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标杆,提升幼教集团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共享教学经验,4月28日上午,集团于兴华幼儿园三楼会议室举行了“2018-2019(下)宝安幼教集团半日观摩活动研讨会”,集团20所园的教学主任及集团教研员共计23人参加,会议由集团行政部主任欧阳芳主持。
一、各园分享
集团幼儿园以总园为单位分享了各园在“计划-回顾环节”中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园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做法及思考。
1 |
计划 |
什么是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计划是为谁做的?各园教学主任围绕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计划的形式、做计划的时间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做法。
小班主要是插卡、口头表述,教师进行聆听并记录,中大班主要从插卡、计划本、口头表述,教师记录等方面入手,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不同,计划的形式内容也不相同,随着年龄、发展水平的增长,难度依次递增。各幼儿园大体形式相同,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却有着自己的思考——计划本的需要与否、计划本内容的设计、计划时间点的选择、做计划的方式……
2 |
回顾 |
回顾是幼儿对活动过程及经验梳理的一个过程,在回顾中,幼儿可以讲述他们在操作时间所从事的活动,看到他们制定的计划和实施活动之间的关系,互相传播经验,引发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主任们从回顾的时间、回顾的形式、回顾的内容、回顾的重点、教师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回顾的形式分为集体、小组、个别、同伴相互回顾,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牵引幼儿注意力,利用有效的支持策略引导幼儿将计划、行动和结果相联系,让幼儿回忆并反思行为和体验,获取具有个人意义的直接经验。
回顾时,不同的年龄段分享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区域计划、观察、回顾,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经验,从而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指导,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3 |
教研活动 |
教研活动方面,李主任分享了集团十五幼“小脚丫”特色课程活动。从课程的源起、筹划与准备、活动的两个成熟阶段到第三阶段的构架,李主任作了细致的介绍。
“小脚丫活动”课程是基于幼儿的需求、社会的要求、集团十五幼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等三方面衍生出的特色课程活动,从最初的让幼儿建立安全感,形成自由、自主、自信的良好状态,萌发“自由日”活动,到后期生成各式各样的生活实践课程,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己建构了经验,提升了各项能力。
在教研方面,集团十五幼通过专家的引领以及教研组的内化进行边实践边反思,采用实地走访、集中教研的方式反复实践、亲身操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们亲身参与,感受幼儿园的“小脚丫”特色课程。这种多层次多结构的教研方式促成了教师的成长,幼儿园也将继续探寻教师成长路上的媒介,让教研活动与课程相生相长。
二、研讨:收获,可改进的方向
分享结束后,主任们根据分享的情况以及在“区域计划-回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主任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及见解,并聆听他人的想法。经过深入的探讨以及思想的碰撞,主任们对于“计划-回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根据各幼儿园实际情况的不同,“计划-回顾”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没有标准的模式,只有与各幼儿园园情相结合的才是最适合的。
三、半日观摩小结
欧阳主任针对上学期幼儿园半日观摩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概述,并与主任们商讨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主任们根据半日观摩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调整园所的开放次序,让姐妹园之间都能互相走动,借鉴园所教学经验。
四、教研工作建议
集团开展半日观摩活动是为了集众家之长,让幼儿园优质资源共享,先进思想交融,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思想交流、专业成长的平台,集团自开展半日观摩活动以来,为教师们梳理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盥洗、整理环节、过渡转换环节、室内外环境一体化、幼儿自主游戏等等,细化了幼儿园的组织与教学,引发了教师们进行深入学习与专业思考。主任们表示,希望集团今后继续致力于半日观摩活动,将教研方向与区里保持一致,让教研活动更深入,更具导向性。
通过研讨活动,主任们了解了其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从中吸取了“计划-回顾环节”的不同实践方式,为后续的园所教研工作厘清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集团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教研方向,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幼儿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图|叶诗静、凌晓楠
文|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