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打放开之后,再鸡血的父母也佛系了。
放开前,这届父母一边狠抓学习,一边想啥时候能把娃遣送回校。
放开后,咱也不愁网课了,心里念的都是:孩子健康就好。
连期末考试这样的大事,现在都能无动于衷,群里继续讨论疫情。
可要我说,这纯粹是表面的风平浪静。
前两天,还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个男孩烧到39℃都不忘背书,一本课文都快背完了。
下面的网友评论:这是感染了“学习株”,阳后突然学神附体了。
还有父母化病毒为鸡娃动力,用“阴阳同屋”代替了“鸡兔同笼”:
远的不说,往近处看。
我朋友的娃,今年初二,说是居家网课,作业量和平时比只多不少,每天能12点睡就算早了。
唯一庆幸的是,节省了通勤时间,能睡到7点多。
可最近一到期末复习,又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朋友忍不住跟我吐槽:
“你说,现在的小孩真是不容易,躺着也在卷,每天这么熬,我都担心他们的发际线。”
她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说小时候没有额外课业,没有兴趣班,放学后就是玩儿,父母也很少操心,现在不是也挺好的吗?
说实话,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给了孩子最好的资源,让他们连轴转的学习,失去快乐的童年,就是好的教育吗?
反过来想,我们小时候天天傻玩傻乐,就真的那么美好吗?
正巧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不平等的童年》
作者用10年时间,采访了88位来自中产、工人不同阶层的家庭,观察他们的教育模式。
我觉得里面说的两个阶层,正好对应了中国两代人的教育。
两个阶级or两个年代
不同的教育模式
先给大家总结下书中介绍的两种教育模式:“自然成长”和“协作培养。”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自然成长”,近似于“放养”,它指的是:
父母忙于生计,很少管孩子的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或者替孩子的将来规划,纯粹是把娃“养大”。
同时,他们在家习惯性“一言堂”,拥有绝对权威和话语权,不允许孩子越界和忤逆。
这就很像我们小时候,父母那代人的教育模式。
而中产阶级的“协作培养”,则代表了我们这代人奉行的教育。
因为不管收入如何,处于北上广,或是18线城镇,绝大多数父母都极其重视教育。
主要表现就是:
-
家庭基本以孩子为中心,特别舍得给娃砸钱,砸时间,砸精力。
-
重视成绩,也看重他们是否能成功走入社会,所以孩子的时间,总是被各种课余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
相比父辈的“专断”,我们更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这样听起来,在历届父母里,我们这一届绝对名列前茅。
《不平等的童年》里,就揭露了不少中产教育带给孩子的隐患,是我们平时很难注意,也很难避免的。
过度竞争
让孩子越来越冷漠
以前“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可能只是一句激励自己的口号。
而现在,“一分一操场”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儿。
比如今年海淀中考,满分660,655分以上的人就多达810人之多。
里面有位孕妈说:要让肚子里的二胎赢在子宫里,早早给孩子报班。
图片来源: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由于有些名校喜欢接受一月出生的宝宝。父母会算好受孕时间,让孩子赢在射精前……
从出生起,甚至还在娘胎里,残酷的竞争已经就开始了。
一来,巨大的压力下,孩子很难抽出多余心力去经营人际关系。
二来,很多时候,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
虽然总有人说:不要把工作/学习上的态度,带进生活中。
但大人做到都很难,更不要说心智原本就不健全的孩子了。
无论是朋友、同学、还是亲生兄弟姐妹,都是自己潜在的对手。
过度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很难敞开心扉,建立稳定、深入的亲密关系。
这也就造成,这一代的孩子在感情相对冷淡、凉薄一些。
功利化教育
让孩子的价值观发生改变
相比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而现在的父母,除了吃穿住行,还会竭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果不是为了应试,有多少父母还会像现在一样,摁着孩子背古诗,学英语,高强度地刷题?
如果不是将来能适应社会,更有竞争优势,又有多少人会扛着经济压力,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其实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教育中多少都会有些功利色彩。
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会从父母身上继承这种功利价值观。
他们会不自觉地按“有用”、“没有用”、“重要”、“不重要”这样的标签,给身边的人或物排序。
出身农村的曹茜,是父母给她最好的教育资源,托举着她一路成才,背负着债务送她留学。
哪怕二老患癌,在拮据中双双离世,她都不曾回头看一眼。
这种为了学习、事业,或者说是成功,孤注一掷的话,相信有不少父母也对孩子说过。
这可能就是北大教授钱理群口中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哪怕是最亲近的父母,当他们老了,无法提供助力时,被抛弃,似乎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个句式虽然沿用至今,但我还是相信,比起父辈,我们对待孩子要民主得多。
比起简单粗暴的命令,我们更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保留他们的话语权,赋予他们一定的选择权。
这样做,是为了帮孩子建立自信,独立思考,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自我表达。
这种教育,确实能让现在的孩子表现更自信大胆,落落大方。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记得小时候面对长辈,尤其是老师这种权威人士,我是又敬又怕,有时候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而现在的孩子,待人接物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像个小大人一样。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孩子的自控力、认知力也是逐步形成的。
当孩子眼里,自己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权利,而不是被管教的一方。
所以有些事,他们应该做,却又理解不了,父母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而不能简单的命令。
当有些孩子心里意识到:自己才是最厉害的,父母长辈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得格外艰难。
因为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把挑战权威,发展成“蔑视一切”,故意和父母长辈唱反调。
这种过剩的自我意识,会导致两代人在家庭角色中的混乱。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第一次去上课时,孩子们就评价豆子:“你长得有点像老鼠”,批评她的外貌。
因为不被尊重,豆子也完全管不住两个孩子,第一次上课作业也没有辅导完。
我也在想,这种攻击是不是也时常发生在孩子和我们之间?
当他们意识到:父母也是普通人,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孩子们就会急于摆脱外界束缚。
为什么中产
更容易养出空心人?
这种病症的表现之一就是,孩子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无感,哪怕世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让他们开心快乐。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条件好了,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孩子反而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
我们分析过很多回,但有一个潜在原因一直没说过,那就是:
从小不愁吃穿的长大,孩子们会容易忽视这些,并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他们对钱没有概念,对生存没有危机感,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解放日志》
除了悬浮于现实,中产孩子们在精神上还遭遇着这些困境。
现在孩子们参加的活动越多,留给自己主导、感受生活的机会就会越少。
当内心的留白越来越少,孩子治愈自己的能力就不那么强。
这样即便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他们也很难从中获得快乐。
种种逻辑下,孩子们迷失方向,困顿萎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片来源: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
“协作养育”出来的这一代孩子,在社会功能上比我们更优秀。
他们学识更丰富,心智更健全,将来也更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功。
但他们被养得自私、空虚、叛逆的概率,的确都会大大增加。
“放养”出来的孩子,固然有幸福的童年,自愈的能力更强,养育起来难度更小。
但在社会竞争面前,往往很难竞争得过“协作养育”出来的孩子。
写这篇文章,只是希望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弊端,并且尽量去避免。
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十全十美的。
我们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因地制宜的教育就好了。
树妈说:
文章之后,另外再跟大家说一件事。
为了大家能美美过新年,我特意在年前安排了华熙生物护肤返场,价格比双十一更给力,全场一折起,大几百的东西一折起,有的还买一送一。而且是京东物流,确保大家能准时收货。
这次品类也特别全,它家旗下所有品牌都带来了,包括肌活、德玛润、新瑞……爆款的精华、面霜、面膜都有,不管是补水、美白还是抗老都搞定。
直播时间定在1月4日下午7点,期间还有低至9.9元、19.9元秒杀福利,数量有限,大家一定要记得提前预约上!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树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