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与共
【儿童 课程审议 解读】
儿童视角,自由、开放意志下的解读与审视。
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借此,教师针对课程中的问题,与相关人员反复讨论、权衡,通过分析问题背景,表达各自的立场,达成一致性的理解,最后形成最优化课程的行动方案。对主题活动进行审议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在对所实施的主题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的甄别、选择、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以开放的思维站在儿童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审视。因此,课程审议成为了园所课程优化,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6月20日,围绕主题“基于课程优化的审议与推进”,区学前教育第四共同体研讨活动在大碶幼儿园如期开展。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有区教育局教研员吴文艳,兼职教研员张淘儿、郑洁,还包括第四共同体下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等80余人。
【互通 共享 完善】
这里有流动的思想,有被不断唤醒的教育可能。
一、对话环境,善思笃行
鼓声与跃动的步伐,微笑与期待中的问候,清晨的大幼,观摩的教师们陆续而来。八大室内“碶彩”游戏场域,七大户外游戏场……观摩教师们举起手中的相机,将每一处儿童视角下的课程痕迹用心记录。
二、交流互通,同心同行
源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价值,由幼儿主动生发,以及园所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内化而成的微项目活动成为了此次交流分享的内容之一。
基于班本化拓展式主题内容,王颖老师围绕《温暖的毛线》展开了阐述。娓娓而来的课程故事,源于季节背景,幼儿的细微观察引发了一场关于毛线的探究,而后,寻找至简且适宜的毛衣制作,最后,将成品送给身边需要温暖的人。当一条条浸润着游戏精神的围巾由孩子们赠予,其课程背后蕴藏的力量一定不仅仅是一根围巾的温度,而是对孩子内心深处丰富感受的唤醒,内心深处向善与向美的生动启蒙。
基于园所的户外游戏场域生发项目活动《“绳”奇之旅》,翁燕仑老师通过三个游戏发展阶段展开了分享。由绳子的属性与幼儿的游戏体验产生链接,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找寻解决的方式以及生发新的问题,再而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支持策略与幼儿的游戏水平梯度递增,形成的游戏网络架构不断生发,拓展深化,呈现出幼儿意义下,教师深入支持下的游戏体验。
随后,基于课程优化的审议与推进,此次分享团队由惠琴幼儿园育才园区、吉的堡幼儿园、泰河幼儿园以及大碶幼儿园组成。
惠琴幼儿园育才分园:让课程审议贴地而行——中班主题《我快乐 我勇敢》
主题审议是以课程实施以及建设为目的的,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课程问题而展开的,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团队通过“审主题、审儿童、审资源”三个角度,立足主题下的关键经验、集体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家长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讨和权衡。
吉的堡幼儿园:聚焦审议,让游戏更贴近幼儿——以“文具小超市”为例,谈大班社会性区域审议
团队通过聚焦现实,分享区域游戏的小故事和问题、诊断成因,结合案例及老师的平时观察分析原因、把脉开方,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对策、运用落实,达成共识并展望其成效四个方面展开课程的审议,基于领域意义、核心经验、盘活资源等视角优化课程。
泰河幼儿园:课程审议中的思与行——以省编教材中班主题“找声音”的前审议为例
基于对《找声音》主题的解读,链接核心经验,确立主题探究的切入点。而后,与幼儿对话,审议并调整目标。最后,基于幼儿的经验生发课程实际意义下的发展脉络。主题审议是一个不断思考、反复调整的过程,需要教师守住儿童、分析价值,统整资源,架构主题,付诸实践,在审议中与孩子同成长,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真正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融入儿童。
大碶幼儿园:园本化主题活动的后期审议策划——以中班“大碶匠人”主题为例
团队基于主题审议的介绍、主题模式的解读,而后开展“大碶匠人”主题的审议。从班级教师以“课程故事”为牵引的主题活动介绍与反思,到年级组教师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价值的定位与调整,最后,由课程组做出主题领域发展下的背景解读,优化了课程主题的网络架构。
【牵引 推翻 建立 成长】
在牵引中叩问,在推翻与建立中寻找一种新的平衡,获得内生与成长。
活动后,区教研员吴文艳老师针对以上活动做出了理论与实践意义下的指导评价。首先,吴老师肯定了微论坛中教师的课程观念,基于儿童的游戏和生活立场生发。同时,吴老师指出,课程的容量是有限的,教师要具备合理判断游戏价值的能力,有取有舍,利用多元的方式为幼儿的游戏探究提供牵引和支架。 其次,教师要能够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拓展有意义的游戏内容,教师思维本身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架构,能够敏锐得去判断幼儿的游戏价值、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它所承载的背后的经验,从而实现更好地放手幼儿。
基于课程审议下的微教研活动,吴老师给予了极具成长意义的指点。
一、课程内容应与教师、与幼儿当下的兴趣进行匹配,以及资源链接下的添加。审议时要对目标下的活动内容进行归类与丰富,切入点要真切,体现教研的过程性以及教师的获得性。
二、在主题审议时,我们的背景聚焦点应基于其上位的大主题,贴近背景意义来展开支持。
三、每一个领域皆有自己的属性和生长路径,基于此,教师要尊重主题自身具备的脉络,借助多样化的目标达成路径,寻找到最为适宜的活动形式。同时,课程的审议并非单一的主题教育活动,其审议的范畴应该还包括其他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形成清晰的课程思维架构图。
通过此次活动,让不同梯度下的团队能够多视角、多维度解读课程审议的内涵,懂得如何让审议更生动得成为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有效支持,学有所思,思而有行。
课程应是师幼共情的有效支持,
课程应是与幼儿同行又不局限幼儿发现与探索的游戏载体,
课程应是深入体验下幼儿学习品质和游戏精神的培养,
课程应是自由自在又不失科学性的内化。
图文提供 | 翁燕仑
排版编辑 | 陈诗雨
报到日期 | 20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