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当了妈妈之后,最害怕的就是一个“病”字。
无论自己还是家人,去医院折腾一圈,心里都说不出来的疲惫。
曾经听过一句话:
“医院往往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的真情,医院的墙壁往往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尤其是儿科病房,能见到太多的人间百态,太多的悲欢离合。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焦虑、烦躁、忽略、抱怨的时刻,但到了医院,看待事情的角度会就变得不同。
前段时间看跟孩子生病有关的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的时候,很多地方都特别有感触,很想跟大家分享。
这是咱们国内第一部儿童医疗纪录片,它拍摄于中南部最大的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
每年这里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儿童、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病症聚集在这里。
所以,镜头虽然对准了这里的儿科医生,展现的却多是孩子和家长们的喜怒哀乐。
有句话说:从别人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人生。
而从这部纪录片里,可以让我们真正思考,养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岁男孩
被妈妈一脚踹进医院
我印象最深,是一个3岁小男孩的故事。
才3岁的孩子,被踢成下体裂伤,如果不是医生及时救治,将来排尿、生育功能都可能受影响。
而这并不是不法之徒的伤害,而是孩子的妈妈为了给个一个「教训」,有意为之。
「我直接踹的,猛踹。我就是这个打算,今天就想治一下他。」
听完这话,就连每天接触病患的主治医师,也感到不可思议:
「从医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家长对孩子下手这么重的。我都怀疑她是不是亲妈?」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母亲对自己三岁的孩子选择拳脚相加?
答案是,孩子不愿意上课外班。
被踢伤的小朋友叫米多,他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鸡血妈妈。
儿子才 3 岁,她一口气报了 5 个课外班:早教班、英语、美术、平衡班、钢琴……
这些课外班对孩子要求不高,但要强的米多妈妈认为,自己对孩子应该有些要求,又给儿子布置了课后作业。
3 岁的小孩,正是无忧无忧,开心玩耍的时候,却不得不天天围着课外班和作业连轴转。
可想而知,他对这种高压的学习模式已经非常抵触,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
这天,当米多再一次抗拒上课时,妈妈一气之下,踢向了孩子的下体,直接把娃踢进了医院。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真的又生气又心疼,再转过来看妈妈,其实她也非常自责了。
做手术之前,妈妈不停问大夫:会不会影响生育、会不会影响智力,以后还能排泄吗?
那种悔恨和难过,简直要溢出了屏幕。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不幸中的万幸,孩子经过治疗没有太大的影响。可他心灵受到的伤害,却是终身难以磨灭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有。
加上这两年教育竞争的形式越来越严峻,父母内心的恐惧,更是被无限放大。
就像这位妈妈一样,她怕孩子比不过别人,怕他考不上好学校,更怕孩子未来不如自己,过不上理想的生活……
但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是养育不出成功的孩子来的。
催孩子,逼孩子,只会不断消磨孩子前进的动力,让他把学业看做负担和压力,早早停止奔跑。
冰心曾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再着急,大人的情绪和压力,不应该让孩子来承担。再焦虑,也别忘了,那只是个孩子。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请不要教孩子一昧坚强懂事
纪录片中,还有另一个男孩特别让人心疼。
他叫浩浩,8岁,非常懂事,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偷偷找到主治医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动手术需要多少钱啊?」
「要是动手术钱多的话,我就不做了。」
他觉得,妈妈一天上班才几十块钱,特别辛苦,巨额的手术费,会让家人负担更重。
这种不符合年龄的懂事,让他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沉稳感。
但话说回来,过早的懂事,一昧的坚强,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浩浩之所以需要动手术,甚至有失去生命的风险,却也正是因为太「坚强」而引发的。
浩浩得的病,学名叫做「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很早之前就有肚子痛的症状。
但每次他求助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是男子汉,要坚强,忍一下。
实在疼得不行了,吃点药忍过去。
久而久之,浩浩好像越来越「坚强」了,但小病也拖成了大病:
他体内的囊肿,已经快占据身体宽度的一半了,这也导致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
咱们有句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尤其教育男孩,很多父母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宁可流血也不能流泪」。
但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苦,都需要吃;不是所有的罪,都一定要受。
所谓坚强,也不是面对所有伤害和痛苦,都要表现得铜墙铁壁。
就比如孩子身体不舒服,熬着忍着,病症就会因此而消失吗?
不会的。相反,盲目的吃苦,只会消耗孩子的精神能量,让他过得越来越苦。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曾经发表过一篇报告,叫《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
报告显示,在中小学生中,男孩的自杀人数,是女孩的 1.5 倍。
我时常在想,男孩更容易走极端的原因,和这种「坚强」的刻板印象是否有关?
有个词叫「过刚易折」,一直坚强的人,背后是无处释放的情绪压力,积压太久就会走向崩溃。
作家王小波就说过:人必须要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这种想法不仅有害,简直是有病。
你可以让孩子吃苦,但前提是这个苦是有意义的,可以转化成他将来人生的财富。
也只有父母接纳孩子的脆弱,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将来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对抗风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合,每天都会上演许多悲欢离合。
更无奈的是,在儿科医院,这意味着,一朵花,还没等到开放,就走向了凋零。
在纪录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叫哈哈的小朋友。
她才 10 个月大,但已经被病痛折磨了许久:
肚子鼓得像个皮球,身子却瘦的皮包骨。16 斤的体重,但光是肿瘤,就占据了孩子体重的 1/4。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难想象,看着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些,自己心里该有多痛苦。
然而,比病痛更折磨人的是,孩子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
做手术,孩子有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不做手术,孩子吃不下,睡不着,生命慢慢走向衰竭。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考虑的,是经济问题。
家里还有大宝,孩子的外公又患上了口腔癌,都把钱花在孩子治病上,未来的日子还过不过?
同样做过母亲,奶奶当然知道,放弃是个多么残忍的字眼。
但出于现实的考虑,也为了孩子不再受折磨,她还是提醒爸爸:
一旦手术失败,可能是「人财两空」。
哈哈的爸爸始终坚持选择手术治疗,两个人因此大吵一架,留下奶奶一个人在病房掩面痛哭。
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摧毁一对父母到底有多简单?
有位妈妈回答:只要孩子生场病,就足够了。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就像是被丢进了炼狱。只有当孩子病好了,才能重回人间。
因此只要有一丝希望,哪怕倾家荡产,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天不如人愿,尽管哈哈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不幸的是,病情复发,孩子还是去世了。
哈哈的故事,可能每天都会在儿科医院上演。所以,看这部纪录片时,我有太多次泪目了。
什么成绩、什么排名、什么名校,什么荣耀,其实统统不重要。
在生死和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养育孩子,我们最大的期望,不过是孩子能健健康康,平安幸福的度过这一生。
只是在父母修行这条路上,我们有时走着走着,就会忘了自己教育的初心。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当你感到迷茫、焦虑,或是情绪上头的时候,问一问自己:
我们到底在为什么烦恼?
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相比孩子的健康快乐,这件事真的值得吗?
也许,适当的暂停和思考,才能让我们回归到教养孩子本身上,成为更好的父母。
树妈说:
观看链接我也帮大家整理好了。关注咱们公号,回复「医生」就可以直接看!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