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一幼儿园 杨静
新学期,我们搬到了一个新教室。由于新教室的布局呈狭长形,为了增加孩子们的游戏空间,园里对我们班的床铺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固定床换成了可移动的叠叠床。每天,生活老师都要把全班幼儿的床摆成整齐的两大排,另外几张摆不下的会单独再摆一小排,搬床、收床、消毒床铺,比原来更忙了。
老师很辛苦,我们想帮忙
一次午饭后,生活老师做完卫生,照例开始搬床。孩子们围着搬完床的生活老师说:“林老师,你累不累呀?”“搬这么多床花了很长的时间吧?”林老师告诉孩子们,每一次搬床需要的时间大概相当于在他们操场玩一次骑行那么长。听了生活老师的话,孩子们窃窃私语地讨论起来:有的孩子说生活老师一个人搬床、收床、消毒,很辛苦,耗时也很长;有的孩子想帮助生活老师一起搬床,又觉得床可能很重;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力气足够大,搬起小床没问题。孩子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借助一次谈话活动的机会,我跟孩子们共同讨论了这个话题。在讨论中,孩子们说生活老师工作很辛苦,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她;他们觉得自己连大大的轮胎都能搬得动,那睡觉的小床一定也能搬得动,而且大家还可以合作搬。看到孩子们的信心和热情,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放手让孩子们试一试。当我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时,他们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了自己动手搬床的想法。
摆好每一张小床
第二天,孩子们准备开始自己搬床了。考虑到他们的第一次行动可能会遇到些“小插曲”,所以我们把午餐后的散步时间也留出来给孩子们用于搬床。一开始,孩子们像生活老师那样把床一张张摆放在地上。可是,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床摆不下了。大家开始讨论了起来。
凯凯:“床没有一张一张靠在一起,乱糟糟的,地方不够了。”
忠忠:“我看到林老师摆第一张床的时候,都是把它放在地板的线上。”
小禹:“那我们把床的两边靠在一起摆放。”
经过讨论,孩子们发现自己摆的床不整齐,很多空间没有利用好,所以他们决定也像老师一样在地板上设定一个起点放第一张床,然后要把床一张挨一张靠在一起,并且床头和床尾也要对齐。
有了方案,孩子们很快就动起手来。晴晴在美工区画了一个起点的图案贴在生活老师平时摆放第一张床的位置上;可可和妍妍将床的侧边靠在一起,学着生活老师的样子一张挨着一张地有序摆放;萱萱和凯凯在摆第二排的时候,将床头与第一排床的床尾对齐了。地上横七竖八的小床被孩子们调整成比较整齐的两排。
该上床睡觉了,孩子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小床。“老师,我找不到我的床铺。”“老师,我也是……”刚才还充满成功的喜悦的班级里,响起了焦急的声音。我走过去查看,发现由于两排床的床头和床尾靠在一起,原本贴在床头的座位号被挡住了,孩子们看不见自己的座位号,就找不到自己的床铺。
我装作一脸疑惑地说:“咦,我记得每张床的床头都有你们自己的座位号,现在这些座位号去哪里了呢?”孩子们听完便恍然大悟,一边和周围的小伙伴商量,一边行动起来。他们纷纷将床拉开或抬出来,找自己的座位号。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并拍摄下他们活动的过程。
经过一番“探案”,孩子们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小床。虽然摆床、找床耽误了孩子们一些午休时间,但这对于孩子们和我来说却是格外宝贵的。
午休起床后,我把拍摄的视频播放给孩子们观看,引导他们观察和回顾刚才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怎样才能更顺利地铺好床、找到床。
邦邦:“我们应该在床头、床尾都贴上我们自己的座位号,这样挡住哪边都没关系。”
可可:“也可以在床头和床尾做上自己的标志。”
小宇:“我们摆床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座位号朝外。”
午点结束后,孩子们开始在班级的各个区角寻找能做标志的材料。他们觉得美工区的很多材料都能用,就在美工区开始设计和制作自己喜欢的标志,然后贴在床头和床尾。
第二天摆好床后,孩子们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信心大增。
位置变了怎么办
有一天,在摆床时,朵朵忽然说:“老师,我的床铺位置和昨天不一样了,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说:“我的床位置也变了。”
经过观察,我发现虽然每一摞小床都有5张,但由于不同孩子搬床的速度不一样,所以这一摞中5张床摆下来的顺序就会不一样,位置就会随之改变。于是我便启发孩子们:“你们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快他们也发现了一摞床上的5张床没有固定的顺序。
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床铺的位置不变呢?”
可可:“杯子和毛巾都有座位号,我们可以给小床也编上号码。”
我:“大家看看一摞床有几张小床?我们用数字几给小床编号码呀?”
小宇:“每一摞小床有5张床。”
乔乔:“那就可以用数字1、2、3、4、5来给小床编号码。”
可可的办法让大家眼前一亮,他们立刻行动,热火朝天地给每一摞小床编画好1-5的号码,并贴在了床的侧边。
在随后多次的搬床和收床过程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摆床时要按照从1号到5号的顺序依次搬下来,而收床时要按从5号到1号的顺序依次摞上去,这样床铺的位置就不会错了!
送小床回家
在孩子们对收摆床铺熟悉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我和配班老师在推床进柜子的时候,孩子们向我提出了新想法:“杨老师,为什么都不让我们自己把床铺送进柜子里呀?”我笑着问:“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恺恺挠挠小脑袋说:“做记号就可以呀!”辰辰:“我们家有门牌号,小床铺的家也可以有门牌号。”小智:“快递柜上有号码,一下子就能找到快递。我们可以在柜子和床铺上写上号码。”朵朵:“也可以像书包柜一样,贴上号码。”我说:“你们可真厉害呀,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我们班收纳床铺的柜子是联排双开门的,孩子们也都高于5张床铺和柜子的高度,我决定继续支持他们的想法。午点结束后,孩子们开始给柜子和床铺设计“门牌”。一开始,他们设计出花朵、太阳、爱心等很多不同的标志。很快他们就发现标志太多不容易记住。于是,孩子们决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并最终确定用花朵作为床铺和柜子的“门牌”。1号柜子到7号柜子都贴有不同颜色的小花“门牌”,每一摞床铺上也有相应颜色的小花标志。这样,孩子们用颜色对应的方法,就能找到每一摞小床的收纳柜了。
7个收纳柜中,除了4号柜子的位置是在拐角处一侧的柜门无法全部打开,其他柜子都是靠墙,柜子的双开门可以同时打开,所以在把床铺送回柜子时孩子们经常说:“把4号床铺推回柜子里的难度可太大了。”“床铺到4号柜子门口时总是会被卡住。”朵朵说:“让4号床铺回柜子是要有技巧的哦!”
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失败,我仍没有主动干涉,而是拍摄下他们探索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经过几天的尝试,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回看视频并思考时,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些规律:柜子的双开门都能打开的时候,床铺只需要对准柜子的门口,两个小朋友在床铺的左右两边同时往柜子里推就行了。而4号床铺则需要先斜着把床铺的一个侧边推到柜子口,然后再推另一个侧边,最后对准柜子两侧同时往里推。就这样,他们用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把每摞小床都送回了柜子。
搬床比赛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荣荣吃完饭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面前,笑嘻嘻地说:“杨老师,我们要挑战你。”
我惊讶地说:“要挑战我?挑战什么呢?”荣荣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比比谁搬床搬得快。”他们拿来班上的计时器说:“我们同时搬床,一共两排床铺,老师负责一排,我们负责一排,看看谁摆得快,花的时间少,谁就赢了。”我说:“那我们需要一个裁判吗?”“需要,需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孩子们找来张老师当裁判并计时。
滴!孩子们率先完成。“耶!我们搬完全部的床铺只花了5分钟,老师花了8分钟,我们胜利了。”“看来老师也没那么厉害嘛。”“我们变成大力士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我忽然觉得自己“输”得很有意义。我相信孩子们还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赢”过我。
午睡搬床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它在孩子们眼中却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挑战的事情。他们既关注到了环境的变化,又看到了老师们的辛苦,他们有自我服务的热情,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决心。在幼儿搬床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他们学会观察成人的劳动、借鉴成人的经验,探索出通过设计标志、找号码、头尾对齐等方式解决摆床、找床、收床的问题;在搬一摞床和送一摞床回家的过程中,他们将日常生活经验迁移过来,自创号码牌做标记,观察到并解决了与众不同的4号柜的收纳问题;他们还尝试用计时的方式与成人劳动的时间作比较,向老师发起挑战……孩子们不仅从行动上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在情感上也学会关爱老师,经常说“老师,您辛苦了,让我来帮忙吧”。所有这些小举动都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在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思考如何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做中学”,践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活教育”原则。我深信,追随幼儿的脚步,敏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关注幼儿的情感,提供多种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就能生成一个个精彩有趣的课程故事。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3年第6期
实习编辑:杨慧杰
微信制作:李 杰
微信审核:冀倩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