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蒙台梭利
读者来信
姐姐的宝宝5岁多,是个家境优越的漂亮女孩儿,但是脾气特别大。她妈送来跟我儿子一起住了3天,我是近距离彻底领教了她,真是头大,才5岁就很难管了,这要15岁可怎么办啊。这位看着长大的外甥女,绝对不能再放任不管了,大家给支支招吧。
这孩子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必须依着她。比如看电视,自己看卡酷,不让任何人换台,广告也不让换,即便自己去玩儿别的,自己不看也不能让别人看。稍不如意就大哭大叫。大人懒得跟她较真,都躲小屋去看。她的哭闹特别歇斯底里,还会把玩具扔得满天飞,躺地上乱蹬,我看不过去了就凉着她,她也挺轴儿,就躺地上。这种场景很常见,都是这种日常小事引起的,一般我妈出马,连哄带分散注意力的,慢慢就过去了。
有天中午外边风巨大,又哭着喊着出去吃饭。本来说叫个pizza,但她不干,哭、闹,我儿子小两岁,也跟着哭,我爸妈说那就出去吧。我的车坏了,就骑自行车推他们去饭馆儿,好嘛这风大的。老大坐我自行车后座,我妈妈抱来我儿子放前座,她就不干了,说挡她视线了,死活把弟弟往下推。外边风又大,我们想赶紧到饭馆落了地了再说,我儿子坐不上,就大哭。我妈腰不好,我也不能让她抱着,小孩走路又特慢,我只好自己抱着,我妈推车,她又不干,非让我推车。这又风大又哭得就够乱的了,我就急了。不理她,抱着儿子直奔饭馆。
到了饭馆,两个孩子还哭。安抚半天,好容易落座了。我把儿子放在宝宝椅里边,我坐他左边好照顾他。她就叫嚷,让我挨着她,我说可以挨着我,就搬了个椅子坐我右边,她又不干,闹着要坐我儿子的位置,在饭馆大喊大叫,我爸一看就急了,抓起她说给送回家,别吃了。她就挣扎,我老爸今年82了,平时挺硬朗,气性也挺大。但年纪摆在那儿,走路走的急了,又抱着孩子,结果到门口摔了一跤。我赶紧跑过去,一看老爸满脸血,赶紧找来餐巾纸擦,我也挺慌的,后来看清楚了,是鼻梁磕破了,都肿了。我说叫个救护车,老爸说没事儿,坐了会儿,血止了些。我怕万一有点儿啥,还是叫了个车直奔回龙观镇医院挂了个急诊外科… 老爸现在在床上躺着,除了鼻子眼睛也淤血了,腿也青了,应该问题不大了,但也得养一段儿,我看着真心疼,幸亏没什么事儿,要不后悔一辈子。
问题又回到这孩子身上,我电话跟姐姐说了今天发生的一切,姐姐气得不得了,晚上下班要好好教育她一场。今晚肯定是暴风雨了。
我作为小姨,也总结了一下,真是不能再惯孩子了,我发誓从今天起立下规矩,哭死大人也不能妥协。对孩子必须有底线,哭闹如果能达到目的,以后孩子更会变本加厉了。
这个孩子聪明是真聪明,脑子特别快。就是这个脾气不招人待见,好的时候特好,坏的时候特坏,特别极端。真是愁人。
中午这事儿后吧,我一直凉着她,跟她保持距离,说话不冷不热,不像以前那样腻乎,她自己也感觉到了,我这态度转变了,她倒是听话多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以后再发脾气闹,是不是该动手打了?打管用吗?引导她根本不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云飞回复
惯子如杀子。每次看到这样的案例,总是让人觉得痛惜,仿佛看到未来的李天一。没有人不爱自己孩子,但是,这种爱若失去原则,就是害了。
若一直放任下去,谁为孩子的未来买单呢?——一个极端自我的人,谁会希望与她共事?谁会一直容忍她的无法无天?谁意愿和她组成家庭?最终,带给孩子和养育者的,都是一枚苦果。
好在现在才5岁,还有机会。
这个孩子最关键问题,是从小最基本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
需要从小帮助孩子建立的原则其实很简单——首先不能伤害自己,学会保护好自己;然后不能去伤害他人、伤害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有了这样内化的原则,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他可以得体的面对一切事情,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事业上。
建立这些基本原则,是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的首要责任。没规矩,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大人没有稳定清晰的原则底线,造成了孩子的界限模糊。
比如,当这个孩子只顾自己,霸占电视时,明显侵占他人利益时,全家人都容忍了,躲进小屋。
比如,出现矛盾孩子满地打滚时,“一般我妈出马,连哄带分散注意力的,就慢慢过去了”,这种处理方式,不论事实对错,一味逃避和稀泥,很不可取,也很可惜——因为不但失去了建立是非观的机会,而且还给孩子强化了一种观念,即“只要我能闹就能达到目的”。从小,只要一哭一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当然不会理解什么是底线和原则。
再比如,大风天气非要出门、抢座位等一系列行为,最终都得逞了。恕我直言,家庭没有基本的规矩,孩子的胡来,是大人一手造成的。
打解决不了问题
打孩子,好像一切都是孩子的错,好像是这个孩子天生顽劣。其实不是,她的行为,只是环境的映射。解决之道就是要去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环境,要改变的是大人。
打不解决问题,打只能证明你比孩子力气大。你若可以采用强力解决问题,那么,面对比她小的孩子,是不是她也可以不用讲理,用打解决问题呢?此外,采用暴力手段,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其后果同样是家长不能接受的。
用一种错误,代替另一种错误,不可。
重要的是明确原则
这个家的规矩是什么?清晰么?一致么?孩子知道么?大人以身作则么?
她不是个坏孩子,但是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在爆发大小矛盾时,正好利用这些机会告诉孩子,她和大家是平等的,个人的需求,不能以损害他人为条件。
对此,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全家人需要达成一致。
温柔的坚持
一旦有了明确的规则,就要坚决执行,绝不让步,但是态度则要平和。
每次出现状况,平和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原则是什么。孩子和他人的需求出现冲突,可以商量解决,但是,撒泼打滚,绝不能得逞。
情绪要保持稳定,不能心情好的时候,怎么都行,心情不好就劈头盖脸,这样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孩子收获和学习的只是你的情绪发泄。
可以预见,这个孩子改变的过程一定比小时候就建立规则艰难的多,将是一场持久战,全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切忌中途不可心软,不然就前功尽弃。
写在最后
爸爸妈妈、老师们,如果您在育儿/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扰,欢迎来信,详细叙述您和孩子之间的故事,我们将请懂孩子,更懂您所虑的老师为您解答。
邮箱:boyuanyuer2021@163.com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亲爱的朋友,当您决定投稿,即代表您愿意公开来信,为保护个人隐私,我们将会把来信以及老师的回复,匿名或化名,发表在博苑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同时,您的案例,将可能会用于课程分析,并在后期用于图书汇编。
以上,都旨在帮助更多的家庭和教师,在陪伴孩子的路上少一些荆棘。期待您的来信!
“
博苑育儿小助手
关注我在您身边的育儿顾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