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每年期末的时候,最能牵动父母情绪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孩子考得好了,全家好像都替孩子开心。考得差了,父母也免不了跟着头痛上火。
咱们写过不少文章,专门谈如果孩子考砸了,父母怎么说、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但是很少能看到从老师视角出发,去谈如何解决孩子成绩差问题的具体方法。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一段看到了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演讲视频。
他详细讲了自己如何通过3次谈话,引导一个只考8分的孩子爱上学习的过程。
这个学生不听课、不写作业、更不预习和复习,可以说对学习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和兴趣,是任何父母和老师都会觉得棘手的那种孩子。
但是魏书生几句话让对孩子信心满满,又用几句话就让孩子愿意尝试努力,内驱力直线上升。整个过程四两拨千斤,非常值得一读。
里面有方法有理论有实操,对我们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状态、提升成绩也非常有启发。
重塑信心
是孩子自我改变的第一步
一个孩子,别说只考 8 分,孩子即便及格了,成绩长期上不去,他也一定是沮丧的、无力的,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学好。
他没有生气,也没有发脾气,他觉得,孩子考这么点分,本来就不敢正视试卷,老师一批评,孩子会更自卑的。
在开学的第一天,魏书生给孩子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让他先找几条自己的优点,写在单子上。
但孩子长期考低分,被批评,被否定,已经看不到、也找不出自己的优点了。
回家也不写作业,因为之前的作业都是抄的,抄了老师也不给判,后来也懒得抄了;
孩子回家也不看书,因为课听不明白,作业不会写,书当然也看不懂……
面对这样一个「差生」,魏书生还是努力找出他的优点。
魏书生鼓励孩子说:你看,你一不听课,二不写作业,三不看书,还能考 8 分,这不说明你还有点天赋吗?
孩子听完,觉得眼睛一亮,之前他考试不好,老师家长都讽刺他。魏老师让他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很多教育家在育人上,都有这样一条原则,那就是——不急着去评判、打击、指责孩子,而是先挖掘孩子人性中好的一面。
他们相信,即便是成绩不好的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上的那一面。
不评判孩子,更不指责孩子,先让孩子看到希望,他们才能捡拾起残存的自尊心,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就像一个鸡蛋,如果我们总是用外力去击打,那一定是毁灭的。
但如果我们找到适合的温度,让鸡蛋从内由外打破,那就是生命主动的成长力量,这个力量,是惊人的。
当孩子能正视自己时,他也就有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改变也就不会太难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定下心来
按自己的节奏找回成绩
接下来,知识的学习,基础的找回,都要一步步来。魏书生又是怎么帮助孩子的呢?
他和孩子开始研究那张 8 分的试卷。他问孩子:这张卷子,有什么不服气的题吗?
孩子不再纠结自己能否跟上班级大部队了,反正听课也听得一知半解,跟别人比也比不上。
他就拿出一周的时间,把魏书生总结的课本里 108 个生字词,翻来覆去地写、记、用,学透彻了,直到书上再也没有能难倒他的生字词。
一个星期后,魏书生问孩子:这一个星期的自留地,秋后能打多少粮食啊?
孩子算了算,觉得 8 分加 2 分,能考 10 多分了,他心里有了点底气。
接下来,在魏书生的指导下,孩子开始专门攻破文学常识。
他们用表格整理出,整本书共 23 个作家,一个作家有 5 个知识点的话,才 115 个知识点。
孩子又集中了一段时间,把 23 个作家的生活、年代、地点、作品、文章、题材、节选何处、名句等等都弄懂了,学会了。
接下来,在魏书生的指引、孩子自己的努力下,他又一一攻破了作文、阅读理解等题。
慢慢地,孩子考到了 30 多分,40 多分,50 多分,最终及格了……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但魏书生和这个孩子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那就是——帮孩子定下心来,树好参照物,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来搞定学习。
考上北大中文系,后来又被保研北大法学院研究生的山西女孩朵悦,在《学霸说》中讲述过自己高中逆袭的故事。
高一时,她沉迷手机,上课睡觉,逃学旷课,物理只能考 59 分,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
高三时,朵悦创造了奇迹,她从年级倒数第一逆袭为状元,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么大的跨度,就是因为她找准了「参照物」——用自己的节奏和方法,理解记忆知识。
朵悦的方法也不太稀奇,她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整理错题、倒背知识点三种方法记知识。三个方法,虽然都很平常,但都是适合她的。
孩子成绩难提升,作为父母,我们首先不应该焦虑,不要给孩子在情绪上额外施压,那样孩子只会更茫然。
心理学上有个「飞轮效应」,说的是,人进入一个新状态或陌生的领域时,起初都像转飞轮一样,很费劲。
但当飞轮转起来,人们无需费多大力气,飞轮会自己转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允许孩子在改变之初,慢一点,摸索自己的方法和节奏,一旦孩子找到合适的节奏,就像飞轮一样,后面的学习,真的就叫问题了。
去浮躁
重视每一件小事
很多学生,毛病出在哪?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这导致孩子精神漂泊,思想浮躁,整天处于一个很难受的状态。
在引导考 8 分的孩子时,魏书生也是一点一点来,他不要求孩子贪多,只要求孩子「嚼透」每件小事。
之前,这个孩子不会写作文。魏书生就让他把写作文这件「大事」,分解成许多小步骤,一步步去攻破:
500 字的作文,他首先要求这个孩子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之前,我们说过一个「胜利者效应」,当孩子获得一点点成功后,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积累。
果真,这个「8分孩子」做好这一点点的小事后,他的作文成绩、语文成绩都突飞猛进了。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孩子学习中,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对不起眼的换算,还是一个单词的发音,一个词语的引申,都要教他们重视起来。
做好每一件小事,孩子就慢慢磨掉浮躁,无论是分数还是心理自信,就能积少成多,最终量变达成质变。
想要孩子有所变化,信心的塑造,学习方法的摸索,小事的积累缺一不可。
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但孩子进步的过程中,成人的催化作用,又必不可少。
发现孩子人性中积极的那一面,尽量用科学的办法去推动孩子,他就很有可能开花、结果。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版了,为了方便后续能接收到咱们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点个【在看】。
咱们也开通了视频号,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妈妈们也可以转发给爸爸看看。
优师教研" data-nonceid="2400594791865599802" data-type="video">
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欢迎来坐坐!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树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