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
开展地方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精神,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感受“大美山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地方文化”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上生根发芽。
了解家乡从了解家乡的人和事儿开始。通过特定的主题,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用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说得来的活动形式把家乡的风土人情传递到孩子们心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空间,让幼儿从小了解地方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是“地方文化”课程组坚持在探索的主题。
老师我给你读一首诗吧
中四班的孩子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以“山西名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故事探究,读古诗、聊名人、懂重阳。
图书区里,孩子们正读着自己收集的古诗集,或独自吟诗,或用点读笔指读,或两两你一句我一句共读,专注而认真。这时,小博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给你读一首诗吧!”“好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煞有其事地捧着书,大声地对着我朗读。
其他的孩子们听到后也纷纷围过来。
老师,我也会读这首诗
我也会…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王维
你们知道王维是哪里的人呢?
他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
孩子们面面相觑,摇摇头。
老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故弄玄虚地说:“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个小调查吧,看看王维到底是谁?”
关于“王维”的小调查
于是,一份“关于诗人王维的小调查”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通过网络和小学课本开始了解有关“诗人王维”的故事。
哦,原来他是山西运城人。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他写了好多好多有名的古诗。
带着自己的调查表返回幼儿园之后,孩子们开始了彼此之间的分享交流。
孩子:王维在17岁时离开家,很想念他的哥哥弟弟。
老师:对,他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特别想念他的家乡,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提到这首诗,孩子们又不约而同地念起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次的齐读,老师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更多的崇拜之情。
恰到好处的“重阳节”
突然,一个孩子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妈妈说马上就到重阳节了”。
孩子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老师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原定的教学内容被临时前置,只为在孩子们主动的发问之后给予及时的支持。
是啊,过几天就是九月九日了,重阳节。你们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吗?
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重阳节是姥姥姥爷的节日。
重阳节应该是大人的节日吧!
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老师开启了“重阳节”故事的讲述。
从重阳节的来历到重阳节的习俗,孩子们通过一张张图片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尝试去体会诗人王维在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的心情,在登高节,老人节,菊花节,茱萸节等不同的节日名称中了解多元的传统文化。
用实际行动践行“敬老”
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了解了重阳节的习俗,那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些什么呢?
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发言:
捶捶背、揉揉肩、倒杯茶、洗洗脚…有关尊敬老人的生活经验此时此刻全部涌出脑海,化为主动践行的渴望。
捏捏肩膀、捶捶胳膊、帮奶奶洗洗碗、给爷爷盛饭、给外公倒杯水…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情感,用这一条独特的仪式感唤起后辈对长辈的关心与爱护。
而老人们,也在这小小的瞬间中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幸福,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体验祖孙间浓浓的亲情。
在想象中自信表征
体验登高之乐,赏秋天之美景。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与重阳节前后登山,赏秋,看落叶缤纷。于周末之时赏菊,观其千姿百态,感受家乡的美景。
而在这时,幼儿园里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读诗声。
随着一段时间对诗人王维的了解,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愈加浓厚,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近我,主动说:“老师,我还会读其他古诗···”
于是,新一轮的小小古诗朗诵会开始了。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反反复复阅读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诗词对孩子的滋养是贯穿一生的。
无论是“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趣,
还是“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的快意,
还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唯美,
好的诗句就像冬日的阳光,
总带给人无限的温暖与美好。
我们将继续追寻“山西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探寻历史渊源,追溯文化传承,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
文案|岳彦华
编辑|李雯悦
责编|段宁莎
监制|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