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已然成大趋势。对成人来说,进行垃圾分类,是我们要重新接受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孩子而言,尚没有养成分类习惯的他们往往更易于建立和接受规则。集团四幼的老师发现,当与孩子开展“垃圾分类”这一活动时,他们会感到好奇:“我产生的垃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家里的垃圾桶什么都能装?”“垃圾一点用处都没有吗?”……由此,孩子带着疑问,老师带着孩子,一一推开了“垃圾分类”的神秘大门。
主题产生
社区撤换垃圾桶,志愿者引导垃圾分类投放
一天晨谈中,有孩子提到自己跟奶奶去扔垃圾,发现平时灰色的大垃圾箱不见了,换成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还有穿着马甲的奶奶在教大家扔垃圾。马上就有孩子表示,我家楼下的垃圾桶也换了!孩子们开始了猜测——
张懿:垃圾桶是旧了,所以要换新的吗?
嘟嘟:旧了洗干净就能用,是破了吧?
子桐:阿姨说,以后垃圾要分开丢,不能乱丢了。
嘉嘉:为什么分开丢,怎么分呀!
子旭:噢,我知道,是垃圾分类!
孩子们观察到身边逐渐兴起的垃圾分类现象并对此感到好奇,听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谈话,老师决定跟随孩子的兴趣去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发展
师生合作探究:垃圾不分类会有什么危害?
孩子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分类的经验和意识、垃圾的终极去向几乎是一片空白。借助晨谈的契机,老师和孩子们开展谈话“垃圾不分类的危害”,了解孩子对垃圾既有的认知。
艾恬:到处都是垃圾,走路容易受伤。
炫祺:造成水污染,鱼都死了。
子桐:走到哪都很臭。
孩子们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在积极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害处,以此反向感知垃圾分类的益处。
亲子探究:“垃圾分类”调查
每个家庭乃至每个人,每天都会制造出许多不同种类的垃圾。老师鼓励孩子们俯下身来,观察一下自己和家庭制造的垃圾,思考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投放,并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记录。
通过回收的亲子作业单,老师发现,初步建立了分类意识的孩子,基于自己的兴趣,很快就能和父母投入到家庭垃圾分类的试行中。
比如安安,了解到电池是有害垃圾,在家庭中便能将电池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继而到小区投放时,自然而然将电池投进了“电池回收箱”。
又如竣皓,同样在家中尝试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他了解到易拉罐、纸皮等属于可回收垃圾;陶瓷、碎片等属于其他垃圾;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属于有害垃圾。
除了家里,孩子们还到自己生活的小区中观察,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分装箱。
奕坤:我在小区里发现了全是灰色的垃圾桶,不过每个垃圾桶上是不一样的标志,有的画着塑料瓶,有的画着纸,有的画着饮料罐,不过也有红色和蓝色的塑料垃圾桶!
安安:我家的玩具垃圾箱有四个颜色,红色、蓝色、灰色、绿色。
在讨论中,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垃圾到底分哪几类?于是,老师再次请孩子和爸爸妈妈完成亲子作业——《垃圾分类调查表》并进行分享。
孩子们了解到深圳市官方权威的四大分类标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还会进行细致分类:废纸、废弃塑料、废弃金属、废弃玻璃、废弃织物、废旧家具、年花年桔。
“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如何分类”话题的讨论激发了孩子们对“垃圾分类”主题的探索欲望。谈话活动以及观察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幼儿园双向合作互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标准,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征:画一画,分一分
绘画是幼儿表征中常见而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大班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尚未充分发展,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表征是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并与之交流的重要手段。
孩子们把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垃圾简单画下来,然后根据垃圾桶的相应标识进行分类,加深了对分类方法的印象。
主题高潮
“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专业助教
为加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家园合力共同邀请了深圳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蒲公英计划的垃圾分类志愿讲师为孩子们开展一场专业又有趣的助教活动。
通过PPT介绍、动画视频观看以及生动而专业的讲解,孩子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了垃圾的分类方法。
在垃圾分类即兴互动通关游戏中,孩子们兴致盎然,进行了分类尝试,通过体验操作,他们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基本能够将日常常见的垃圾进行准确分类。
孩子能够根据习得的经验将手里的“垃圾”准确投放
环保科普体验:参观宝安能源生态园
在垃圾分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有孩子又提出了新问题:垃圾丢到垃圾桶后,它们又会到哪里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至睿:垃圾被垃圾车运走了啦。
暄暄:我家门口就有一个大的垃圾场。
语馨:我家每天都有很多垃圾,我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扔。
暄暄:有的垃圾被埋了,有的去垃圾回收厂里了,像《神奇校车——回收利用》一样。
佑佑:垃圾回收有什么用?
面对好奇宝宝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科学解答是摆在眼前的难题。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孩子们获得了一个前往宝安能源生态园参观体验的机会!
宝安能源生态园是目前全球实际运营处理规模最大的能源生态园之一,除了科学焚烧垃圾发电,还拓展了科普教育。通过参观体验,孩子们可以了解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包括填埋和焚烧发电,得到更加科学、直观的垃圾处理体验。
小科普:垃圾去哪儿の垃圾填埋
通过观看宝安能源生态园的科普短片和新闻视频,孩子们了解到,单单深圳全年垃圾处理量,如果只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可以填满50个标准足球场呢!
据给孩子们进行科普教育的工程师叔叔介绍,宝安能源生态园二期垃圾填埋场从2017年使用至今,几乎接近饱满的状态了,未来不久,就不能再在这里填埋了。
大片开阔的盖着黑色塑料膜的土地,就是宝安能源生态园二期的垃圾填埋场,孩子们可以见到垃圾车正驶进去倾倒垃圾。
但是,垃圾埋了是不是就一了百了,不再产生任何作用了呢?不是的,工程人员告诉孩子们,就在填埋场边上有个沼气发电厂,利用的就是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经过科学处理进行燃烧发电。孩子们对这种“变废为宝”的神奇力量太吃惊啦!
经过观景长廊时,工程师叔叔让孩子们往外看并且猜一猜,哪片土地是曾经的生态园一期垃圾填埋场。
举目看去,孩子眼前全是一片绿植,哪儿有黑色塑料薄膜,哪儿有填埋场的样子?
工程师叔叔告诉孩子们,一期填埋垃圾的土地上已经长满了植被。一期填埋场自2002年投入使用,2016年全面封场至今,填埋场上方已经长出了植被,和周边山林绿植浑然一体了。
有孩子发出感叹:“地下是垃圾,地上是植物,太神奇了吧!”
也有孩子提出:“那就把垃圾全埋了就好啦!”
工程师叔叔抓住了关键问题:“深圳地不大,如果要盖很多垃圾场来填埋垃圾的话,需要大片大片的土地,而且呀,填埋的垃圾要进行降解,要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得等很长时间呢。”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仅仅采用填埋的方式是不现实的,比较适用的是垃圾焚烧。
小科普:垃圾去哪儿の垃圾焚烧
通过工程师叔叔的讲解,孩子们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垃圾都适合焚烧,所以,在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需要先进行分类,减轻后端垃圾处理厂分拣的压力。
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
通过陈列的分类垃圾道具和数字触摸体验屏,孩子们了解到,垃圾还有更加具体的分类: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年花年桔、餐厨垃圾、废旧织物、废旧家具、玻金塑纸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去向和不同的处理方式。
人机互动,乐此不疲
垃圾中央处理操作池
在体验完垃圾分类之后,孩子们进入灯光骤暗的垃圾堆放操作池。在偌大的玻璃幕墙前,两位工程人员熟练地操作手中的设备去控制巨型机械臂,抓取垃圾投进焚烧炉。
工程师叔叔说:“宝安区的生活垃圾,都是通过垃圾车运过来倾倒进去的,在进入焚烧炉焚烧前,要先在这个池子中发酵3-5天。”
孩子们感慨:“垃圾这么多,这个垃圾池装得完吗?”
工程师说:“这只是其中一个垃圾池,还有其他垃圾池在同步作业!”
垃圾焚烧·有趣的数字
宝安生态园二期一天的发电量,可供1000户家庭用电一年,可供1000辆纯电动公交车行驶50万公里。
通过介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大致了解了一下垃圾焚烧发电的神奇过程:
至于有家长们提到的致癌物二噁英,会在高温燃烧中分解,不会排放到大气中哦。透过发电厂控制中心,各个焚烧炉实时的烟气净化和排放数据一览无余。据工程师叔叔介绍,宝安能源生态园的环保指标还优于欧盟标准呢。
组装大屏幕显示的是焚烧炉的作业场景、烟气净化和排放数。
孩子们自由体验虚拟机械臂抓取垃圾进炉焚烧的小游戏。
绿色宝宝参观自拍留念
孩子们在这次不平凡的参观经历中收获了重要的环保知识。摆在眼前的垃圾填埋、焚烧场景、一连串具体的数字效益,多少给孩子们一些警醒:多注重环保,学会分类,少制造不必要的垃圾!
主题延展
社区实践:“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经过了讨论、观察、分享、交流、实践等一系列探究与体验过程,孩子们积累了大量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为了在实践中巩固与发展孩子们的认知,老师邀请他们再次通过绘画表征的方式,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材料,走进社区向居民进行宣传。
孩子制作宣传材料
DIY袖章:我是小小宣传志愿者
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
活动热身:我为小伙伴介绍
向爷爷、阿姨、小朋友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
“爷爷,有不懂的请问我。我能回答!”
孩子们表现出色,获得阿姨两个大大的赞!
在派发宣传单的过程中,奕坤和暄暄遇到一位奶奶,他们大方地向奶奶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介绍结束后,奶奶才告诉孩子们,原来她就是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到晚上她会下来指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
奶奶自豪地对孩子们说:“全国有46个城市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深圳就是其中一个,你们说得很不错,表现很棒!”
发现的力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环保意识和行为。”3-6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真正的垃圾分类践行者,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基于孩子的兴趣、实际生活和教育价值,老师组织开展了“亲子共同查询资料”、“参观能源生态园”、“走进社区宣传”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了解到垃圾的产生和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图文|林毅凤(集团四幼)
编辑|梁海妍
审核|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