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北京在行动
自从儿子四岁升入中班,每天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故事就成了我和儿子之间不变的话题。一日,我问:“儿子,你说你们老师像什么?用你知道的东西来形容一下吧。”儿子一时变得特别安静,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估摸小脑瓜开始了满满的回想。看着他认真的表情,我也不禁陷入了对他幼儿园生活中点点滴滴事情的回忆。
教育篇之秋天的收获
记忆中最深的还是刚上中班的那个秋天,老师们给孩子们讲解秋天的季节特点,让孩子们了解秋天里存在的变化。儿子经常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今天老师给我们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田里的稻子沉甸甸、黄澄澄的,苹果变得红红的,橘子黄黄的……”
我奇怪地问:“你见过稻子吗?”儿子说:“见过啊,老师给我们看了好多图片,有农民伯伯在割稻子,也有农民伯伯将稻子碾碎去皮,然后变成米饭。老师还说,农民伯伯可辛苦了,春天播种,夏天去虫,秋天收获后,才有我们现在吃到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一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现在家里常听见“啊,妈妈你碗里还有米饭没吃干净”,我只能一边无奈地吃完碗里剩下的几粒米饭,同时感叹老师们真是费了不少心思,才让这群小顽皮从小就能养成好习惯。
成长篇之调皮的变化
儿子升中班,似乎变得更加调皮,经常和小朋友打闹发生矛盾。许多小朋友家长都找过我们,虽然我们天天对他苦口婆心地说,甚至动用了少许武力,然而收效甚微。
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小朋友家长不怎么找我们了,老师也反馈儿子最近变得文明了很多。儿子告诉我,近期三个老师基本上是轮流跟着他,给他讲解如何处理每天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前面小朋友挡路了,不要去推开小朋友,而应该跟小朋友说“请让一让”;又如,想玩的玩具有小朋友玩了,如何去与小朋友一起玩。儿子现在常跟我自豪地说:“我现在知道怎么去说了,我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小朋友好好玩的。”
生活篇之晚接的苦恼
近期家里老人身体不适,只能回老家休养。我们的工作地点离幼儿园较远,经常无法及时接。每次去接前都在想,儿子一个人在幼儿园都待了半个多小时了,是不是很孤单?是不是又在哭鼻子呢?到达幼儿园后,常看到的是老师带着他读故事、做游戏,儿子笑得咯咯的,我也就完全放心了,同时在心头泛起对老师的愧疚——老师们跟我年纪差不多或者略小,家里也有小孩,因为我未能及时来接,让她们无法正常下班,不能及时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每每这时,老师们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常安慰我说:“没事,孩子在幼儿园很好,只要孩子在幼儿园,我们就有责任照顾好他们,你们放心,路远不用急急忙忙赶过来,注意安全就行。我们家有人照顾孩子,而且我们也经常需要加班准备明天的工作,所以一般回去都比较晚……”
整个中班上下来,我发现儿子真的学会了很多,老师们功不可没!如果让我来形容,用什么词呢?保姆?阿姨?不尽然。幼儿园老师的细心、耐心、爱心、恒心、诚心,每天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每天的工作时更是全能多面手,清洁工、孩子王、设计师、艺术家、花匠、修理工、研究员、运动员、心理学家……可能用“万能神”这个称谓,才能够表达完全吧。
夜深了,伴随着音乐正要进入梦乡的儿子突然俯在我耳边说:“我知道我们老师像什么了,他们就是辛勤的全能机器人!”
(作者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幼儿园家长)
———END———
想购买杂志
请点击左下角“”进入我们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