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玩游戏的时候只能赢不能输。只有他赢的时候他才愿意继续玩下去,要是输了就各种耍赖,说刚才的不算数,要重新玩。导致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了。请问该如何教育?
答:游戏时求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好胜心强的表现,而“输不起”是好胜心过强的表现,可能与后天不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我们一味表扬孩子而从不批评,会导致孩子抗挫能力弱。有些父母自身很好强,处处强调、暗示孩子凡事都要赢,也会导致孩子过于在意事情的结果。孩子游戏时“耍赖”,则可能与其缺乏必要的游戏规则意识有关。中班孩子受认知能力的限制,还不能理解规则的公平性和互惠性,不能很好地运用规则约束自己和他人的游戏行为。建议家长从如下几方面去改变。
让孩子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游戏中总是让着孩子,以期让他通过获胜建立自信,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正确看待输赢结果。因此家长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孩子明白输和赢都很正常,没有人只赢不输,从而淡化孩子对输赢结果的过度关注。另外,也要帮助孩子树立获胜要靠自己实力的观念,从而使他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游戏技能上,真正享受游戏过程带来的快乐。
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游戏中的规则是用来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行动和关系,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冲动性行为。规则的公平性在于对游戏双方具有同样的约束性。亲子关系是同伴关系的基础,如果在亲子游戏时家长允许孩子耍赖,孩子就可能把这种游戏模式带到同伴交往中去,从而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发展。因此,在亲子游戏时,家长要有意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一旦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就要指出来,甚至终止游戏。
帮助孩子解除自我中心。中班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使其在游戏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太考虑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感受。这种自我中心解除正是需要通过创设与同伴游戏的机会去实现,所以除了家人跟孩子一起玩耍之外,可以要让孩子跟同伴一起游戏,帮助他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自我控制,从而解决游戏规则与自己本能的冲动或愿望之间的矛盾。
解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 叶小红
文章选自优师教研2018年9期
———END———
想购买杂志
请点击左下角“”进入我们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