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日,大家聚在一起,商议开学第一日活动。
突然想到了老师们曾在前年一联欢会上的一个节目,遂提议拿来与孩子互动。一开始遭到了老师的拒绝。理由呢?
老师说,那个节目在同事面前表演还可,如在孩子面前表演成何体统?连老师形象都没了!
哦,这个问题还真有点严重!那幼儿教师在孩子面前究竟该是个什么形象呢?一件往事浮上心头。
2000年那一年,曾有机会向省幼教专家们开放过一节课改活动。当年开放的是瑞吉欧项目活动《恐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里的一节恐龙制作活动。
当时,与孩子一起,把多功能活动室创意成了一个恐龙园,并收集了几个超大箱子用来制作恐龙(实际大小经孩子测量与真实恐龙相差无几)。 活动前商议教案时,大家对最后一环节的某一细节产生了分歧。
老师认为,恐龙制作完,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欣赏自己伟大的作品外,还可让孩子通过钻(恐龙肚)等用身体进一步体验恐龙的体型巨大。
此时,有一老师建议我和孩子一起钻,说这样效果会更好。不料这建议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反对理由大致是:老师去钻?这成何体统?老师形象何在?
记得当时个人想法是这样的:
首先,幼儿园老师什么形象?不就是孩子们的大玩伴吗?孩子在钻,为什么玩伴不陪伴钻?要不,又如何称为孩子的玩伴?
其次,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师幼平等,所以孩子钻得,教师又如何钻不得?(事实,超大箱子制作的恐龙肚子那里有空间允许成人钻过去。)
第三,如果教师能陪伴孩子一起去钻,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达了对孩子作品的真诚欣赏,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对孩子未来的创作热情产生极大的鼓舞。所以,陪伴孩子一起钻,某一角度上来说,其实是老师对孩子作品最好的评价与支持。
后来,省级课改开放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自是非常成功。当年的我也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与孩子一起钻过了恐龙肚。当时此行为受到了省专家的好评,也受到了所有参观者的热议。
未曾想,多少年过去,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联欢会,一个“摇滚乐队”、几位“超级歌手”、手持“吉他”“贝斯”“鼓”等乐器,震撼上台,笑翻全场。
大家开心,一乐:“摇滚乐队乐器”皆为生活用品。二乐“超级歌手”激情四射,嗨极!
尤其打头者,一把拖把,在她手上,几分钟间,幻作弹唱的吉他、各种摆位的立式话筒,人物合一,诙谐幽默,快乐置顶,传染力超强,传播速度疯快,下面观众个个笑倒。
试想,如果拿此与孩子互动,孩子会怎么想呢?
首先,老师好会玩!好有创意!拖把、扫帚、锅盖还能这样玩,厉害!
其次,老师好会嗨!老师好热情、好投入,引得我们咯咯笑啊!
第三,老师好小啊!与我们一样大哦,也是小孩子啦,好可爱,好喜欢。
这就是那个节目在孩子心中有可能产生的老师形象。
老师会玩——有趣会玩的老师才能带出一群会玩有趣的孩子。孩子会玩才能玩出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孩子未来职业生涯最有力的竞争力。
老师好嗨—— 老师热情投入,才能积极影响孩子。因为,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老师好小——孩子感觉老师不是高高在上,他就会觉得好亲切,才敢释放打开自己,从而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幼平等。
所以,个人一直认为,幼儿老师的形象首要的:是一个与孩子同命运共呼吸的热情投入的玩伴。
你们认为呢?教师节来临,这个问题,也许真需要我们静心思考与探讨一下。
当然,“摇滚乐团”上了。孩子们什么反应呢?哈哈……你们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