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实施以来,“双减”政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也出台相关行动与措施,落实《双减意见》。虽然“双减”政策指向义务教育阶段,解决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但是,现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幼儿教育的“魔幻现状”仍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反思。
“被催熟的一代”
“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下,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家长对教育赋予了更多、更高的希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思维训练班、英语班、美术、跆拳道等,于是,儿童过早的开始了读、写、算的练习,吃力地拿起画笔,甚至在母语还不熟练的时候就开始学外语等。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们是“被催熟的一代”、是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天才” / “神童” / “学习的机器”
我们总是能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关于“天才”、“神童”的报道:XXX2岁能识字2千多,4岁开始读小学,13岁读大学;XXX获得了全国奥数第一名等等。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也能成为“神童”,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是他们把早期教育等同于超前教育,等同于早期的智力开发教育,于是,对幼儿进行识字、背诵、学外语等单纯性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孩子们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本应享受游戏与闲暇的童年,被各种各样的作业、辅导班所填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成为了学习的机器。
“被催熟的一代”、“年级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天才”、“神童” 以及“学习的机器”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以牺牲儿童童年期为代价,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早期教育的规律,甚至与幼儿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亦完全背道而驰。幼儿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让忽视了儿童情感、意志、态度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发展变化,过分注重培养儿童的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儿童的童年本应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真顽皮,本是“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的无忧无虑,本应是“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活泼好动。[1]
“双减”落地以后,一对一培训、培训时间调整、“挂羊头卖羊肉”的乱象悄然出现,改头换面授课不停。“双减”就真的减了吗?
“双减”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定位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开端,在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真正引起家长对教育的反思,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不从根本上帮助家长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会仍然存在。
?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为儿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侧重单一方面的发展如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可分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又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 蒙台梭利曾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倘若我们想促进他们成长,那么关键是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切记随心所欲,强其所难。”幼儿教育始终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如家长普遍关心的“幼小衔接”问题,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步伐。其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1.全面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是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2.把握重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3.尊重规律。幼儿园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心理的成长,更是培养完整的生命。
幼儿园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不是向幼儿灌输知识、按照一个模式来塑造;而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 幼儿教育是守护儿童的童年。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宇宙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该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童年是儿童生命中独特的阶段,我们要尊重儿童的童年期,不能随意压缩童年期。儿童童年生活有它独有的特征,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是游戏。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每天为幼儿提供连续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获得经验,促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双减”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人 。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减轻家长焦虑、消除教育“内卷”现象,最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童年的诺亚方舟谁来负责打造—对童年生态危机的思考.中国儿童文化.2004年.
文|凌晓楠
图|集团十二幼
审核|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