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幼儿园教师回应性照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婴幼儿照护者的专业发展、提高照护质量,2023年5月16日,由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承办的余杭区“托幼一体”课程环境创设研修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参会者深入了解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实施策略。
如约而至
“幼”见美好
来自余杭区各公办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和教研大组成员们齐聚研修现场,一场有意义的研修之旅由此开启。
研修指引
同频共振
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研员梅伟燕老师围绕着关系中学习,“托幼一体”回应性照护的实施与思考展开了主题分享。在分享中,梅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回应式照护,并分享了回应式照护的具体措施。接着,梅老师结合案例,解读了观察方法中的逸事记录,带参会教师一起学习了婴幼儿情感、社会性、认知、语言、运动五个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策略和回应式互动内容,以及学习与发展趋势和回应式指导计划的制定。为参会教师接下来的研修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实践方法。
同时,梅老师也强调了回应式互动的重要性,它需要教师提升运用回应式互动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儿童在自尊、自信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为儿童早期发展助力。
现场观察
对话儿童
在陈琳副园长带领下,教师们一起走进托班幼儿的活动现场,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及教师在游戏中的互动与支持策略,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和活动现场的婴幼儿展开对话。
圆桌论坛
共话成长
“托幼一体”回应性照护现场观察结束后,参会教师由教研大组成员带领分为六个小组,围绕着托班幼儿游戏现场进行卷入式的研讨。
老师们的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共思共论
研有所获
激烈的头脑风暴后,教研大组成员将研讨得出的观点进行汇报交流,每一组的研修都针对幼儿园的托育环境、游戏材料、回应式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男孩用木锤敲打核桃,核桃分成了两瓣,一瓣粉碎一瓣未破,男孩将粉碎的半颗中的核桃肉用力掰开,把肉取出来放到碗里,又拿起没有碎的半颗,一手拿核桃、一手拿锤子,第一次没有敲碎,又重复了几次。
这时锤子的锤头与木棒分开,男孩先将木棒对准锤头组装,发现没有装紧,就将锤头倒过来在木板上敲打,木锤组装好后,又开始敲半颗核桃。
小粉和小花在草地上自发玩起了绕绳游戏。小粉双手握着粗树枝,通过小手顺时针旋转的方式,一圈一圈的绕着绳子,眼睛一直盯着绳子的方向,不断的调整旋转的速度。
小花站在小粉的边上,一只手摸着另一边的绳子,一只手在交替动作。有了小花的帮助,小粉绕绳的速度变得更快了,不一会儿,就绕好了一根粗树枝。在重复的绕绳游戏过程中,两个人时不时的朝对方笑笑,还跑到一起拥抱了一下,玩得非常开心。
小金鱼拿来一片树叶在锅里炒,炒了一会,她拿来一个锅,翻身放在地上,自己坐了上去,又拿来黄色的塑料片,放地上,脚踩在上面。炒完菜后,用勺子兜不起来,就换铲子,成功地把树叶盛到了碗里。
炒完菜后,她和同伴一起洗土豆和胡萝卜,同伴说:“胡萝卜洗好可以吃啦!”小金鱼看了他一眼,拿来土豆和刷子,一起放进水盆里,同伴又说:“刷子不能放进来。”她就把刷子拿了出来,继续洗土豆。
小言走到小屋旁,蹲下身拿起一个平底锅放到就近的桌子上,又走回去拿了一个土豆,看到胡萝卜被一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全部抱在手上,小言说:“可以给我一个吗?”蓝衣男孩递给他一个,他开心地发出“嘿嘿”声,来到刚才的桌子旁,拿起水壶走到树旁的大脸盆里舀水,倒进平底锅中,把土豆和胡萝卜放进去用手搓,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些土豆,他一个个放进了平底锅,开始用手一个个摸一摸洗一洗。
旁边一女孩把一个土豆放进去,小言说:“满了一点,可以吃了。”说着,拿起一个土豆递给女孩:“吃、吃。”女孩把土豆继续放进去,小言说:“放满了。”桌子旁边的地上还有2根胡萝卜,小言拿起放进平底锅,这时他把蔬菜一个个拿出来放到桌子上,把胡萝卜一个个放进去,边放边数:“1、2、3”,这时女孩放土豆、放刷子到锅子里,小言边拿出来边说:“土豆不要,刷子不要放进去。”“辰宝,我这里加点水,我这里加点水,可以吗?”辰宝过来加水,小言发出“嘿嘿”声……
黄黄把石头放进了自己的翻斗车玩具里,前后来回地开动着,蓝蓝看到后,他也拿了一块石头放在自己的搅拌车上,试了几次后发现总是掉下来。于是,他转身要拿走黄黄的车,黄黄马上躲闪着把翻斗车藏到了身后,随即又蹲下来继续玩,此时他发现自己的车上没有石头,于是把车开到蓝蓝面前说:“请装——”,蓝蓝听到后,把手中的石头放入了翻斗车里,于是黄黄一边说着:“滴滴”一边把车开走了。
这时蓝蓝再一次靠近,要拿走黄黄手中的翻斗车,黄黄全力护着自己的车,并望着老师说:“他抢我。”僵持中,黄黄再一次成功地拿回翻斗车,他走到正在玩挖掘机的小女孩身边说:“我们的挖掘机和翻斗车都逃走好吗?”女孩同意了他的想法,一起跑到了小山坡下,蓝蓝不依不饶,紧随其后,此时,黄黄把翻斗车高高举过头顶,不让蓝蓝拿到。
女生站起去左侧,这次抓了一把带壳干花生,男生也抓花生。途中老师问:你们在做什么?女孩:做饭。男生:我们在做米饭。老师,我们在做米饭。(老师没答复)。两个孩子继续回到右侧,将花生放下,女生抓起两颗带壳干花生,用右手拿捣棒捣花生,花生壳破裂,捣扁(但没有成为粉末状)。再次拿两颗花生,继续捣。花生壳破但没有成为粉末状。
男生将花生放下,拇指食指对捏,拿一颗花生。连续捣花生,花生的壳和花生仁都捣碎(融于原有的干红泥粉末中),再拿一颗继续捣,直至花生捣碎,和干红泥混在一起。
环境解读
专业赋能
Part
1
生活感官+课程环境创设
邵园长首先介绍了杭师大托育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课程理念、课程架构等方面解读了杭师大幼儿园的生活感官+托育课程,旨在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五感六觉的一百种惊奇。
同时邵园长也带着大家一起感受了杭师大幼儿园托育部的环境创设,从室内游戏空间到室外游戏环境,多元化的场域将带给孩子们多元化的体验。
在孩童时期,总有那么一瞬间,通向未来的门将会被打开,期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打开一扇扇通向未知的未来之门!
Part
2
基于儿童友好的“托幼一体”环境创设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的黄小莲教授带来了基于儿童友好的“托幼一体”环境创设的专题讲座,提出了环境友好可以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理论观点。
通过弹幕互动的方式,与参会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友好的“托幼一体”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参会教师十分积极参与互动,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十分活跃!
活动最后,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研员梅伟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托班儿童的教育不是任务导向,而是情感导向、心灵需求导向的,教师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享有生活,做有质量和温度的回应式照护!
– The End –
/
/
编辑|任印茹 姚秋雨
审核|梅伟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