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小十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QxODYwMQ==&mid=2247877703&idx=1&sn=a57ff80894de21a67f5b09a7b2ce8fe3
作者 | 点妈
来源 | 小十点(ID:sdikid)
前不久,一位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
她叫黄静波,2019年和丈夫和平离婚。
离婚后,5岁的女儿归她,2岁的儿子归丈夫。
离婚没多久,儿子被确诊自闭症。
本打算开始新生活的黄静波,毅然和前夫一起,为治疗儿子而奔波。
几年如一日地煎熬中,她经历了儿子从认知失常到逐渐好转,如今可以去幼儿园做融合训练。
眼看可以松口气了,她却决定复婚,和前夫共同照顾两个孩子。
在外人看来,故事拥有了圆满的大结局。
但只有妈妈自己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是放弃自己的未来,将余生和孩子绑在一起。
评论区里,有位网友的话扎心了:
“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要不是为了孩子,我已经离婚100次了!可看到孩子,我又101次打消了这个念头。
毕竟,哪怕是鸡肋般的婚姻,也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是啊,这个世界上,谁都可能放弃孩子,只有妈妈不会。
妈妈总是那个最心软的神。
只要孩子喊一声“妈”,她们就会放下一切,守护在孩子身边。
01
妈妈,是最心软的“神”
网友为了测试Chatgpt的认知,假装成一位失去妈妈的7岁男孩。
他要求Chatgpt扮演自己的妈妈。
当网友说出“我很孤单”后,Chatgpt的回答让人瞬间泪目:
“来,宝贝儿子,妈妈抱抱。无论何时,只要你需要我,我都会在你身边,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我爱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你看,连人工智能都知道:妈妈代表着温暖的拥抱、永不缺席的守护、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爱。
如此的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一位日本少年,高中时有过一段特别痛苦的日子。
有一天他想跳楼,脚也已经跨在了13楼的护栏上。
妈妈察觉出了异样,一边哭一边从钱包里取出一张“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券”。
那是他上幼儿园时,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
那天以后,他再也没想过自杀。
还有一位女孩,也曾站在自杀的边缘。
正巧,那时手机响了,是妈妈喊她回家吃饭。
她回家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过了两年,她才以开玩笑的形式,告诉妈妈当时经历了什么。
妈妈突然低头吃饭,忍了好一会儿眼泪,才轻轻地跟她说:“不管你想吃什么,我都会做给你吃的,妈妈会一直等你回家吃饭。”
有人感叹,这是妈妈与孩子的心有灵犀。
但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必然。
唯有日复一日毫无保留的爱,才能战胜突如其来的意外。
小红书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婆婆住院时,同病房有一位癌症晚期的年轻妈妈。
她从不在医院过夜,每天治疗完,就回到病房,仔细涂好粉底,抹好口红,收拾得漂漂亮亮,拖着病躯离开。
有人忍不住问她去干什么?
她说:“我要去学校接女儿,带她玩遍所有喜欢的地方。”
大家这才知道,她和丈夫离婚了,女儿能依靠的只有妈妈了。
对年幼的女儿来说,每天都是平常而幸福的一天;
对妈妈来说,每一天都在拼尽全力。
哪有什么奇迹啊,不过因为她是“妈妈”。
02
利己是本能,
但妈妈却克服了本能
然而,每当有人赞颂母爱时,我总会想:“也许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利己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而妈妈却能克服这种本能。”
成为父母,意味着要拿出原本给自己的一部分爱,去不求回报地爱孩子。
前者是本能的,是确定的、理所应当的;
而后者是反本能的,这个过程,注定充斥着犹豫、怀疑与焦虑。
电影《游客》,细腻地讲述了这场“本能”与“反本能”之间的拉扯。
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儿一女,去阿尔卑斯山度假。
一家四口坐在餐厅的观景平台上,享用着精致的午餐。
突然,雪崩警报响了!
漫天漫地的雪朝着餐厅扑来,妻子下意识地护住两个孩子;
而丈夫竟然迅速地拿起桌上的手机,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跑!
幸好,雪崩及时止住,一切只是虚惊一场。
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但夫妻彼此心里都清楚,一种“共患难”的信念,彻底改变了。
诚然,我们不该苛责丈夫的选择。
在危急的情况下,求生是本能。
连飞机的广播都会再三叮嘱:如有危险,请先带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孩子带好氧气面罩。
可是,这种本能在妈妈身上,似乎失效了。
2022年9月5日,成都地震。
一位妈妈瞬间扑到孩子身上,紧紧地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孩子。
她本有机会逃跑,但这从不在她的选项中。
孩子在客厅玩耍碰倒玻璃餐桌。
妈妈想都没想,飞扑向餐桌,孩子安然逃脱。
在此之前,她也不知道,自己竟能跑得这么快,力气这么大。
有人说:因为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她们不是强大,只是心软。舍不得孩子痛,舍不得孩子苦。
哪怕自己委屈,自己受伤,也会坚定地守护着孩子。
03
那个心软的“神”,
其实不是超人
但,那个心软的神,其实不是超人。
她们也会疼、会累、会委屈。
我至今还记得那段在崩溃边缘游走的日子:
早上来不及刷牙洗脸就要安抚哭闹的孩子;
却在某个瞬间看到镜子里蓬头垢面的自己时的陌生与愕然。
告诉自己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但依然忍不住吼了调皮的孩子;
看着他委屈大哭时又忍不住愧疚与煎熬。
妈妈不是生来就是妈妈。
妈妈只是在学习如何成为“妈妈”的普通人。
在每一个自我怀疑的深夜,一边为自己打气,一边定好第二天的闹钟。
幸好,妈妈的苦心,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懂得。
还记得那位逼迫4岁女儿学做饭的癌症妈妈吗?
她们的故事,有后续了。
2006年,千惠的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而她的女儿阿花才4岁。
她无法延长自己的寿命,只能让女儿提前长大。
她教女儿做饭、洗衣、晾晒、打扫房间。
看着4岁的女儿无措地拿着菜刀,她“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看着女儿因不想做饭而嚎啕大哭,她也只能默默流眼泪。
17年后,当初连菜刀都拿不稳的女孩阿花,长大了。
她至今都没忘记妈妈教的“味增汤配方”,将自己照顾得很好。
每当伤心的时候,她就会为自己做一碗味增汤,假装妈妈就在身边陪着她。
也许,这就是妈妈守护孩子的意义。
那些细微到我们都忽略的点滴,都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生的滋养。
一位网友总结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模式”——从儿时的依赖,到青春期的叛逆;从成年后的蓦然回首,到老年回忆妈妈时的敬佩与思念。
写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
字里行间却充满着妈妈对孩子数十年如一日的爱与守护。
是啊,那个心软的神,也不过是个普通人。
但对每一位孩子来说,却是世界上最无所不能的存在。
因为有了妈妈的守护,每个孩子都变成了勇往直前的超人。
点个【在看】,祝愿每个妈妈健康、快乐、幸福!
作者 | 点妈
来源 | 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小十点,关心孩子,更关心妈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父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