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学前第四学区
【 幼小衔接科学研讨会 】
IESK
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为见》(教基[2021]4号)文件要求,促进幼小衔接实验校、园关于科学衔接的持续发展,召开此次幼小衔接科学活动研讨会,2022年6月7日上午,深圳市盐田区学前教育第四学区中心园举行了幼小衔接研讨会。
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翠峰分园、盐田区东埔幼儿园、盐田区沙头角田东幼儿园、盐田区东部阳光竞智幼儿园、盐田区曼哈幼儿园、贵州织金城北幼儿园、广西乐业县城幼儿园等各园教师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在会议开始之前,盐田区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姚毅锋带着一年级的科学教师来到幼儿园亲身感受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特点,进而思考如何蹲下身来主动衔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策略等。
会议伊始,教研员李信解读幼小衔接的科学目标,指出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当充分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接着,她还介绍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教研员侯洁琳通过如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以及对3-6岁指南目标整体概括,对儿童科学学习核心经验构成,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基本介绍。
中心园教师介绍班级科学活动案例
???
小班案例:认识消防员衣服——黄思宇
???
中班案例:回南天除湿的办法——刘敏
???
大班案例:变了色的果肉——黄海燕
教科院幼儿园3位不同年级的教师对本班进行科学项目的案例探究活动进行了分享。中心园建立联合项目小组,就共同项目定期开展研讨,借助本次教研活动的平台,让盐田区学前教育第四学区全体教师对幼小衔接科学活动的开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科学老师分享小学低年级
科学活动过程及经验交流
田心小学科学老师杨越做了关于一年级科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她围绕着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尝试展开了阐述。
1
林园小学科学老师程帆指出,幼儿园实验记录形式多样,幼儿通过不同的实验进行计划与记录,对接下来小学的科学活动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盐田区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姚毅锋老师通过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解读,姚老师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联合对话能有效提高幼小衔接的品质。
姚老师强调,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责任态度,打造高质量衔接生态圈。求同存异,寻求大班以及一年级全面发展的路径,发展其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小学科学学科和幼儿园如何高质量衔接,在保持各学段的特点的基础上,找到课程标准和指南中的共同点,着力打造共同点的教育生态圈。
邱志华法人园长对本次幼小衔接科学教研活动的开展表示充分的肯定,通过学科进行衔接,让教师领悟不同领域的目标。
邱园长对第四学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开展提出了以下期望,幼儿园主动寻访小学低段教师、教研员等,探寻小学的教育特点与目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与轨迹,再回溯到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方式,形成高质量的衔接生态。
幼小衔接关乎“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为儿童进入小学乃至终身发展储备有益经验与综合素养。双向互通的幼小衔接,能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小衔接,第四学区在行动。
图文|IESK宣教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微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