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脑科学及其应用的日益关注,关于脑与儿童的早期发展,关于脑与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以及来自脑科学研究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支持等重大问题,正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内外的重视。
“教师博雅”特别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学习指导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崇文老师,围绕“创造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学与教”推出一组文章,与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共同学习探讨脑科学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更好地从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和长远发展。
不容忽视的大脑发育关键期与学习敏感期!
文 ∣ 徐崇文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带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先后研究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学习方法指导等上海市市级重点课题,1996年开始连续用20多年时间研究三个教育部重点课题,系统地整理阐释了能够用于基础教育的学与教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使基础教育能够顺畅地成为脑科学研究的“学问用户”,使脑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用于学习潜能开发。
1
大脑突触生长最快时期为
儿童早期
人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可以追踪到神经元的联结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树突之间的联结处叫做突触(见图一、图二)。突触密度在出生后迅速变化。
大脑突触生长最快时期为儿童早期。“4岁左右的儿童,其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的密度达到顶峰,约为成人的150%左右。在整个儿童期,突触密度保持在远高于成年人的水平。到青春期,大脑皮层启动某种尚不清楚的机制,开始裁减突触数目,其突触密度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杨雄里:《脑科学和素质教育刍议》,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这就是儿童时期大脑神经突触生长呈倒U型理论。
儿童突触生长高峰期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在学龄早期,脑的学习速度最快。在这个阶段刺激的新奇和重复(含气味、声音、景象、触摸等)对于脑发展和奠定以后的学习基础极其重要。因此,儿童的早期学习、早期教育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开发学习潜能应该从零岁开始。但0~6岁儿童的学习不应是学科化,应是玩中学,游戏、玩耍、活动、摆弄、涂鸦为主要学习形式。
0~2岁,动作学习是主要内容,从翻身、移动、转头、甩手到抓握,踢腿,两手交换物件,再到学爬、学坐、学站立、学行走,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在婴幼儿自发、自主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家长要重视动作的协调性,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和赞赏。在动作发展的同时关注认知发展,特别要关注听觉、视觉的发展。
注意婴幼儿的聆听观察、模仿,使动作发展和认知发展相互影响,同步发展。家长要和婴幼儿一起玩耍、游戏、涂鸦、讲故事、唱儿歌、听音乐、读唐诗、猜谜语……重视婴幼儿兴趣、情感的培养,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3~6岁进入幼儿园后,仍要坚持玩中学,重视运动、语言的发展,特别要重视母语的学习。对于不同的儿童特点,家长可以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发展的方案,但不要拔苗助长,不要热衷于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以及名目繁多的考证,要让幼儿快乐成长。
[实践案例]
黄浦区威海路幼儿园多年参加基于脑科学的幼儿早期阅读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幼儿3~6岁开展阅读活动,形成如下三个阶段培训活动:
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刺激对孩子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阅读中枢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早期阅读是积极的视觉刺激,它通过图文材料给婴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发育与成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特别有利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前阅读阶段(3 ~ 5岁)
汉语儿童早期接触汉字,可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情感和兴趣,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热爱阅读的、不断发展的、趋于成熟的自主阅读者。
当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中对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一,就是大脑发育关键期在6岁前,孩子识字往往是将文字作为刺激物和中介来激活大脑,建立快速通道,在脑中认识、记忆文字。
为此,早期阅读活动要为幼儿创造更多非正式的与文字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非正式的与文字的互动中逐渐过渡到书面语言,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经验。
前识字阶段(4 ~ 6岁)
蒙台梭利早在上世纪初就发现学前儿童能学会读写,并从学习中得到极大的乐趣。法国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科思撰文提出听说读写要从最小年龄得到发展,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维的发展。
而通过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读写经验和能力逐渐增多,至学前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手指、手掌骨骼生长迅速,促进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发展,具备了学习书面言语和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的生理基础。
前书写阶段(5 ~ 6岁)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互为递进的,每个发展阶段旁的年龄段仅以幼儿脑发育敏感期为参考拟定。对幼儿个体来说,必然存在不同的发展差异性,因此,三个阶段的年龄划分及目标和序列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一种总体趋势上的参考指标,对照指标幼儿可能出现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度的调整。
2
科学把握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与学习的敏感期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某些脑功能的形成与发展比其他时期更容易、更迅速。而某种学习更容易发生的阶段称为敏感期,例如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由英国学者戴维?林伯尔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根据“视觉剥夺实验”的结果提出的,最近几十年来,脑科学家对脑的关键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脑的不同功能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例如“视觉系统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期。关键期内的视觉经验的有无以及视觉经验的丰富与否对于视觉功能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杨雄里:《脑科学和素质教育刍议》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人的视觉发育关键期,最敏感的是在出生后半年内,之后可长达4~5年,甚至更长。
研究表明,语言习得确实存在敏感期。但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出现在哪一个具体时间段,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可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童年期(6~7岁)以后,语言习得的能力加速衰退,青春期以前没有接触正常语言环境者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哪一年龄段尚有争议。但是第二语言习得肯定受年龄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口语水平又表现在语法和写作水平上。
教育应在适当的时间,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教育,抓住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最佳时期,开发儿童的潜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研究者指出,头24个月的抚养方式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具有显著差异的未来发展的可能。
如情绪智力在出生头一年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婴幼儿早期的运动刺激对于学习的作用、视觉、听觉的早期发展的关键性,婴幼儿语言发展等都需要深入进行实践探索。
⑴ 婴幼儿时期家长和学校要特别关注视力、听力、运动能力的发展,要注意保护视力和听力,避免负面的影响和损伤。
⑵ 重视幼儿语言的学习,探索早期阅读、开发语言潜能的方法。
[实践案例]
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幼儿园基于敏感期的2~6岁幼儿故事表演实践研究。
1. 基于敏感期的2—6岁幼儿故事表演序列表
2.抓住敏感期开发幼儿故事表演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2~3岁幼儿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喜欢重复是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根据这些年龄特征,结合敏感期表现,确定了2~3岁幼儿“欣赏故事——模仿回应”的故事表演序。
温馨贴士:
① 托班的故事表演素材应尽可能地简短有趣,重复性多,幼儿容易理解。故事角色应尽可能是幼儿特别熟悉的,为模仿提供方便。故事道具应尽可能是可以调动各种感官的。
②一般一个学期投放一个素材,《小花猫的铃铛》在上学期投放,《拔萝卜》可在下学期投放。
3~4岁儿童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模仿性强,喜欢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根据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敏感期表现,确定了3~4岁幼儿“欣赏故事——玩故事游戏——模仿对话”的故事表演序。
温馨贴士:
① 教师适时扮演角色介入其间。如扮演“猪妈妈”,创设真实生动的故事场景,引导和提醒幼儿说清楚对话,使他们在玩、演的同时学会表达。然后利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感染幼儿,通过互动,使游戏逐步向表演过渡,体现表演的价值。
② 根据不同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或多个故事场景。如《小猪奴尼》可以创设小猪的家、泥坑、草地等多个故事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在不同的场景里有不同的表演。而《小兔乖乖》这个相对故事场景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则可以创设两个小兔的家,充分满足幼儿相互模仿表演的需要。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开始增强,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游戏表征水平提高。根据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敏感期表现,确定了4~5岁幼儿“欣赏故事——玩故事游戏——塑造角色”的故事表演序。
温馨贴士:
① 多途径丰富角色的内涵。充分利用4~5岁幼儿感知觉敏感期表现,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各种表情图片,然后对着镜子模仿练习,同时也可玩各种表情游戏。同时,选择合适的VCD,边欣赏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主要角色的肢体动作、语言和表等,如《猫和老鼠》等。
② 采用讨论的方式有效推动。如果意识到个别幼儿的问题其实可能是普遍性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创造性智慧产生的契机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讨论的方式作有效的推动。既可以是分享式的集体讨论,也可以是即兴的小组讨论。
5~6岁儿童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根据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敏感期表现,确定了5~6岁幼儿“欣赏故事——表演故事——创编故事”的故事表演序。
温馨贴士:
① 善于捕捉幼儿表演敏感期。创造的火花总是一闪即逝的,敏感期的表现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不能在那一瞬间捕捉到,那么,很有可能将幼儿的这个敏感期推迟。
② 营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表演环境。挑战性的环境是动态的,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是能满足幼儿需要的。这样的环境是建立在教师能敏锐捕捉幼儿表演敏感的基础上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环境。当幼儿有兴趣、有经验、有技能、有需要时,教师就可以适时营造这样的环境,让儿童成为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内容来源:教师博雅
本期编辑:思齐 如一