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洞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c0NTY2OA==&mid=2651540363&idx=2&sn=0edfe7c8c07fcf8098314ecb3711fc2b
暖心
¥99
学习
¥79.8
牛年
¥39
益智
¥158
作者:洞见Autumn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你所理解的富养,99%都是错的。
网上有人总结了当代教育的“三大症结”:
吃穿上有求必应,精神上视而不见;
调侃之余,也有几分戳心,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父母:
总是怀揣着“富养”的想法,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可他们倾其所有,最后不仅没能把孩子富养好,反而把孩子养“懒”了。
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比“民国最牛老爸”梁启超先生更有发言权。
他一生培养了9个儿女,有3个成了院士,其余6人,也个个都是人杰。
当今很多父母所理解的“富养”,99%都是错的。
给他金山银山,不如用心陪伴
众所周知,梁启超是个超级大忙人。
平日里他为了救国大业四处奔波,闲暇之余还要忙着著书立说。
可即便如此,他却从未缺席过孩子们的成长。
孩子病了亲自照顾,穿衣打扮也会关注,还经常跟他们谈心。
实在没空回家,也会写信跟孩子们交流学习、生活。
提起陪伴,现在很多父母常抱怨:“我也想陪孩子,无奈工作太忙啊。”
我们总说工作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殊不知陪伴才是最好的富养。
所有以忙为借口的现在,都会迎来一个后悔不迭的未来。
时刻陪着当然不现实,但下班陪孩子吃顿饭、睡前跟他谈谈心并不难。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给金山,给银山,不如花心思,花时间。
亲子间的疏远,是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遗憾。
梁启超在家书里常直白地称呼子女们“心肝宝贝”,跟他们大聊恋爱交友。
他从不会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向来风趣幽默,循循善诱。
但正如他在家书中写的:“爹爹常常宠爱你们,却绝不肯溺爱。”
梁思永小时候有次跟人打架,梁启超得知后狠狠批评了他一番。
让他反思了很久才许吃饭,之后还亲自带着他去给对方道歉。
老话常说:“惯子如杀子。”
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拿溺爱当爱,拿放养当养。
你不管教好孩子,社会自会替你狠狠教育。
养育孩子,爱与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把握满足孩子和管教孩子之间的度,是每个父母要学习的课题。
在教育孩子方面,梁启超一直遵循“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理念。
他在家书中曾多次告诫他们:
“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此外,他还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子女从小便读《论语》《孟子》,学习做人。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9个孩子们不仅才华斐然,人品也一直为人称道。
就像南怀瑾先生说的:
“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文凭、有个博士学位就厉害了。
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门门功课一百分,不如学会善良和感恩。
教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他才不会轻易误入歧途。
帮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他的路才会越走越远。
梁启超家里有条规矩:
只要他在家,孩子们晚上都要围在一起,听他讲中西文化、政治历史。
他还鼓励孩子们多涉猎不同学科、出国留学,以此培养宽阔的视野。
但对子女的专业选择上,他却从不会独断专行,包办一切。
而是既尊重他们的想法,又不忘给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开明,放到现在都是十分难得的。
看过一句话:“每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知道何时牵手和放手的父母。”
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独裁者”。
所谓的富养,绝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带他看世界,但路他自己选。
事事有商量,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
自己做选择,他才能学会独立,快速成长。
人生路漫漫,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当好引路人,然后让孩子自己上路。
因为儿子梁思成自幼身体不好,在海外求学时,身边又没人照应。
梁启超便常常去信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身体,不可劳累过度。
在家书里,他还常常告诫子女们“少熬夜少劳累,多游戏多运动”。
先生当年最重视的健康与运动,却常常为现在的很多父母所忽视。
在“一切以学习为中心”的导向下,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成了“塑料人”:
只知埋头苦读,却鲜少锻炼身体。
打开新闻看看,那些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体质线上的孩子并不少见。
倘若没了健康,再好的成绩、再大的付出都是徒劳。
帮孩子辅导作业、关心衣食住行,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带他走出家门,迈开双脚,富养身体,也同样重要。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习惯,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留学时,没法适应那里的教学模式,成绩一度很差。
梁启超得知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写信安慰道: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
在父亲的鼓励下,梁思庄很快便调整好了状态,学习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平常的书信往来里,梁启超也从不掩饰对孩子们的夸奖。
所谓的“打击式教育”,是当今最毒的教育鸡汤。
好孩子从来不是骂出来,一味地打击,只会让他越挫越自卑。
父母的欣赏,才是他成长路上的最强助推剂。
所谓的富养,不仅是不吝啬金钱的付出,还包括大方为他鼓掌。
孩子做的不够好时,把到嘴边的批评换成“没事,下次还有机会。”
孩子取得进步时,把嘴角的微笑换成说一句“宝贝,你可真棒。”
你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只要你学会在他身后鼓掌。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时,特别注重“逆商”的培养。
他在家书中写道:“爹爹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还以曾自己为榜样教育孩子:
“我总是一边失败一边做,在成功里感觉趣味,在失败里也感觉趣味。”
这种教育理念,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
养育孩子,要提供物质保障,更要有心理营养。
生活总是难免风雨交加,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
就像冯唐在《致女儿书》中写的: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几多坎坷,我们最该富养的,是孩子的心。
一颗风吹不破、雨打不碎的“金刚心”,胜过所有丰厚的物质条件。
梁启超曾在家书中写道:“我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兄弟的模范。”
先生一生奔波不停、笔耕不辍,政治、文学建树不计其数。
大是大非前,始终坚守内心的原则,待人处世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有这样的父亲做楷模,孩子们自然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其令人艳羡的家教成果背后,藏着一个戳心的教育真相: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二十年资历的心理治疗师
你要是下了班就躺沙发上玩手机,就不能怪孩子沉迷游戏。
你若是半年也读不完一本书,又哪能指责孩子不爱阅读?
郑渊洁老师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时,曾感慨道:
“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成功的父母不是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而是先做好自己,再影响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想富养孩子,先要求自己。
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改变他们一生的轨迹。
在这一切之外,最根本的是作为父亲的梁启超。
孩子人生的每一步注脚,都是由父母亲笔书写的。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为人父母一生的事业。
很认同董卿的一句话:
“当一个妈妈,当她觉得没办法给孩子特别富裕的生活的时候。
她努力地给他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妈妈,是有远见的妈妈。”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输送,而是精神的灌溉。
最顶级的富养,是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增值。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不断学习,不断精进。
活出最好的自己,托举出不凡的孩子。
与父母们共勉。
本文作者:洞见Autumn,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父母必读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若喜欢,为我们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