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什么时候戊戌年春节算是真正过完了呢?那当然是要等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啦!
手提彩灯庆佳节。一起来看看我们孩子们制作彩灯庆祝元宵节的过程吧!
李老师在讲解灯笼的制作方法,还特别提醒安全使用剪刀。
拿到彩纸和剪刀啦!
瞧瞧我们做的多么认真呀!
“让我来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我也开始动手剪啦!”
我们的彩灯做完啦!怎么样,不错吧!
看完了我们的彩灯,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元宵节的习俗吧!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过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4.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5.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6.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非常具有观赏性。
了解完了我们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看,我们热气腾腾的元宵也出锅啦!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尝一口了呢?
哎,别着急!我们这还有一幅灯谜呢,先一起来猜猜看吧!
谜面揭晓:花好月圆
你猜对了么?最后我们山东省实验幼儿园(南校区)全体教职工和小朋友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润泽生命 | 教育无痕
编辑: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