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商场的游乐设施处看到了一幕母子角逐,大概情节是母亲要带孩子离开游乐场所,并承诺明天再来玩,今天有急事必须走了。孩子哭得不依不饶,并念念有词:“你们大人就骗人了,你明天肯定不带我来玩”。大人硬要拽着孩子走,孩子就是哭得不想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到了这般声嘶力竭的捍卫自己玩的权利还是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在想:“谁的过?孩子不懂事?大人方法不对?”可能皆而有之吧!
在我看来,这场角逐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母亲在准备离开的前10分钟就和孩子说明要走的意向,并不断给予提醒,孩子会有一个思想准备,场面就会没有这般激烈。当然前提是,平日里母亲也是这般训练的,而且是信守承诺的。
俗话说,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的行为就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行为方式。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每次借书,按时还书,从不违约。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建议他天明再抄。宋濂说:“期限到了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孩子的诚信意识,是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慢慢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有时候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起初往往也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许诺和许愿,千万不能为了达到眼前的小目的就随便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就像前面例子中的母亲,我想如果她之前答应孩子的事情全部都兑现了,孩子想必不会有那般的言行吧)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呢。如果是合理的、能兑现的,你就认真地承诺,然后不断提醒自己履行承诺,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没能履行承诺,失信于孩子,应该及时向孩子说明情况或做出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用什么形式弥补,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是在敷衍了事。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感觉到,诺言是有分量的。并且以后也才会再次相信你说的话。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任由我们描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负责任的担起孩子初来世界的养育及教育作用,为他璀璨的未来上好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