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雪球妈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c3NzUyMQ==&mid=2649994164&idx=1&sn=24a05bd6a634f05db113816a83ff911a
在这里,宝宝可以和小伙伴快乐地玩耍。在这里,我一直在“被迫”近距离观摩别人家的形形色色的育儿方式。
这其中,见到很多优秀家长的示范育儿,也见到不少“问题”育儿,今天唠唠我在游乐场见到的“错误育儿”示范。
手机育儿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它让我们有事没事都喜欢拿出来看看。
在小区游乐场,很多家长边看手机边偶尔看娃。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海滩边只顾着自己看手机的妈妈,忽略了在海边玩耍的双胞胎,结果孩子不见了,寻了多天,最后找到两具尸体。
小区游乐场,游乐设施很多,孩子也很多,安全隐患也不少,大人只顾着看手机,孩子一不留神出了点闪失,追悔莫及!
还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拍各种视频,孩子吹泡泡,拍!孩子荡秋千,拍!孩子玩滑滑梯,拍!
我想呼吁各位家长,不论是爷奶辈的,还是爸爸妈妈,带孩子到游乐场玩,就专心陪孩子玩吧,不要带手机了。
尤其是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其实陪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好不容易带孩子出来玩,就全身心陪着孩子,你的心不在焉,孩子都心里有数的。
强迫分享
游乐场孩子多,每家的玩具不一样。经常有孩子对别人家的玩具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想要玩别人的玩具,但是玩具的小主人不同意。很多家长们这时开始的说辞都是“某某某,玩具给小弟弟小妹妹玩一下,你要学会分享!”
“你要学会分享!”绝对是小区游乐场的高频句子。
我看那些不肯分享的孩子多是2岁以上,其实,很明显的一个处于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典型表现就是孩子不肯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并且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
物权意识敏感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都会经历的,在这个阶段里,家长不应该逼着孩子分享。
在孩子刚有了物权概念的时候,很多家长这是孩子叛逆和自私的表现,于是逼着孩子去分享,不仅孩子会非常难过,殊不知这样还会破坏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利于孩子独立。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前提是让他首先体验到拥有。当建议孩子和别人分享玩具的时候,加上“他玩一会就会还给你”,或者用别的玩具和孩子进行交换,但要经过孩子的允许。度过物权意识敏感期后,差不多孩子到了5岁左右会乐于主动和别人分享。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由于物权意识的萌芽而导致孩子不爱分享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根本不是问题。
怕脏不准玩
我们小区游乐场有两块特意开辟出来的沙地。孩子们都喜欢玩沙子,挖沙,堆沙堡,不亦乐乎。
但是很多有洁癖的家长会叨叨,不让孩子去玩。
“某某某!不要玩沙子!太脏了!”
“某某某!不要踩水!水里有泥巴,太脏了!”
其实,那些大人认为是“脏东西”的沙子、泥土、泥巴,其实对于孩子的智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非常有利。 沙子、泥土、泥巴的不同质地还能刺激宝宝的手部触觉发育。
再比如,用铲子铲起沙子;用手拢出造型;用工具挖出沙沟;在沙子中加入水后,就可将沙子做成造型,甚至是城堡,在这各种玩沙子玩泥土的过程中,需要孩子思考、探究、琢磨、联想。 经过孩子的手,泥土、沙子和泥巴都有了千变万化,这些变化,不仅让孩子享受到创造所带来的快乐,而且会大大地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欧美很多国家提倡“脏玩”(messy play),是让孩子不拘泥于规矩,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充分享受玩耍的快乐。能够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往往玩得很开心。
所以,这种怕脏不准玩,其实真的没必要,家长可以随身带着湿纸巾和免洗洗手液,在孩子玩完以后,及时帮孩子清理小手,回家以后及时洗手换衣服就行。
语言暴力
“再不听话,奶奶就不爱你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信不信打你!”
“好,你继续这样,外婆要走了,不要你了!”
这种类型的话,在游乐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家长说完,有的孩子立马哇哇大哭,伤心不已,也有的孩子大概是听多了类似的话,没有哭只是撅起嘴,不情愿的顺从了。
开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惊心动魄,但是我看着说话人的脸,都是那么自然,没意识到这些“语言暴力”有什么不妥。
哈佛大学的马丁泰彻(Martin A.Teicher)博士发现,言语暴力对孩子的大脑有伤害,影响到大脑中的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这些区域负责传递感觉及认知信息、控制情绪、产生思考和决策。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孩子们为了调节会转换为「求存模式」,变得谨慎胆怯,倾向于讨好他人,容易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美国著名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重要的导师。孩子的言行举止即是孩子模仿学习的范本,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所在,更是孩子构建心理状态的基础。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辞,杜绝亲子关系中出现的威胁、恐吓等伤害险语言,避免”瀑布效应“的发生。
随地便溺
在小区找个草丛或者就在路边便溺,这种情况发生得也不少。
多是2岁以上刚刚戒除(或正在戒除)尿不湿的孩子。因为没有穿纸尿裤,在外面玩着玩着有了便意又没法忍,看护者(我注意到多是隔代的看护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觉得就在外面解决比较方便,于是乎,就小区找个稍微偏僻(说偏僻其实也是公共场所)点儿的地方解决了。
这种情况就比较恶劣了,没有公德心,破坏小区的环境卫生,非常不文明不可取。除此之外,在公开场所肆无忌惮地暴露孩子的隐私部位,更是非常非常不妥。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有性别意识,需要家长指引孩子正确认识并保护好个人隐私部位,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了。强烈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图方便让孩子在公众场所大小便!!!
小孩子因为生理原因,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但这并不是家长让孩子”就地解决“的理由。正因为小孩子自控能力差,才需要成人提前做好防范。
这个问题要解决也很简单,出门前穿上尿不湿。如果是我家孩子,我宁愿孩子拉在裤子里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大小便!
随时随地疯狂夸
小区游乐场还有这一类家长,我戏谑为“点赞狂魔”,就是无论孩子干成一件什么事情,都疯狂而夸张地夸赞。
孩子玩了一次滑滑梯,“哇!宝宝你真棒!”;孩子吹出了泡泡,“哇,宝宝真厉害!”……
似乎是对我们这一代成长过程中缺乏鼓励教育的一次矫枉过正。
诚然,孩子需要多夸奖鼓励。但是并不意味着凡事都一股脑地夸,而且夸奖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在畅销书《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中,作者吉诺特提到,夸奖孩子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要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因为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比如说“你真聪明”就不是一句合适的夸奖,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我的聪明是天生的,我是因为聪明才被夸奖的,我要做的就是避免挑战,避免做那些让我看起来不聪明的事。
因此,家长要夸奖的,应该是孩子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那些品质。这个很关键。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勇敢”。
参考文献
2.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04
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中文版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2018-07-20
4. 海姆·G·吉诺特,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05
5.(美)伯金坎,和孩子谈谈性, 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03-01
6.大 J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07月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