢,并不都是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遵循生长发育规律的同时,也得因人而异。 因为身边的亲戚还有朋友家的孩子跟儿子年龄相仿,所以从怀孕时比孕值,到出生后比长相、比身高、比体重、比饭量、比技能、比……只要成长中能拿来比的,我明着暗着都要进行一番较量,生怕有一点被别人落下了。连我妈都经常取笑我:“总有一天啊,你得神经了,我要在你小时候拿你跟人家这么比,你早就该被扔了。”好吧,我承认自己是过于紧张焦虑了,但这颗老母亲的心啊,总是那么脆弱,牵娃的一发,而动我的全身心啊! 好不容易到儿子上了幼儿园,也慢慢大了,再加上家里亲人帮忙带娃,我觉得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可谁知我这颗脆弱的小心脏跳得更厉害了,又开始担心他在幼儿园吃饭好不好,睡觉好不好,自理行不行……直到看见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述,并从找各种理由不去幼儿园变成天天期待见到老师、小朋友时,我的心总算慢慢踏实了下来。 入园后的一段时间,儿子总是尿裤子,天天尿的那种,但每次老师都把孩子的脏裤子消毒洗干净,不但不厌其烦地教育他“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一定要大胆地表达出来”,还一个劲地跟我沟通:“回家千万别批评孩子,这就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阶段,只要他大胆地表达出来就好了。您在家也不要总盯着孩子尿裤子这件事,要不然孩子更没有自信了,就会觉得这是他的一个毛病、一个缺点了……”总之反复跟我谈心,教育我孩子有问题一定要慢慢引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锻炼自理能力。我这颗躁动不安的小心脏才平稳过渡,同时我也感动于老师的耐心,佩服老师的教育方式,自己的娃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何其幸福。 没等幸福几天,亲戚的一个询问又撬动了我的神经:“你家娃学拼音了吗?我们声母都学完了,他总是b和p分不清,你们学到哪儿了?”“你们娃会写吗?我们写得还可以,20以内的加减法也会了,我打算再给他报个英语班……” What?声母?会写吗?还写得可以……天啊,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的娃怎么连声母都会了,连加减法也会了,还有英语班?我的娃好像连声母是个什么母都不知道呢,更甭提写啦。我赶紧又问了几个同龄孩子的宝妈,有的说坚持在学,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学;有的说坚决不学,不能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这些,否则后期就没有兴趣了…… 定心丸没有讨到,好像谁说的都有道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还是赶紧问问老师幼儿园平时教不教这些。得到否定回答后,我彻底坐不住了:“一点儿都不教怎么能行,以后怎么上小学?人家都会,我们不会怎么办?”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行。”老师耐心地跟我解释:“孩子在幼儿时期应该多养习惯,提升能力,这样升小学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适应,只要习惯和能力在,知识上的难题都可以攻克的。您也是做教育工作的,这个道理应该能明白……” 对啊,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是老师不提醒,自己的教育知识已经被一颗焦虑的老母亲的心给埋葬了。虽然自己不研究幼儿教育,但在工作中也真真切切地看到、接触到了无数个因习惯不好、能力不强导致学习吃力的孩子。 从孩子还没出生到现在,我一直处在焦虑状态,总是在自我肯定又否定中反复挣扎,生怕孩子有一丁点儿落下,但凡孩子有一丁点儿风吹草动,我的内心就已经是巨浪滔天了。痛定思痛,我下定决心,接受养育娃的再学习、再教育,遵循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一定不能忘了:对孩子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自从这颗焦虑的心被疏解后,我发现了儿子好多变化: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了;能够安静地听人说完话并且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了;能够在看完书后整理自己的小书桌了;能够在别的小朋友玩完积木一哄而散后,默默地把小板凳都收好了;能够体谅大人的不容易了;能够在跟爸爸玩游戏时,很快算出20以内的加减法并给我们讲解了;能够…… 改变了教育方式和心态后,我发现儿子变得更加快乐了,经常抱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好幸福!”可能他还不能体会幸福的全部,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成长,孩子一定会有自己的幸福! 原文刊登在2020年6期《学前教育》(家教版)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