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时首先要对症下药,先解决造成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善或消除这原因,与此同时要对已形成的胆怯与孤独,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促其转化。
更多地关心这些儿童,使他消除恐惧、疑虑,不可当面向儿童指明这一弱点,不增加其心理压力。
由成人带领儿童多做活动,接触更广的生活天地,用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使他忘却或淡化他的恐惧心理。给儿童一些特定的练习,如到游戏场去活动(成人保护下)锻炼他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鼓励。
不可勉强地让过度胆怯和孤独的儿童接触生人或人多的环境,而应该自然地慢慢地令其适应。
为儿童寻找同伴,摆脱孤独。
当然,儿童还不大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判断远近亲疏的标准是很具体的,也许是因为共享了一件新玩具,也许是外貌或穿着打扮得漂亮,也许是因为对方做出了其他友好行为,等等。他们只隐约知道,朋友就像一件宝贝,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和快乐。研究(庞丽娟,1990) 发现,无论哪种类型的儿童,都会抢着与“受欢迎型”的儿童做好朋友,而相对冷落甚至排斥那些被忽视型和被拒绝型儿童,使他们形影孤单、郁郁欢。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儿童摆脱孤独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获得渴盼的友谊呢?首先,我们得认真分析儿童孤独的原因,确定其社交地位或同伴交往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受欢迎型儿童一般长相好、卫生干净,行为积极、友好,性格外向且善于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性强,也容易对没有同伴共玩感到难过。但是这类儿童很少孤独,即便有也只是暂时的现象,不用教师费心。
被拒绝儿童大都体质强、力气大,行为消极、不友好,气急易冲动,喜欢交往但却不善于交往,结果弄成“孤家寡人”。对这类儿童则需要进行行为娇正,要让他们改掉消极、不友好的行为,逐渐消除性子急,受冲动的毛病。其次,还要教会他们必要的社交技巧,使他们学会交往;被忽视幼儿一般体质弱、力气小,能力差,性格内向,好静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而且也不善于交往,有较重的孤独感、常为此感到难过和不安,对这类儿童,成人应多为其提供或创造社交机会,鼓励并强化他与别人的交往或友谊。最后,还应通过各种榜样或示范作用向其传授积极的社交能力,以改进其社会交往方式。还可让他与受欢迎型儿童进行适当的配对活动,等等。这都有助于消除他的孤独感、增进其友谊。
多带儿童参加集体性活动,如到儿童游乐场去,接触儿童、参加活动使之感到愉快,忘却孤独;放手让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接触,如一起排队滑梯,一起攀登,可以消除一些胆怯心理,放心地投身到儿童的活动中去。过于娇惯、过多担心的家长心态,往往是造成儿童孤独的原因。
文字来自《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