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意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有许多传说,在这些传说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适当调整难度,在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了解屈原写的《离骚》等。
幼儿园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5月30日
活动地点:上午多功能厅、下午班级教室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风俗、来历、过端午节的目的、意义。
2、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赛龙舟的用具,制作香包的材料(彩卡纸、香包填充物、彩色丝线等)。
3、绘画材料(绘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做香包、给孩子戴五丝、赛龙舟)。
2、手工制作香包:教师讲述制作方法(将彩色卡纸对折,裁成不同的形状,留一小口,填充东西,封好口,最后用彩色丝线做香包的线坠),幼儿进行制作,最后进行展览。
3、画龙舟:先给幼儿观看有关龙舟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龙舟的样子,然后让幼儿进行绘画,可以让幼儿画一画赛龙舟的场面。
4、赛龙舟游戏: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老师带领幼儿有秩序地到操场进行赛龙舟的游戏,各班老师分好工,保证幼儿的安全。
家长配合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香袋、粽子等过节物品(家长也可以根据文章后附的包粽子方法和孩子一起动手包粽子)。
3、5月29日晚上爸爸妈妈配合幼儿准备好第二天分享的粽子及介绍。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的包法
制作香袋
赛龙舟游戏
方式:
1、班级提前准备别赛所需龙舟(制作方法:将硬纸板用胶带连接做船身,长度根据参赛人数而定;再用硬纸板做个龙头,可以粘在船身上,也可以让第一个参赛幼儿手持。);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
比赛规则:
最先跑到终点的班级获胜。
五丝线
很多地方,端午节那天一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祈愿避邪和防止五毒等恶气近身。有些地方要一直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门前的排水沟里寓意带走百病送走灾害“。
两千多年前的古书《风俗通义》里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可以证明在汉代时就有了这类习俗。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拧成彩缕。不同地方分别被叫做“五丝线”、“五色线”、“朱索”、“百索”……
后来,民间一般都就地取材绣花丝线来随心搓结,颜色多且艳丽,用色不拘多少。
扫描二维码就可了解更多幼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