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择营养丰富、热能供给充足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主食可选购米面类食物,选择鱼、禽、蛋、瘦肉,蔬菜、水果等作为辅食。选购的食物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宜选择坚硬的食物(如竹笋、花生、蚕豆)、腌腊食物和油炸类食品(炸鸡、炸薯条)。
其次,确保食物的卫生与新鲜。应避免选择有毒(如发绿发芽的马铃薯、 农药残留量大的水果蔬菜)、被细菌污染和腐败变质(有霉变的粮食、腐烂的水果、腐臭的鱼、肉、蛋等)、刺激性强(咖啡、酒、浓茶等)、含致癌因子 (烧烤、熏鱼、腊肠、咸菜等含亚硝胺和多环芳烃多的食物)和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以及补品类(人参、人工营养品)等对儿童健康有害的食物。
食物在烹调过程中,由于物理或化学作用,可能会造成一些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尤其是维生素,因此,烹调的卫生要求是尽量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使幼儿从定量的食物中得到最多的营养素。在食物的烹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新鲜蔬菜所含营养素多,应现洗、现切和现炒,防止蔬菜切碎后放置过久维生素C与空气接触氧化而损失;炒菜不要先煮后去水再炒,应采用急火快炒;煮菜应少放水,等水沸后再放菜,以缩短煮的时间;做好的菜应及时食用,尽量不留隔夜菜。
用铝锅炒菜,维生素损失最少,约0?12%。不用铜锅,因用铜锅维生素C损失最高,可达30%~80%;用铁锅损失,0~30.7%。
淘米次数应尽可能少,不用热水、流水反复淘洗,并避免用力搓洗。煮饭宜采用焖饭法;煮粥时不宜加碱,同时盖上锅盖,以免水溶性维生素等随水蒸气跑掉;煮面条或水饺的面汤应充分利用。
加适量的醋烹调食物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损失,且能促进肉类及骨中钙的溶解吸收,还能去除动物性食物的腥味。
尽量避免采用烟熏、腌制等方法,这些方法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焦化,产生变性氨基酸和有毒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豆浆必须煮熟(生豆浆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
首先,学前儿童对食物的色、香、味、形状较敏感,因此在对食物进行烹调加工时,应注意食物的感官性状,从而调动学前儿童的食欲。
其次,学前儿童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层和弹性纤维发育还不完善,蠕动能力较差,胃液中的胃酸和酶的强度都较低,因此烹调食品需烂、碎、细、软,不能太大、硬、粗。
最后,学前儿童分泌胆汁少,对脂肪消化能力也较弱,因此也不宜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
第一,根据食物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冷冻和冷藏,并保持新鲜和清洁,以降低食物中酶的活力和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延长储存期限。
第二,盐腌糖渍可以抑菌。盐腌前,食物新鲜,食盐纯净,浓度足够;糖渍时,糖的浓度要达到60%?65%。
第三,叶菜类蔬果不耐贮藏,需趁新鲜时食用,而皮部厚韧、多腊质的蔬果能较长时间进行储存。
第四,食物宜储存在低温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第五,食物还是以新鲜为最佳,减少储存量,缩短贮存期,以保证学前儿童膳食质量。
第一,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托幼机构用餐场所所需整齐清洁,空气畅通温度适宜,桌椅、餐具等符合学前儿童生理特点。
第二,保持安静愉快的就餐氛围。
第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文字来自《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