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推荐
300w幼教人都在关注
懂幼师:综合分享幼儿园手工、幼舞蹈、早操、律动、教案、课件、环创、工作计划、总结、老师随笔、观察记录等幼师资源,让幼师少备点课,幼儿园工作更加轻松点,300万幼师的好帮手
友情提示
公众号改版后
很多老师及家长朋友找不到我们了
为了方便大家更快地找到我们
获取更多幼儿园教育资源
您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
标星我们
安卓手机用户
请点击“置顶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懂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