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怀揣梦想 以爱育爱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她做的恰巧是根的事业,因为根是支撑土壤最有力的最顽强的那部分。为了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叶的嫩绿,根总是不求索取,默默奉献。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2002年,于舫老师怀着儿时的梦想踏进了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不经意间,已悄然过去了16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里,有激情澎湃,有无所适从,也有渺然颓废,但更多的是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是孩子们让她坚守自己心中的爱,坚守这份梦想不离不弃,是孩子们给予她不竭的动力,沿着这份事业不断攀登。2012年她从中学调入幼儿园工作,她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辛苦和幸福,也坚定了她投身幼儿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还记得六年前她加入到幼师这一行列的情景,那时只要是她带班,孩子就异常的活跃,她招架不住,不知所措,只能求助班里的老教师帮她安顿纪律。怎样才能和这些三四岁的孩子融为一体呢?她开始翻阅幼教方面的书籍,细心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故事,并利用空闲时间多参与老教师组织的半日活动,吸取有益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再次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慢慢的她发现孩子们开始靠近她,她也真正成了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从中她懂得了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她与孩子融成一片的桥梁。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用爱接纳孩子

  那是她幼教工作的第一年,班里有一个叫萱萱的女孩子,萱萱是典型的乐天派性格,像个小太阳一样,照亮自己,温暖别人,每天来幼儿园都很高兴,是老师和小朋友的开心果,而萱萱无疑是那朵盛开灿烂的向阳花。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直到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小朋友分组玩“小猴子摘苹果”的游戏,大家分成两队,比赛进行得很激烈,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队伍取得胜利,可是轮到萱萱比赛的时候,虽然队友一直在为萱萱加油呐喊,但萱萱跑步的速度还是很慢,他们组输了比赛,随即有小朋友对萱萱抱怨:“都是因为你,跑得太慢了,像个小乌龟,下次不跟你一组了······” 萱萱当时就嚎啕大哭起来,她赶忙上前安慰,摸摸萱萱的头,看着萱萱委屈的眼神,对她说:“没关系,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

  萱萱再来到幼儿园以后和以往就不太一样了,通过观察,她发现,萱萱总是和老师提出的要求与规则“反着来”,在图书区看了一会儿书就开始破坏图书;在和最好的朋友瑶瑶相处的时候会突然说“我不喜欢你了”;中午午睡的时候即使没有小便也会频繁的去厕所,起床以后还会故意尿床;她还注意到萱萱最不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尤其是分组比赛的运动游戏,萱萱都会找借口不参加,“向阳花”开始变成了“仙人掌”。

 经过对萱萱行为的观察,回家之后她开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意识到萱萱现在的表现是典型的叛逆期行为。她将查询的资料对照萱萱的表现及时的与萱萱妈妈和班级老师做了分享,并且一起寻找相应的对策。

  萱萱妈妈也将自己的“以暴制暴”的脾气进行收敛,将高压政策转换为“多项选择法”,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妈妈也表示,每天要留出时间与孩子多进行户外小游戏,增强萱萱的体质。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对孩子来说那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孩子时间,允许孩子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教育工作者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就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每朵花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却都需要她们给予的温暖与关爱。萱萱继续做那个发光发热的小太阳,大家惊喜的看到,小太阳萱萱真的“又回来了”。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用爱陪伴孩子

  还有一件事情让她印象深刻,她班有个叫依依的小朋友,刚入园时由于年龄小,天天大声哭喊,而且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哭,跟其他刚入园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让依依能尽快融入到集体,她和依依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到依依有点内向,平常只在家里玩,没有朋友,家长也都比较溺爱孩子,看着依依哭,依依的爸爸妈妈都快坚持不住了,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孩子成功度过入园焦虑期,她从网上搜集了有关孩子入园焦虑和家长所需做好的准备等材料交给依依的父母,并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并承诺她会格外的关注孩子,让他们放心。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接下来她每天都亲自从家长手里把依依抱过来,带着她在活动室里走一走,以此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开始的时候依依只是在她怀里拳打脚踢的哭,可当她抱着依依扮老鹰捉其他小朋友时,边跑边喊:“捉到了,捉到了!”她也情不自禁地张开小手喊:“抓,抓!”孩子和她的距离一点点拉近了,再入园时哭声平静了许多,看着孩子的进步,妈妈也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她,一周后孩子要在园午休了,这又愁坏了她的妈妈。“依依不会自己吃饭,中午睡觉要抱着才能睡着……”依依妈妈担心的说着,她鼓励依依妈妈说:“让孩子试试,不行还有我呢,您就放心吧!”就这样,依依中午要开始在园午睡了,刚入园时的反抗情景再次上演,依依不吃不说大声哭闹,不睡觉,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午休,于老师把她抱到活动室,搂着给她讲故事,慢慢的看到她的眼睛不自主的打起架来,于老师鼓励她去床上躺着休息,依依拽着于老师的衣服让她陪,但依依不再哭闹了,于是于老师坐在依依的小床边直到依依进入梦乡,以后的几天,于老师依然陪着依依,慢慢的鼓励依依勇敢一点,让依依学会真正的独立入睡。一个月的时间,于老师用她的爱改变了依依,依依爱上了幼儿园,就连周末也吵着要找老师、找小朋友玩,依依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也非常的高兴。教师对孩子的爱是超越母爱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持久的、崇高的、从事业出发的爱。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使孩子茁壮成长,她以这种爱感染着、教育着孩子们,看到孩子们不断的进步,也更增强了于老师做好工作的信心。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用爱引导孩子

 

  孩子们走到水池边竹林旁停了下来。有个小朋友指着竹子好奇的说:“这是什么呀?尖尖的,有高的有矮的。”他的声音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了起来。有的说这是小树苗,有的说这是竹笋,有的说……孩子们的各种猜测,气氛好不热闹。于老师并没用打断孩子,鼓励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答案——竹笋。

  于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咱们来看看,哪根竹笋最高,哪根竹笋最矮呢?”孩子们又开始起了分争,意见不统一,有两根竹笋的高矮通过目测的方式无法辨别,相差无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比较一下呢?” 于老师问道。孩子们开动脑筋,有的说用笔测量,有的说用玩具测量,有的说用身体测量,有的说用尺子测量······就这样孩子们自然的分成了四组。孩子们选择了五棵竹笋,并为这五棵竹笋编号。小组中分别有测量人和记录人。测量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互相帮助。用笔测量的小组,将笔首尾相接,连成一根棍,记录竹笋的高度是几根笔;用多米诺骨牌测量的小组,将多米诺骨牌首尾相连,从地面向上数骨牌的块数,即便在数数的过程中下面的骨牌坍塌也不会影响记录的结果;用尺子测量的小组,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地面,准确地记录出竹笋的高度;用身体测量的小组,用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物,比较竹笋和身体的高度,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结果。测量结果分享,用笔,多米诺骨牌,尺子测量的小组得到了相同的结果,2号竹笋最高,1号竹笋最矮。而用身体测量的小组,出现了很大的误差,通过分析原因得知,在测量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人和竹笋进行比较,导致结果无法判断竹笋的高矮。孩子们明白测量时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

  可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有大量的机会去体验、操作和巩固,不断的构建新的知识。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于老师细致入微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和信任,收到了家长送来的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让她内心温暖,充满力量。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是的,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却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普通,我们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于老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她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怀揣着幼儿教师的光荣梦想,以爱的名义为孩子们支撑起一片幸福的蓝天。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相信爱 创造爱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池塘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教育没有爱,不能称之为教育” 。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每每遇到特殊儿童更是如此,常美娟老师就是这样以爱育爱的。当大家谈论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时,常美娟老师总是说:“认识到这些特殊孩子他们内心的需要和渴望时,我们更要用自己的爱倾注到他们的身上,相信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末末,去洗手啦!”“末末,别玩水啦!”“末末,吃饭要专心,你老看窗外干嘛呀!”“末末,又打小朋友,这样小朋友就不跟你玩啦!”……

末末是常老师班一位比较特殊的小朋友,刚开学的时候,末末妈妈对老师说:“末末喜欢恐龙,只要玩恐龙玩具,他就不会哭闹了。”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非常喜欢玩玩具,常常沉浸在玩玩具的世界中,而不愿意去融入到集体。平常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让老师喊他很多遍,因为喜欢玩玩具,还经常会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比如抢玩具、抢座位、抢垫子、抢书等等,常常沉浸在玩玩具的世界里,而无法与老师和小朋友正常交流和交往。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找原因 对症下药

为此,常老师找到末末妈妈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孩子在家及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明确跟妈妈强调:不能让孩子光玩玩具而不和其他人交流,这样非常影响他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非常影响他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也不利于交朋友。通过家园不断交流、探索,对孩子加强关注的同时,常老师也倾注了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去与末末友好交流,从自理能力培养起,教会他正确穿、脱衣服和鞋袜;教会他见到人要问好;告诉他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教他和小朋友要友好相处;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渐渐的,末末由最初的神游天外、横冲直撞的状态,慢慢变得做事不那么着急,逐渐变得也能够做事有序,一步一步做,能够正常回应老师或小朋友的问题,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分析幼儿 理解幼儿——孩子的转变

  在常老师开展地球日主题,制作了一个很大的地球磁贴玩具时,他表现出非常大的学习兴趣,认真倾听,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后还兴致勃勃的与老师交流学习到的内容:“老师,老师,海里有鲨鱼、有海龟、有海星。森林里有长颈鹿、小兔子、还有蛇。陆地有小朋友,爸爸妈妈,还有孔雀,还有黑熊。”边说,边拿出盒子里相应的动物磁贴粘在了海洋、森林和陆地的位置……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现在,末末的各项活动积极性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能遵守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在学习端午节的童谣时,他还是最先记住童谣内容的小朋友,学习兴趣非常高。“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期初没有小朋友愿意跟末末玩,总是离他远远的,但随着他越来越能够主动学习各种事物的时候,就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被他的学习热情吸引了,又主动走到他身边聊各种话题,这时,他也有意识的注意了自己的不友好动作,学会对小朋友们亲切的笑和说话,更加有耐心的和小朋友聊天、讲一些他特别懂但小朋友还不太懂的事情,他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大家不再告状说末末又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是都用崇拜的眼神夸他真聪明……

  常老师用爱来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遇到这样的孩子不难发现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清晰的写在小脸上,只要我们随时都用心关注每个孩子,用眼睛与幼儿的眼睛交流,能捕捉到孩子的内心变化和各种不同的心态需求,窥探到孩子的小秘密。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句话是常老师的座右铭,她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兴十幼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师德故事】展十幼师爱 伴幼儿成长(三)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