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由于春季天气变化快,幼儿抵抗力较弱,很容易被传染。幼儿园和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及健康保健措施。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幼儿是水痘易感人群,完成2剂含相应成分疫苗接种的孩子可以形成较好的免疫屏障。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后至疱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
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为疱疹。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一周后痂皮脱落。
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成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较重 ,可发生水痘肺炎。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可以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别接种2剂次含相应成分的疫苗。
隔离患儿:水痘患儿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进展: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预防措施
给患儿吃易吞咽的食物,避免酸的、烫的,以免加重溃疡疼痛。
发热时,可物理降温,遵医嘱对症使用退热药物。
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注意手卫生,不亲吻患儿的手和嘴。
为患儿提供独立的水杯和餐具,多喝水。
隔离2周。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且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向外界传播。
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患者抓破的水疱而感染。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气(飞沫)、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可发生感染。
主要症状:
得了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时患儿往往疼痛难忍,不能吃东西。发病后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保持居室环境卫生,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消毒物品。勤晒衣被,儿童玩具、奶瓶奶嘴要定期消毒。
避免接触患儿,避免与患儿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做好个人防护。教会儿童勤洗手,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充足睡眠,增强儿童体质。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我们一起努力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