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几时,深度学习开始在学前领域的研讨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什么是深度学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2019年12月13日-16日,焦艳名园长工作室成员、学员一行13人赴成都参加了“有点新*二零一九儿童深度学习论坛”,开启了一场深度学习的研学之旅。
《寻找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平衡》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出来的,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分析学习能力,能够识别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与机器不同,人的学习不仅仅是大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触及心灵的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晶波老师认为: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基于知识能力之上的,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它的终极目标是要用现有的这些知识去迁移和认知,并在原有的能力的基础上,去实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老师还提醒大家在关注“深度学习”的同时不能忘记和小瞧“浅层学习”的作用。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确处于不同的层级,但这种层级的差别并不代表深度学习是对的而浅层学习是错的,因为浅层学习是人类最自然的学习策略。
刘老师认为深度学习是让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去追逐他可以获得的直接经验;同时,通过浅层学习可以获得间接经验,这两种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种是可以缺乏的。可以看到,关于深度学习,刘老师更多的是寻找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之间的平衡。
对于近期探讨火热的“深度学习”,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图片上的内容我们都不陌生,每一样课程,我们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引进、学习和练习,结果我们却像一棵风中的树,不得安宁。教育不是用来跟风的,不是用来流行的,教育是源于生命的,它必须回到生命的本身。
《让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老师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精神层面的提升,她认为走向深度学习要具备三个条件:真实的学;充分使用材料与工具学;整体的学。胡华老师在论坛上提出了人的异化这个概念(人的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洞见的,当今关于学习、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胡华老师认为深度学习更多的是心灵的“深”。深度学习之“深”,是因为它绝不仅仅是“浅”的对立面,而是它与人的心灵相关,永远无法被替代。成长的愿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体验、思想的情感色彩以及为他人、为社会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和历史感是不能被替代的,而这也正是教育中人不能被替代的理由。深度学习之“深”,首先要表现在它超越生理学、心理学而达至社会历史实践的深度,它触及儿童的心灵深处,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它要培养的是社会历史进程当中的人。
教育若是不能打动人“心”,儿童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的发生。人的学习若不能触及心灵(内心、灵魂)至多只是抽象个体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灵魂的人的活动。
《重新思考幼儿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
张俊老师认为做幼儿教师,也没那么难。教师要具备两项关键能力。一是观察评估:理解是一种本能;二是实践反思:思考也是一种本能。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促进孩子的发展,就要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同时要从中发掘教育的价值,这就需要一种观察评估的能力。当我们对孩子所处的水平有所观察,有所评估,然后我们思考如何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支持,那我们提供的支持实际效果如何,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反思。
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张俊老师的分享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幼儿教师的能力。幼儿教师身上最重要的不是他的专业能力,而是他必须是一个人,一个散发出光和热的人,能看到孩子身上让自己感动、让自己思考的一面,也能够包容孩子身上那些一开始无法让自己接受的一面,能够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亮点,能够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
从问题到“活”的思想—走进儿童哲学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闵艳莉园长从儿童哲学的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中儿童的问题出发,重新认识儿童的学习。首先,她认为“问题”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方式;第二,“问题”是儿童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表达了其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三,“问题”是儿童自身经验、知识与思考,经过整合后的智慧。问题是儿童在“为自己思考”,是儿童在“寻找自己意义”的一种表现。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园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而提到“问题”必然会说到“答案”,就像一体的两面。“答案”是什么?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追求“答案”吗?“答案”是不是真的很重要?这需要我们思考我们到底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想注入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掌握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还是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思考?
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抓住孩子的问题,透过问题,沿着由外到内的思考链条深入探寻,能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
《如何支持教师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
作为论坛特邀嘉宾之一,工作室主持人焦艳园长从文化浸润、价值观具象、方向的指引三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支持教师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她认为:“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自我”。兴华人一直坚持并独属于兴华幼儿园的儿童观和价值观——“儿童是无价的劳动力”,他们不可估量,拥有巨大的潜能。在这价值观引领下,老师们会放心大胆地“用”孩子,孩子们也会被越“用”越好。
观察、理解和爱
成都温江区海科幼儿园园长
新西兰学习故事在中国的推广和实践者
童书作家、翻译者、诗人
观察、理解和爱是成都温江区海科幼儿园园长吴金桃认为好老师应具备的三大核心能力。那教师应该观察孩子什么呢?吴园长认为教师应观察孩子如何应用感官,观察孩子如何与自然连接,观察孩子的绘画符号和文字的表征,观察孩子如何建立关系和解决冲突,观察孩子如何进行想象游戏和冒险,当然,还要去观察孩子的家庭。吴园长更是介绍了“学习故事”的方式来帮助教师观察、分析和支持儿童。
从高校专家学者到幼儿园园长到一线教师,每个人对于深度学习的解读都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刘晶波老师追寻着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平衡,胡华老师对于精神层面的深度挖掘,张俊老师提出的教师与儿童共享生活共同成长,摩根先生对于丹麦儿童人格建构的分享,焦艳园长对于儿童独到的见解,吴金桃园长身上散发的诗歌力量,森林里、云朵幼儿园这样的微小园中幼儿的项目式学习,蒲江县南街幼儿园中孩子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山西芮城县教育改革的艰辛历程,都是基于各自实践的合理解读。
什么是“深度学习”?不同的理解衍生了不同的实践样态。但最终都指向了“有意义的学习”、指向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样态,和他们为儿童发展的大胆尝试。当我们在不断探讨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停下脚步,审视自己作为教育者是否做到了深度学习,是否在风来风去中,能够保持初心,不乱方寸。
图文|黄艺林
审核|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